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医人物|一见中医“付”终身,马作峰教授与中医的不解之缘

2023-07-10 12:18 作者:九州上医官方君  | 我要投稿

古语常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名医看病,高屋建瓴,精准确切,加速康复。九州上医馆便有这样一位专家——马作峰教授,他知识渊博,中医科普获得无数人喜爱;他精修医术,为无数患者缓解了痛苦。从医多年,他始终心怀热忱,不遗余力服务患者、培育英才、自信敬业,践行着医者仁心。

马作峰教授为患者诊治


01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一直觉得学中医是一门乐趣。”谈及学医的初衷,马教授如是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所有的热爱能不惧波澜起伏,永朝逆风飞翔。

“我学中医开始的想法很简单,通过学医能将自己的身体调理一下,我小的时候身体很差,个子也不高,在高三之前,在教室的位置永远是第一排,上体育课都是大家向我看齐,老生病,觉得学医至少可以保证自己身体健康。”

秉承着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尽管海量的中医理论学起来尤为辛苦,但他从来没觉得苦。“我特别愿意学习研究,所以从精神层面来讲,我不觉得痛苦。”

而另一重艰苦则体现在学习环境上,“从生活上讲,因为我们小时候都是从农村长大,生活条件都是很艰苦的,我记得我们当时上高中,冬天洗脸都要跑几公里,跑到河边凿开冰块取水洗脸;吃的就更不用说了,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生活条件不好,但是我个人感觉已经很满足了,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有饭吃,有很好的工作条件,就觉得很满足。


医者砺心,敬佑生命,白袍加身便有了对抗死神的勇气;医者仁心,甘于奉献,恪守救死扶伤的使命。“其实哪一行都不容易,都很艰苦,都要付出才会有收获,最起码我觉得中医是一门手艺,艺多不压身;很多时候我就跟学生们讲,我们就抛开治病救人、人道主义,我们不说高大上的东西,实实在在的讲,这是一门技术,是一个谋生的手段。”


02

做“接地气”的中医科普

相信很多马教授的粉丝都会惊讶于他丰富的知识储备,他总是能将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讲的生动而又趣味十足。“做一个好的科普并不容易,专业知识普及起来、学习起来很难,科普也是一个很专门的学问。”


普及中医养生之道必须先让大家知晓中医基本理论。土生土长的中医学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曾经是主流医学,可人们懂得中医理论的却很少,甚至有说中医不科学者。这是近百年中医科普不力的缘故。因此,必须破除中医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在科普中充分揭示其魅力。


医学科普一定要准确、严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表达的内容要专业、准确不能出错;第二个要保证表达‘接地气’,不要说一些抽象的,或者是给人感觉很悬的内容,大家也听不懂,所以表达要通俗易懂;再者平时要多留心,要关注老百姓喜欢话题,有时候我看病,病人提的一些代表性问题,尤其是在认识上有共性的问题,我都会记下来,然后将这个问题通俗、简单、简洁地表达出来。”

但是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医科普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常年累月的学习、积累、沉淀,才能转化为大众能听懂,也愿意接受的知识。“我前面说的这些还是一些积淀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时间反复练习,反复讲,因为讲课、交流还是有一定的技巧,很多人肚子里一肚子学问,但是讲不出来,或者讲的和实际上想表达的还是有一定的偏差,这都是科普当中需要克服的一些问题。”


03

建立中医人的自信心很重要

中医是沉淀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坚持中医药文化自信,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是中医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建立中医人的自信心

我们常说守正创新,而要做到这一点,用马教授的话来说便是“不要被权威诊断意见洗脑”。


中医·自信

传承弘扬、守正创新,传承是基础、弘扬是目标,守正是前提、创新是愿景。“我经常跟我的学生们讲,权威医院提供的检查结果未必都是金科玉律,不要被权威的诊断意见‘洗脑’,其实权威医院也有可能出现误诊的可能性。

坚持中医自信,不要妄自菲薄,勤求古训、博览群书、勤于实践、长期积累,中医人一定会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中国医药学宝库的博大精深。将来在临床上自由驰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信,发挥中医药临床治疗的特色和优势,成为群众欢迎的好中医。

*本文仅为健康知识科普,不用作商业广告宣传。

上医人物|一见中医“付”终身,马作峰教授与中医的不解之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