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解析(加):596(635)话—纳森战争迎来第一个转折点,贝斯迪亚与怨神和解

关于本话说三个方面的内容
1、纳森战争的第一个转折点已经到来
2、伊莲娜的信息盘点
3、纳森王和贝斯迪亚对信仰之力的运用
一、纳森战争的第一个转折点已经到来
贝希摩斯登岛以来,一直都很顺利,从情报搜集、人员分类、战略制定,到登岛各个击破,接受集市、分兵推进对战神民、围点打援引九卫下场,然后针对性小组包抄、各个击破。
这场战争的主导权一直贝斯莫斯手里,一切都按照他们的战争预案展开。
之前我就说过,贝希摩斯太顺了,后续应该要反转。
也推测过纳森王除了瞬移和定位应该有其他没有展现的能力,否则作为一个大祭司也太亏了。

而且这个能力应该没有人知道,毕竟这段金枝的事情几百年没有发生了。所以贝希摩斯也就搜集不到这个情报。

果不其然,连李慕玄都不知道。

纳森王的这个操作咱们后续再说,先说说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
贝希摩斯的目标怕是要落空。
不是说这场战争贝斯莫斯要失败,而是贝希摩斯这场战争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打赢纳森、消灭其有生力量、占领其国土。
而是活捉一级、二级人员,并取得对神树的管理权。
也就是把纳森的力量:神树、王与八卫为自己所用。


但是纳森王给九卫充电后,特别小组的眼看都要失手,贝希摩斯活捉八卫的计划怕是要落空。

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是在贝希摩斯计划之外的。
也就是纳森王给九卫充电这个技能,不在贝希摩斯情报信息内,所以他们没有针对性策略。
当然不是质疑贝希摩斯没有后备的、更强大的战力和武器,我相信是有的,但是接下来的策略可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1、启用大规模、高级别杀伤性武器或者战斗力
但是要放弃“活捉”的前提,还是以活捉为前提,怕是要损失巨大、一无所获。
可是放弃了“活捉”的前提,最后要是全都干死了,也一样没有达成目标,这场战争就丧失了意义。
2、依然以活捉为前提,继续投入更强大的战力各个击破。
先不说能不能成功,就说贝希摩斯真的还有第二批战力更高的特战小组吗?
如果有,真的能听从指挥做到“不杀”吗?
我觉得大概率是没有了。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变数,开始失控。
就像美帝发动的所有对外战争一样,越战、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打到最后都是原定的目标没有完成,但是又不能就这么撤兵,可是不撤吧又是更大的损失,最后成为鸡肋。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3、如果把贝希摩斯比作一只秃鹫,纳森只不过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秃鹫完全可以一爪子要了羔羊的命,但是这次秃鹫的目标,却是活体取物。
要在羊羔活着的时候取下它的五脏六腑、心脏和大脑。
可是活着的羔羊却没有那么好制服。
有一句话叫做“狠如羊”,发起狠来自己都怕。
现在的情况就是,秃鹫既无法活体取物,又不愿意直接杀死羔羊,可是不杀死又取不了,可杀死了再取也没意义了……
这场战斗就焦灼到这儿了。
接下来,各方大乱斗怕是要借机登场。
有人想要趁乱摘个羊腿的,也有想要趁机拔秃鹫羽毛的。
也有趁机杀羊的,毕竟肥羊就算死了也不能落在秃鹫手里。
当然,也有想要救羊的,救下来没准能为自己所用呢。
这才是战争!
接下来的剧情应该会很好看,期待一把。
二、伊莲娜的信息盘点
伊莲娜出场的不多,很好盘点——
1、第一次,是战争开始前,伊莲娜向外求援。
感觉像是可以让别人爱上她,或许是一种操纵情感的能力。

2、第二次,是贝斯迪亚从天国出来
伊莲娜说,我无法安慰他的精神。这意思是她的能力是作用于人的精神的。

3、第三次,就是在圣林帮助纳森王

编辑切换为居中
纳森王把自己献祭给神树,同时获得神树的力量,以自己为介质把神树的力量传导给九卫。
可以看出纳森王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而伊莲娜抱住了王。

编辑切换为居中
有点像四张狂梅姐的能力。

到此基本可以推断,伊莲娜的能力是作用于精神的能力,有点像四张狂的合体。
伊莲娜的信息盘点就是这些。
不过由此可见神树的力量,也是一种精神力,就如贝斯迪亚的“怨神”一样,是一种“信仰之力”。
接下来我们把纳森王和贝斯迪亚放在一起说。
三、纳森王和贝斯迪亚对信仰之力的运用
针对贝斯迪亚,592话罗恩说过,贝斯迪亚是群体意识和个体的长期完美融合。

就此,我对比分析了贝斯迪亚和陈朵,都是群体意识异化的产物。
一人之下解析(加):592(631)话—贝斯迪亚:陈朵的二次人生—怪物艰难而绝望的自由之路

贝斯迪亚的特点在于,他体内的怨神是群体意识的产物,而他贝斯迪亚进入现代社会、自我意识觉醒后,他实现了与怨神的共存,也就是罗恩说的“长期完美融合”。
陈朵的问题在于,她被培养成蛊身圣童,是群体意识的产物,却完全丧失了个体意识,进入现代社会后觉醒了自我意识,却无法与“圣童”的身份共存,要么是陈朵,要么是圣童,最后还是作为“圣童”选择了死亡。
由此,我们分析了《乌合之众》的形成、群体意识的特点和对个体意识的影响。

