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审美论(三) 闺门旦研究者
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审美论(三)
闺门旦研究者
一
周先生利用较为完备的戏曲乐队,编制完美的配器和总谱,让器乐在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当中大放光彩。
对于青春版《牡丹亭》这样宏大的昆剧来说,需要多大规模的乐队,整体音乐该如何配器显得尤为重要。过去,昆剧往往都是一只笛子从头吹到尾,最多加上一两件乐器伴奏。在青春版编排前,对这些问题便出现了争论。某些人以不破坏传统为由,主张仍只用过去的几件乐器。然而,周先生却认为这部戏上、中、下三集将近九个小时,一支乐队如果没有浓重与轻淡的音色变化,没有层次变化,没有单线条与多线条的交织展开,再好的唱腔、旋律也会显得乏味。由于他的坚持,几经周折,最后确定了一个20人的乐队编制。
有了较为完备编制的戏曲乐队,周先生便放开手脚在配器上大展才华。他在配器上的做法是,伴奏虽以曲笛为主,但在编配中充分突出各种特色乐器的作用。可以说在这部戏中,周先生向观众展示出各种很少露面的乐器的音色。特色乐器的成员有高胡、箫、笙、古筝、编钟、中国提琴、埙、琵琶等。
高胡音色明亮,特别适于表现男女之恋的缠绵或女性细腻的情感处,那些表现委婉抒情的音乐主题常常以它的独奏形式出现。
箫音色极独特,尤其适合表现如泣如诉和阴森场景。人们在《冥判》中听到了它的声音,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
埙更是乐队中的稀客,极少听到它的声音。这次埙却在《冥判》和《魂游》中大显身手。表现冥府的阴森可怕,没有比埙更好的了。
编钟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只是由于它的出土才得以服务于乐团,在极为少见的机会中露面。
笙这种传统乐器能够表现和声效果,具有其它乐器所没有的特性。
提琴可不是指欧洲传进来的诸如小提琴、中提琴那种乐器,而是本土产生的民族乐器。提琴与昆曲的渊源更早,初为宫廷乐器,后经昆曲创始人魏良辅的改造,才得以加入昆曲的伴奏中,这种乐器被周先生称为中国提琴。
总之,青春版的乐队配备仍以民族乐器为主, 只是在低音部分采用了大提琴、低音提琴 , 以补充民族乐队没有低音的缺陷。
周先生在配器总体上,让特色器乐中的高胡、编钟、提琴、埙、琵琶、二胡等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尤其是高胡的运用份量较重,委婉、抒情的音乐主题常常以它独奏的形式出现。
这些特色乐器有时在独特的状况下进行独奏,有时还有某些成员的重奏,产生更为奇特的效果。不少场景中,人们听到有高胡、箫与古筝的大段重奏,其音色的交织、和声的作用,产生出一种更加神奇的效果。此外,在对唱腔伴奏时,周先生还在配器上有独特的处理,如在多数情况下,让曲笛随着唱腔主旋律行进,以起到托腔保调的作用。而某些特殊地方让曲笛停吹,让位于其它乐器以及使用低音乐器等。
可以看出,不仅配器巧妙恰当,而且让某种乐器切入或者休止的时机也是令人赞叹的。
过去, 昆曲在器乐伴奏上侧重于旋律横向的润色装饰,甚至在润腔上也有独特的讲究。周先生不仅讲究旋律横向的润色装饰,还注重每个音的纵向排列,他利用这中型乐队,在伴奏上适当地利用和声、复调的手法,让伴奏旋律形成经线和纬线般的“织体”,这在以往的昆曲伴奏中很少见到。
为唱腔的配器时,他考虑到唱词的内容和情绪,基本以清淡、抒情为主,偶尔也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如在《回生》和《圆驾》的结尾处,乐队以全奏的形式奏出令人激动的爱情主题,引出“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的主题合唱。
二
伴奏音乐的审美分析
全场的多数伴奏以曲笛为主,它那独有的高亢嘹亮的音色,充当着伴奏的主力,让整场音乐带有浓厚的昆曲味道。有时为了特殊场景的需要,有意只突出曲笛伴奏。例如《幽媾》中柳生唱的【红衲袄】“莫不是莽张骞犯了你星汉槎,莫不是小梁清夜走天曹罚?”基本都由曲笛伴奏,伴奏音量总体偏弱,体现深夜的幽静。
各种特色乐器也在适当的时机轮流露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样,整场音乐不仅丰富多彩,而且不时出现独特之声。
