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指答案】2019年浙江A、B卷

2021-12-05 13:09 作者:中指的申论教室  | 我要投稿

2019年浙江A、B卷


0

1

A卷题目(一)

毛泽东《实践论》中说:“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运用这个观点,结合资料3,分析运河名称的历史变化。(20分)

要求:(1)对观点的理解正确,运用得当;(2)分析深刻,逻辑清晰;(3)字数不超过350字。



#

指点

     1、毛主席的话+材料第一句可以理解为运河功能和历史进程的标年化是客观现实,而人们起名及起名背后的原因是对事物的认知、2、注意材料中点明的改名原因外,还要注意名字变化本身体现出的内涵,以及朝代的不同特征。


#

中指答案


     运河名称的由来与变化,反映出其功能和历史进程变化,以及人们对这种变化的认知。早期运河多称沟或渠,用于区分天然河道。汉代称漕渠,特指关中开凿的水利工程,反映出其转运粮食的功能。隋唐时期具有漕运功能的人工河多称漕渠,反映出运河数量增加。宋代漕河称呼广泛使用,从渠道河,反映出运河的功能不断提升;同时运河一词在江南河段多有出现,可看出江南河段的商业运输、贸易尤为繁荣。元明清时期国家地域扩张,“运河”开始指称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初期运河使用并不广泛,到清朝设置北运河管理机构,通过制度让运河说法广泛使用。近世以来,民间则往往将京杭大运河称为京杭运河或大运河,可见其功能、人文属性深入人心。2014年运河申遗过程中,又将隋唐、浙东两段运河与京杭运河合称为“中国大运河”,至此运河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国家意义。



0

2

A卷题目(二)

根据资料5,概括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的现状。(10分)

要求:(1)全面、准确,有条理;(2)字数不超过100字。




#

指点

    1、建设的现状不是对策,而是目前的现象和成果。2、十字一词法可以得知这题最多写10或11个关键词。


#

中指答案

     世界遗产众多,传统技艺持续性继承。运河文化城镇村落多,有多个历史文化名地。文化保护制度完善,形成共建共享开放格局。环保力度大,运河水质全面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打响特色文化品牌,带动发展高端服务业。



0

3

A卷题目(三)

结合给定资料,就新时代如何传承好大运河文化提出对策建议。(20分)

要求:(1)条理清楚,有针对性和可行性;(2)字数不超过300字。



#

指点

      材料5、7为核心。注意对策建议要从浙江提高到全国性。


#

中指答案

     1、制定科学的政策框架。各级政府进行整体空间规划建设,统筹开展遗产资源调查、保护规划编制,出台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全国性运河保护法规,开展全流域环境。

     2、完整妥善实施保护措施。坚持守旧原则,将保存完好的镇村纳入历史文化名地进行整体保护。积极推动各文化遗产列入遗产名录,重视传统技艺、文化习俗等非遗的保护传承。

     3、合理适度进行特色开发。建立特色文化品牌,发挥重要遗产带动作用,推动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限制遗产集中区过度开发,合理延长旅游带,扩大运河文旅辐射效应。

     4、形成运河文化共建共享格局。建立跨地区的文化带建设协作体,形成常态化协作机制。各地组建多主体参与的指导小组,共同商讨管理运河发展和保护。


0

4

B卷题目(一)

根据资料7,梳理归纳国外运河遗产保护利用的主要经验。(20分)

要求:(1)全面、准确,有条理;(2)字数不超过300字。



#

指点

     1、运河遗产保护利用为线索,去思考与之匹配的建设、保护、利用、管理等。2、两个例子相对应的点要合并。3、舍得放弃次要信息。如英国水道局的管理保护理解为对法律明确的具体证明。


