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20201018生贺
两个月前就计划今年要做点什么,作为独立的个体。因为各种琐事拖延到了现在,积累下感触,仓促写成。
虽然承认自己是桃源民之一,在一个群体中有了归属感安全感挺好的,但是终归只是一个人,缺我一个没什么不可。
没有什么才能,也想要表达我对米哥的爱,献上祝福。尽力而为,以自己能够做到的方式。不至于惶恐,不至于敷衍。遵循本心。
于是成文。

百度上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知乎上有人答道: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能以更多不同角度、更整合性的视角看待世界,并拥有着相对来说更为复杂的自我。
依稀记得但是不确定,课上讲的是人格成熟的标志是人格的完整和谐,以及社会化的形成。
不管怎样……在我对米哥的看法上,跟我个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相对而言,现在的我,比刚开始厨、甚至比半年前,都要更加成熟。体现在方方面面……具体来说就是不再苛求全能完美一类的事物。可以奉若神明,也能清晰理智地认知只是人类,喜怒哀乐与他人没有区别。
我的需求与期待,基于现实的与纯粹妄想的,渐渐的分明。
明确的是,作为我全部的综合体,我——对他怀着无比的爱。
一切基于此滋长。

我对他的称呼,从最初刚知道名字时,念着“mafumafu”,“小天使”、“天使”;后来才渐渐放开,容许称作“mafu”、“mafu困”、“mafu桑”;再后来一些戏称,诸如“哨子精”之类;亲昵的偶尔使用的“ma酱”;称作“卡密”是在了解了更多文化之后,心悦诚服;官方承认“米饭米饭”这个中文代称,慢慢衍生出“米哥”之类,在此之前则称“ma哥”,在懂一定日语的圈子之内。
一点点调整,选择待在更舒适的区域,更喜爱的称呼。一直没有变过的是在感动得神志不清的时候呢喃或高呼的“天使”,这是真正的中心词。
在圈子之外,同学舍友之类习惯的共同代称是“我(你)家天使”。现实的生活圈里差不多只有我待在唱见圈,术力口圈。悄悄的微小的欣喜。但是也有更轻微的失落。
半个星期前在商店听见放着so唱的《心理作用》。欣喜不已,感到还是有一丝希望的,我心目中的宝藏卡密被世人所知的可能。
从一开始只是听,合眼缘的加进收藏,跟听术曲时一样一样的。无师自通地琢磨着术语。记忆着我未踏入圈子前的种种,或真或假。
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补着老曲。一点点积累感触。直至确认感情已经超越其他,独一无二。量变到质变。
发觉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有眼熟的人,还是喜欢着他。过去的这些年,对于沉浸着迷的人来说,也算不了什么吧?为千里之外一个陌生的存在,或悲或喜,惊艳沉沦,生草萌出血,渐渐丰满形象。
一瞬的激情很容易……长年累月的,坚定不移的喜欢。双方共同建立的情谊与关联。
审视着,却发觉自己深陷其中,失了智一般,更多的时候只能够啊啊啊啊啊。
他值得。就这样一句话,安心起来。但是也没那么容易。
归根到底,只是从他身上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持续的满足,强化,重复行为体验。
共鸣,只是归因之一。
更多琐碎的事件情感……暂且隐晦,认为感觉得到的都感觉得到。

对自己残酷,看待这个世界残酷,对待别人残酷,审视别人残酷。
几乎是我的现状。
定下除了自己之外无人理解的规则,并且遵守,隐隐期望别人也遵守,投射不切实际的期待。当意识到的时候,一丝的羞愧,然后坦然修改。
不再说“三观崩塌”一类的词,三观已经基本形成,之后所遇的事也只是在上面细微的删减添补。固有的态度,一点点冰冷淡漠残酷。世界,或者说我自己在生存中形成的硬壳。
“你应该按时睡觉和起床”,“你应该吃饭”,诸如这类的想法,乍一看很像操劳心的妈妈粉,但是转念一想并非如此。控制欲,认为别人理所应当符合自己的规则期待。
种种不合理信念。被发觉了,于是眼也不眨地删去。机器或者程序,没有情感流动变化。
佛系地等待着新曲,新推,种种,生草玩笑吱吱哇哇。凭着直觉的喜好决定。还是说不出什么有水平的话来,音乐术语或者创作意图背景也几乎想不出来,停留于表层的感官享受。毫不吝啬地称赞卡密。尽管这是真的,总感觉缺了很多。真情实感难以表露,过后也很难再有第一次听的感受。
我个人是很推崇初次感受的……懵懵懂懂地接受新的冲击,甚至来得早字幕都没施工。能够感觉到什么呢,一曲终了又还记得什么感动什么惊艳呢,等等。
不可置否每一首都相当努力用心质量很高。个人喜好也无法强求。选择更喜欢的去沉迷就好。
已经不再思虑过多,“我这句话是否有歧义”、“我可以这么说吗”、“有人会认同我的观点感受吗”之类。我的态度就摆在这里,作为我个人,并不讨喜的形象。不为了评论而评论,只是因为我想要评论,不论其他人是否已发表相同的观点。侧重点总是不同的。多方面补充完整为好,整部作品的创作和体验过程,多方共同协作完成。
是非常感动的,我贫瘠的语言,感受着热爱与认真。看见各种各样生活性格的人,聚集在这里,听着同一首歌,留下痕迹。
除了米哥和作品,观众也给我带来特别的感受。锦上添花的喜爱,这样多优秀的人,我所见到。
因此感到幸运和温暖。我并非孤身一人……从入坑到现在都离不开他们。
真厉害呀。

