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干货 | 厦大初试成绩权重更大一些(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教育)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石头学姐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厦门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Profile/
石头学姐
专业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我为什么想读研?
对此专业感兴趣,需要提升学历以及知识、技能;想要在往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翻看历年学校真题,看看各大学校的出题风格(基本预示了该校老师的研究风格与方向)
考察报录比、录取分值、推免人数是否过多
专业一: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下)
黄伯荣、廖序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
王力,北京:中华书局。
专业二: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2000年;
《对外汉语教学论》,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
《跨文化交际概论》,吴为善,严慧仙,商务印书馆,2009年;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
厦大完全不存在压分或者歧视的状况,据我所知,每年都录取了很多跨专业的、二本的同学,面试也绝不多问任何一句个人信息,只凭你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给分。
初试
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四月-七月(前期准备,以章节、知识点为主)
第二阶段:八月-九月(配合考点课,刷题巩固,以题型为主)
第三阶段:十月-十一月(全面巩固,章节、题型共同复习,把细碎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建立好框架)
第四阶段:十二月(冲刺:真题&根据目录进行知识点回忆)
日计划:
8:00~12:00
语法 3h(看书、背书+通章宝典)
政治1000题
14:00~18:00
教学法 2h(看书、背书+通章宝典)
案例分析 1h内
整理错题 1h
20:00~24:00
《文化》2h(看书、背书+通章宝典)
复习白天学习的知识 2h
●关于复试时间线的小建议●
各个学科请同时进行,好进行复习与记忆
英语可以提前开始背单词和重复做真题
前期尽量打好专业课的基础,9月起留下足够的时间准备政治。
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在职双非一本上岸厦大汉硕
首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个人情况:我本科对外汉语专业,并曾在海外孔院任教。考验刚开始是觉得自己本专业毕业,又有工作经验,于是就自己准备考南开的汉硕,结果第一年差4分没考上,心态崩了,中间有一年没考研究生,一直在工作。但在工作期间发现,还是比较喜欢汉硕、教中文这个方面,而且毕业许久,很多汉教的渠道已经不方便取得了,所以又等到了4、5月份,觉得还是要考个汉硕的研究生。
再介绍一下21年厦大汉硕的考研情况。今年厦大实际上扩招了,报名的学生数量可能受疫情影响,也可能是去年院线飚的太高,是这两年最少的一次,虽然依然还有200多个人。招生的学生数量 ,包括推免生,总共招收55个,大概39个左右的统招生(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今年的复试院线360,这个分数线是这几年来比较低的,面试比例1:1.3,初试占比60%,录取最高分(按初试来算)应该是395,最低分360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确定几个信息,第一初试成绩权重更大一些,所以初试要好好准备,另外,厦大也很看重综合能力的,印象中好像有个初试378分的姐妹被刷掉了。
接下来进入正题,专业课和公共课我是如何准备的。先说说政治和英语的部分,(!)我花的时间比较少,参考价值不算太大,学弟学妹们可以稍微看看就够了。
政治
可以说考得真的是很差了,被录取的同学当中应该没有分数比我低的了。
来说说我的血泪史。当时我看网上的经验贴都说,9月份再开始准备政治也来得及,于是我就一直拖拖拖,结果十月、十一月左右才开始刷肖秀荣的1000题,十二月背的肖四肖八,所以即使肖爷爷这次政治主观题全部押中了(甚至连提问方式都押中了),我也只考了63分,目测是选择题太烂。事实证明,如果想考好的学校,每一个科目都需要仔细准备,几分的差距就是上不上线的差距。选择题部分,推荐大家上网去找找视频课,如果政治不是真的一点点基础都没有,其实可以从强化班开始听起。
英语
如果说看了我的政治经验,你们知道原来11月才复习还有希望考到63分,那我的英语备考经验是绝对不可取的,学弟学妹们真的可以学点教训。我自己的情况比较特殊,我自己在工作期间,实际上是英语老师,我甚至还是教雅思阅读的(……),太尴尬了。过分自信的我只有在上下班的路上背背单词,甚至连近十年的真题我都没刷完一遍(……)。请千万不要干这种蠢事。
都说考研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我考试的时候以为自己能考85分呢……结果事实告诉我,我不可以。怎么说呢,考研英语的题型和出题思路还是和别的语言考试风格不同的,即使有基础(我认为我基础还是不错的),也要多做练习,仔细分析文章和出题目的。大家可以去搜一下比较详细且比较成功的英语经验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业课二
首先,一样先说说我的【参考用书】,《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中国文化》常大群、《跨文化交际概论》吴为善,补充用书:《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一站到底》题库、《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叶军。
其中《一站到底》的题库大家可以等到下半年开学之后再看,因为厦大每年考不考《一站到底》真挺随机的,其实看重的就是你的知识积累和综合素质。20年还考了美学的知识,21年既没考一站到底,也没考美学,但是它把《当代教育学》的分值从大概5分左右,一路拉到了20分左右。和古汉一样,我又是各个知识点都复习到了,但是考起来就心里没底,请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好像这一门课分值比较小,就不那么仔细去复习它,毕竟对于厦大来说,一切皆有可能。
对于专业二的部分我的经验就是:背。不管是教育学、跨文化交际、还是中外文化,怎么都逃不过积累。并且像专业一一样,专业二的提问方式也比较灵活,虽然都是填空、判断和选择,但是请一定首先读懂题目和选项,厦大不大喜欢把分数白送给你。如果有时间,大家还可以补充一些文化、文学常识。
而对于案例分析的部分,我个人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多看多写。案例分析1500字呢,分值又占到40分。写不写得到1500个字,写多久,写什么内容,内容怎么安排,材料和理论怎么结合,一定都不可能是在脑子中随便过一过就可能想得出来的。所以我大概从9月开始,每个星期写一篇案例分析。当时没好意思找学姐帮忙改(因为总量真的不少),但是自己在写完以后会分析一下自己觉得不好的地方,过一天时间会再翻出来看看,总结一下经验。所以我虽然感觉我的《当代教育学》没有掌握得特别好,但是专业二能考117,我的案例分析应该还不错。
其他建议
我虽然是本专业毕业的,但是毕业挺多年了,还是边工作边考研,但是我仍然不推荐大家透支体力、熬夜、玩命地去学习。因为身体受不受得了是另一个方面,长时间学习,效率真的上不去,学习没有质量才是最可怕的(一战的经验,脱产考研,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2点,最后居然差4分,虽然南开是一比一进复试啦)。同时学习也要讲究方法,把握好重难点,基础一定要扎实,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与成绩,并根据此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把握好节奏。我去年下半年甚至还跑到北京和苏州旅游了两次……最后,祝愿22级的学弟学妹都能成为厦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