#

中指答案


     1、地方政府主导规划建设。地方政府对辖区进行整体空间规划,负责建设遗产点和缓冲区基础设施,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对影响遗产安全行为进行监管。2、科学妥善实施保护。坚持守旧原则,完整保护运河遗产,不轻易调整城市布局,加强对文化景观修缮、举办大型活动吸引游客。制定完善法律法规,从上自下明确保护主体和保护内容。3、合理适度开发利用。限制酒店港口建设、推广周边旅游缓解过度旅游。完善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建立水量调度和水情预报中心,挖掘水利工程功能。4、各方主体协同管理。组建由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指导小组,通过定期开会、意见反馈,平衡发展、保护和各方利益需求,协同完成管理规划的实施。


0

5

B卷题目(二)

资料6是某晚报拟刊登的一篇新闻报道。围绕这篇报道,以“城市与运河和谐相处”为主题写一则短评,与该报道一同在晚报刊发。(30分)

要求:(1)题目自拟,观点鲜明;(2)论述深刻,结构完整;(3)字数不超过500字。



#

指点

      1、答案与材料同时发布到报纸上,所以不能重复、不能简单概括,一定要有深度、有观点。2、深度和观点集中在和谐共处的意义和途径上。



#

中指答案


在保护传承中重塑运河之美

     大运河自开通以来,见证着文化的传承,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运输通道和文化纽带。近些年随着经济业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运河的基础功能不断削弱、现状不容乐观。如何与运河和谐相处、重现往日盛景,关乎两岸城市的未来,关乎近半分之一中国人的幸福生活。

     生态运河是和谐相处的基础。从扬州的环境综合整治,到枣庄的船舶污染治理,大运河正逐渐恢复清水碧波的自然风光。随着政府的治理决心、公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必将成为大运河最和谐的底色。

     遗产运河是和谐相处的红利。台儿庄保存运河肌理走出文化旅游发展之路,北京、杭州依托运河历史文化打造旅游金名片。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新审视、挖掘运河沉淀的历史文化宝藏,描绘出古今呼应、文旅融合的绚丽篇章。

     文化运河是和谐相处的延续。运河之美不仅限于自然风光,更流淌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寄托着中国人民的记忆与感情。淮安近年大力推进运河文化博物馆群建设,杭州诗人小舒发起运河国际诗歌节得到热烈响应,这些都为传承保护运河文化汇聚了新的力量。

     千年运河养育民族,崭新面貌换发生机。让我们保护传承中重塑运河之美,和谐共处走向城市的美好明天。


0

6

AB卷大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结合给定资料,以“互联互通”为话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50分)

要求:(1)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语言流畅;(3)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字数1000~1200字。



#

中指提纲


弘扬运河精神 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春秋时期的邢沟,到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两千多年来大运河跨越时空的发展浸透着交流融合的民族血脉,蕴含着包容开放的的民族精神,也见证着互联互通的民族智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步伐加快,矛盾冲突频发,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越来越多,我们或许可以从运河发展的实践智慧中,找到全人类携手发展的中国方案。  

     回望历史,大运河跨越地域屏障促进资源、文化的流动,拉近了人心的距离,促进不同文化的平等交流与合。驻足当下,从亚太经贸合作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从世界贸易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互联互通、合作共享为内核的“运河精神”依然发挥着增进各国各民族的全面交流,推动区域协作共享、国际合作共赢和文化多元包容、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展望未来,继续弘扬运河精神,提供中国方案,才能更好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

     传递互联共赢的价值理念(可不写)。冷战思维、霸权主义问题。点出互联协商是正确理念。总书记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解释意义及做法。

     推动开放合作的经济模式。手机制造的全球产业链例子。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中国的实践及带来的成果。

     弘扬交流互鉴的文化精神。文化交流的意义。古代运河文化交流的情况及对民族的影响。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精神核心。这一精神对当今世界问题的好处。如何做。

     互联互通这一朴素的思维方式,让大运河流淌千年依然能够充满活力,焕发新生。互联互通这一睿智的民族智慧,也能让当今中国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互联互通这一真挚的人类情怀,也定能够让人类社会朝着更加光明的未来前进。


【中指答案】2019年浙江A、B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