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虫记·普格·螺髻山·20180923 (7)


形似金发藓,但更矮小。
存疑,也有可能是相似种。

常见的杂草,有很多亚种和变型。据报道,本种可以作为耐盐碱牧草。但禾本科植物蛋白质含量普遍较低,考虑到耐盐碱的豆科植物也有不少,我不认为禾本科是更合适的选择。

一些野生的狼尾草不像用于观赏的品系那样蓬松,有时候可能会被想当然地误认为披碱草。然而,披碱草穗上的刺是真正的芒,狼尾草或狗尾草的刺大都是从主轴直接发出。

高大草本,分类上接近甘蔗,但不能用于制糖。
粗壮的茎秆也许可以用来编织或造纸。

第一眼看上去有点像远志,但本种花冠辐射对称,仔细观察后应该能看到鸭跖草科的特征。
本种在我国南方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可以在中高海拔生存。

当地常见的高大草本,与日本续断相似,但本种开花较晚,黄色,日本续断的花一般带有粉红色调。
中医认为其根有安胎功效,但他们给出的大多数川续断治疗先兆流产临床试验居然是在简单描述有效率,给我整乐了,建议相关作者重新高考,争取考一个可以学到统计学的大学。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豆,荚果与扁豆相似。
虽然其近缘类群大都可以食用,但我个人不建议食用野生的豆类,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正确地去除氰化物。豇豆等驯化植物的氰化物含量很可能远远小于野生植物。

典型的山蚂蝗属植物,荚果念珠状。东洋区广布,叶比近缘种小,如果不看果实,可能被误认为胡枝子属。
根据植物志的描述,本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但我看到的实物接近半灌木,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这个就是真的胡枝子属,尽管长得不太典型。
本种分布极广,国内大多数地区可见,叶形有特色,不容易认错。

叶可以在夜间闭合,暂时不知道会不会像含羞草一样碰一下就闭合,但我个人感觉不太可能,东亚的植物大都比较皮实。
国内见于华南和西南。

当地最常见的凤仙花,花冠大小有一定程度的种内变异。
凤仙花的鉴定难度极大,同一个专家多次鉴定同一个标本,甚至有可能给出不同的结果,何况我的发量还没有达到专家的水平。

高海拔地区常见的低矮草本植物,密被绒毛的紧凑花序可能有利于保温。事实上,一些昆虫很喜欢在唇形科的花管内休憩。在高海拔的一众妖魔鬼怪里,它长得还算正常。

南方山地的特有种类,据记载,分布海拔约1000-3000m。有香味,据说接近紫苏,但我觉得不是特别像。
考虑到它未经驯化,我不认为它像紫苏一样适合食用。

分布区域极其狭窄的地方特有种,普格县是模式产地,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有记录的产地。
所以我也不用说特征了,即使说了,大多数人应该也没机会看到。

虽然本种也不常见,但它的分布和记录数量都比前一种多。事实上,开黄花的香茶菜在整个香茶菜属都是非常罕见的,我只知道两种。
上唇的红黑色斑纹很有特色,即使不考虑颜色,也很容易辨认。

形态独特的植物,与马先蒿属近缘,目前在列当科而非唇形科。
仅见于国内的西南地区。本属另一种的分布范围更广,我好像在云南拍到了。

这个其实就是土豆。

其实我应该把叶子也发上来,金丝桃的花大都长得差不多,不足以作为鉴定的标准。
不过这个个体的叶子长得实在太抽象,还有很多攀缘植物覆盖,所以这次就算了。

全国广布。本种可能是汉族最早的蔬菜之一,先秦的《诗经》里已经有记载: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很多古代的蔬菜今天已经不再食用,因为有了更好的替代品。锦葵科植物含有丰富的胶状物,吃起来比较粘滑(参考同为锦葵科的秋葵),有人仍然很喜欢这种粘滑的口感,我就比较中立。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