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晚上就容易伤感,这是怎么回事?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不管白天多开心,到了晚上,很容易就开启忧郁模式,悲伤、难过,感觉“人间不值得”。 一到晚上就陷入伤感情绪,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从我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说说。 生理方面,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它会在白天分泌五羟色胺,五羟色胺又称血清素,能够让人感到愉悦和幸福。许多抗抑郁药物的原理,就是通过提高五羟色胺在人体中的含量,改善抑郁情绪。五羟色胺在夜间的分泌会受到抑制,人体内的浓度降低了,相比白天,情绪自然就显得低落。 另外,我们的感觉系统在夜晚会变得更敏锐。白天感觉器官被高度利用,以致产生了适应,正如古语所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而晚上各种刺激的强度都变弱了,感官自然变得更敏锐,因此能产生细腻丰富的感情。 生理原因之外,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作思维反刍。举个例子:因为白天工作中的一个失误,你被领导批评了。当时你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去想这件事。晚上独处时,你的脑子里很可能就会不断冒出这样的想法——“我怎么又犯错了,好丢脸啊”“我怎么这么差劲,一点小事都做不好......”这就是思维反刍。当你越反复纠结于一件让你难过的事情时,消极情绪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而空闲的夜晚时间,恰恰是思维反刍的“好机会”。 再有,夜晚扮演的角色更加自我。白天我们要扮演经理、老师、学生、销售员等各种社会角色,进行的思想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剧本”的。而到了夜晚,我们从社会角色转换到个体角色、家庭角色,可以更多地按个人意志来支配自己的活动。此时,我们不需要承担来自外界的压力,也不需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界环境当中,能更多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唤起各种情愫。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三种有效的方法缓解深夜的伤感情绪。 首先,在白天,通过运动、晒太阳等方式,可以提高身体内五羟色胺分泌水平,尽可能多的获取到愉快“密码”。 其二,晚上的几个小时,制定一个简单的时间规划表,给自己安排几个具体的活动目标,比如跑步、听音乐、做瑜伽、观看影视、写作、技能提升等等,转移注意力,停止思维反刍,迷茫和无聊就会减弱,心情也就会保持在平和状态。 最后,情绪不佳,可以及时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倾诉,当把让自己不快的事情彻彻底底说出来以后,内心的憋闷、难受都会缓解很多。 如果自我调节不奏效或者实施困难,建议及时联系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专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