这一话,贝斯迪亚展现了经过天国一战后的新阶段:自由与平和。
由此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下贝斯迪亚和怨神共存的三个阶段:
1、神寄战士阶段:完全依赖怨神。
这个阶段的贝斯迪亚也是崇尚怨神的,他所有的能力、地位和力量都来自怨神,全身心的把自己献祭给了怨神,放弃自我意识,作为一个全面的“群体意识”的产物而存在。
相当于一个人【自直立行走-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说啥就是啥。

2、怪物阶段:对抗怨神
蚁巢+乐园+纳森卫阶段的贝斯迪亚,既使用怨神的力量,又想要摆脱怨神的控制,想要寻找自己的自由,既愤怒与怨神对自己的控制,又恨自己离不开怨神的能力。
不知道何为自由,却想要自由。
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家人们所说的“神”,还是外界眼里的“怪物”。
想要摆脱群体意识的控制、却发现无法完全摆脱的阶段。
相当于一个人【初中-大学的阶段】,开始反抗原生家庭、社会意识,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群体、想要确认自己是自由的,却发现自己对自由的探索全部来源于父母的经济支撑……

3、天国后阶段:与怨神平等相处的阶段。
在天国里,贝斯迪亚和华金纳都因为宝儿姐纯粹“专注当下”的意念力影响而“得道”。
贝斯迪亚决定把神树作为自已唯一的信仰,全身心的做好一个纳森卫,以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不是背神寄生的面目,按他所说,终于找到了自由。
而怨神,居然也变得平和,获得了完整的身体,不再怨恨。
也就是说,当贝斯迪亚不再迷茫、不再沉浸于和过去的对抗、和原生家庭的对抗,只是心无旁骛的往前看,所谓“过去”的沉重枷锁也烟消云散。
当你放过【过去】,【过去】也就放过你了。

就相当于一个人【终于大学毕业】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开始全身心的追求自己的梦想,以自己个人的身份,而不是谁家的孩子、哪个老师的学生,他就此获得一种完整的自由。
这时候他再回看加在自己身上的“群体意识”,家庭、学校、社会责任,也都坦然接受了,我是水谁家的孩子,某某学校的学生,某某公司的员工,但同时也是我自己,他们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我是他们的一部分。
这种平等的对待,让你获得了自由。
你也不再认为父母的唠叨是一种控制,老师的督促是一种压迫,公司的PUA是如刀般的敌意。
而是可以从中分辨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哪些可以接受,哪些要拒绝,哪些是真心为你好,哪些是现实需要。
父母、老师和同事,都不再是愤怒的怨神,而是背后的伙伴和并肩作战的战友。

说到底,还是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和解。
讲的是我们如何在群体当中做自己,也做群体的一员。
怨神的故事我稍作还原:
曾经,在贝斯迪亚家乡的那片大路上,有一个人被称作【战神】,有着堪比神之子的力量,他保护着那片安宁的土地。后来在一次战争中,战神甚至打败了被山上的神明保佑的力量,神明震怒,于是众神以【残暴】为理由将这个凡人战神撕碎,扔到了死湖中。
而他的灵魂在死湖中游荡,愤怒的寻找着自己的身体.

而这篇土地的人们为了祭奠他、复活他,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年轻人,让他的灵魂寄生在年轻人体内,成为神寄战士,而他则愤怒的通过年轻人来继续爆发自己的战力。却对身体被撕碎而耿耿于怀、始终无法释怀,使得愤怒也成了一种力量。
逐渐的,他被人们称为怨神,葬于死湖的怨神。
一代代流转,他寄生到了一个叫贝斯迪亚的年轻人体内,却不曾想这是他能拥有的最后一具身体。
走出那片土地的他们,不再被当做神,也没有人再信仰他们,而是把他们当做了怪物,贝斯迪亚开始迷茫,开始质疑,开始想要摆脱怨神,摆脱他的灵魂,想要寻找自由,却又无法拒绝他的力量。
再后来,贝斯迪亚在天国里遇到了一个女孩,学会了活在当下,不再迷茫,不再疑惑,不再试图摆脱怨神。
而他也终于和解,终于放下过去,放下身体被撕碎的怨恨,才发现自己的灵魂本身在信仰之力的滋养下已经可以获得完整的身体,获得了新生。

这个战神,就是曾经以为无所不能的、理想主义的我们自己
撕碎我们的众神,就是现实的各种无法抗拒的外力。
那个理想化的自己被撕碎后,我们愤怒,我们不干,我们痛恨,痛恨群体,痛恨原生家庭,痛恨社会和现实。
而贝斯迪亚,就是那个成长了我们自己,认清现实、活在当下、走上信仰之路的我们自己。
最后长出身体的怨神,就是过去的自己。
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个体和群体达成了和解。
进而,我们学会了一种全新的运用群体之力的方法:并肩作战。
这就是真正的自由吧。
而纳森王,还处在“神寄”战士的阶段,要使用信仰之力还要献祭自己。
后续怕是要走一遍贝斯迪亚的道路才行。

以上。
—————
感谢关注 路人齐小姐!
qq群877500451,欢迎大家
B站同名账号目前关注于漫画《一人之下》的分析解读。
常态化每周更新专栏分析文章。
常态化每周日18:00更新视频。
偶尔周六、周日18:00双更视频
若双更视频,上期为漫画剧情分析,下期根据主题推荐相关书籍一本,延伸阅读,并结合漫画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