特色乐器的成员笙、高胡、箫、埙、古筝、编钟、中国提琴、琵琶等都在适当的时机有所表现。
笙是乐器中的贵宾,有小笙和抱笙两种。笙具有和声功能,其音色很是独特。周先生把它当作宝贝一样地珍藏,让它只在较少的场合下露面。在《幽媾》【宜春令】中,在杜丽娘唱到“没包弹风藏叶里花”时,笙意想不到地出现,以它独有的和声特色加入到伴奏行列,立即烘托出一片极为温暖的气氛。
高胡善于表现细腻委婉的感情,周先生让它在各种场景中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如在《幽媾》中,杜丽娘的出场以及杜丽娘和柳梦梅初次见面时的一段场景音乐,就是由高胡完成的。高胡那明亮的音色以及演奏出的优美旋律令人心醉,尤为引人侧耳聆听,它在以下几个地方出现的伴奏音乐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寻梦》【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的“石”“边”两字,“这一答似牡丹亭畔”的“畔”字,特别是“敢迤逗这香闺去沁园”的“香闺”二字时,高胡演奏出的副旋律,婉转悠扬,极其悦耳。还有,“则道来生出现,乍便今生梦见”。演员唱前一句时,高胡一直跟着主旋律,到后一句时,则演奏副旋律。
唱“读书窗,淅喇喇”时,从“窗”开始,高胡优美的伴奏音乐飘在唱腔的上方,令人心醉。这句副旋律,实际上是杜丽娘主题音乐2的变奏,最后两小节还包含最负盛名的唱腔【步步娇】中“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最后一字“院”的音乐元素。
高胡还在 《冥誓》【太师引】演员唱“迤逗俺睡魂难贴”时,以缠绵的副旋律出现在“俺”和“魂”的拖腔长音上,美听效果明显。
这几处,作曲、配器和演奏都显示出极高水平。
编钟音色特殊,周先生只用在少数场景上。【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中的“最撩人”“来”“飞悬”时出现编钟的清脆声音。
中本《幽媾》杜丽娘在唱“幽谷寒涯”前,出现了编钟“1(·) 6 5 3”的四声音响。别看编钟只有这四声音响,却烘托出象征丽娘曾被埋在地下幽寂、凄凉的景象。唱【金马乐】“湖山畔”时,编钟在关键时敲出,与曲笛、琵琶等乐器浑然汇合。编钟还在群舞 “好景艳阳天”敲出,为花神群舞添色。
《幽媾》的【金马乐】中,中国提琴这种古老的乐器得到“重用”。一开始它就随着演唱的主旋律而行进,经过一段休止后,当演员唱到“拘惜的好人家” 的“家”时,它又出其不意地加了进来,而且以较为复杂的副旋律一直伴奏到这支唱腔的终了。
琵琶、扬琴往往采用相同的伴奏音型出现,有时也“分工协作”,如唱“牡丹亭,娇恰恰”时,它们有两小节分别演奏不同的副旋律以增强和声效果。有时还利用乐器自身的特点来伴奏,如【皂罗袍】唱到“雨丝风片”时,它们用“mi”(3)的小三和弦和“la”(6)的小三和弦之分解和弦来加强伴奏的效果。
唱“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句时,从“看”字起几乎是全奏出现:笛子吹出主旋律,小笙、高胡、二胡、琵琶、扬琴和很少露面的中阮跟随笛子演奏,抱笙则在关键处吹出和声声响,古筝、大提琴和贝斯也加入来铺垫低音,让伴奏音乐丰富多变。
总之,周先生以中型乐队为昆曲唱腔伴奏,一改过去演唱只有单调的伴奏之状况,让唱腔在“适度丰满”的伴奏烘托下尽显独特的韵味。配上前奏、间奏、尾奏, 既能够补充和延伸唱段所表达的情感,又能将前曲与后曲有机地连接起来。场景音乐中的幕间曲填补了过去某些幕间无音乐衬托的缺陷,起到自然地连接各出戏的作用。
总之,全剧所有唱腔都具有传统的基础和根据,而经过修改、润色,各支唱腔变得更加流畅、优美,蕴含独特的美感。场景音乐和舞蹈音乐不时加入两个主角的主题音乐元素,不仅喻义明显,而且旋律多变,充满动感。为昆曲唱腔伴奏的配器巧妙而精当,起到的烘托作用美不胜收。正因为如此,这部昆剧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演出效果证明了这一点,青春版的音乐给予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普遍印象是“年轻”“好听”。“年轻”是说,音乐充满朝气,富含青春气息。“好听”,则是对听觉感受的直接表达和对音乐的朴素性评价:这部昆剧的音乐美感连连,一波高过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