其实前些天想起来,为什么庆生要特意选在零点。
明明有一整天。
明明很多人并非午夜出生……好吧我据说是午夜降生的。
理由很好懂,希望在生日当天,自己是第一个,对他说出“生日快乐”的人。
想要成为特别的重要的人,这样的心意。头一个想起。这样的想法对自己而言很得意开心,希望对应的人也如此。珍视这份情谊,在关键节点上变得更加深厚。
但是要考虑双方都认同接受这份心意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双向奔赴,听起来太美好了,心神意会,心有灵犀。
但是最诚挚的发自内心的想法传达出来,就很好了。只是情感的倾诉,内心力量的动态平衡。

亲友真好啊……友人的存在,热闹温暖的,每一年每一年,热切地注视着,准备好礼物,给予惊喜祝愿。
虽然以上只是我的想象,真实性存疑。
几乎所有的美好,我都需要幻想,假装亲身体会过。但是没关系。我所珍视的人们得到幸福就好,我也会因此感到幸福。虽然这一点与我无关。

其实只会愿意接受与自己期望相符合的内容,选择性接收到讯息,不断强化。
和熟悉感待在一起,接下来发生的事都遵循已经隐约猜测的习惯的规则。
抱有固化的期待,固定的高期待,如若不符心里落差及大,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厌恶。
自我怀疑倒也不至于到如此地步。虚无感,不能掌控。渐渐的也清楚这才是世界的真相,即使是自己也无法全部掌控。对于所喜爱的人或事,更是不能强求。
但是也不是不能有期待。把握一个含糊的度。或者一个范围,落在其中就感到满足,稍稍偏离也能自我安慰。
限定得太死会陷入绝望。更多包容的开放的思维,是有益的。
如果只是贪图享乐……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做着自己认为最喜欢的事,很快会陷入深深的疲惫,产生反感。
对于最喜欢的事,隔一段时间再接触为好。像是入坑曲,我知道我很喜爱,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听都很喜欢,但是过于短时间内频繁去听,会削弱那份感觉。
因为珍视,所以小心翼翼,忽然很想听的时候,就去听,或者自己回忆起旋律,哼唱。自给自足。不想起来的时候,多久都没关系。知道爱在哪里,足够幸运了。

爱着外物(内心世界以外的)对我而言是一种定心石,因为有着牵挂依赖眷恋痴迷所以不能轻言放弃这个世界。说是被动,更接近主动。我主动选择了这些,我所喜爱的事物,并且被牵引拉扯。
什么都不爱的话大概是很可怕的空虚的状态,对于以情感为生的我而言不可想象。
最打动我的,无非是情感和旋律,或者二者的混合。
共鸣只是其中一小点,作为情感的部分。
如果没有看到歌词翻译还能拥有这样的感觉吗?我这样问自己。你喜爱的到底是什么呢,临界点是什么?
我不知道。但是结果如此,就足够幸运感激。
把握当下就好。
追求快乐,为了满足需求,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就是积极的动力,这样就挺好,不必思虑太多的阻力、不理解之类。竭力让自己变得纯粹又内蕴充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该往哪里努力,知道该怎么做,实际的,一步一步的。
甘于朴素,承认这样接地气的自己,和文笔。那就这样吧,这也并不太妨碍我……我自己能够看懂的文字,能够体会的情感和记忆。全部都清晰明了,就很好。基于我所认为的,安心的状态。
因为爱着您,所以对这个世界拥有了希望,有了牵挂依恋不舍,更有力量去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更加扎实坚定的爱。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方式和理由。只是在这里。
只是这样罢了,只是为了自我的满足,这样自私的理由,一点适度的自恋是需要的,也需要恋着他人。不违背心中的伦理道德规章制度,不伤害他人,倒也没什么不妥。
顺从着心意活着。
一如我爱着你。
虽然只是出于我需要你,但是无可替代。
眼里心里全部都是优点,全部都可爱,完美的契合。
加一点虚幻的满足也没关系。

有意识地陪伴您度过的第二个生日。需要有仪式感,尽管简陋。
祝愿平安喜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接下来的日子,会继续陪着你,即使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没有存在感的观众,也心满意足。
感到快乐就好。永远为您应援,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买谷。像是懒惰的承诺呢w但是我能够做到、不勉强、最合适的状态。
我最亲爱的米饭米饭先生,我的天使,三岁生日快乐!!!
真心地祝愿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