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场景转换风格术语,想当剪辑师你就记住他
Caboose Scene(末节场景)——不具有任何戏剧性结尾的过渡场景。这种场景不会像高潮那样走向顶点,场景的结尾导向低潮且不会增加情节。这通常是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
Collage-Hip-hop Montage(拼贴—嘻哈蒙太奇)——对场景片段的快速选择,通常伴随具有节奏性和音乐性的音轨,是对一系列事件的快速概括。
Collision(冲突)——让场景间的美学连接形成鲜明对比。有时候会在多个场景里将场景片段进行交叉剪辑。
Crosscutting(交叉剪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场景片段混合在一起形成交替的段落,创造出张力。
Cut(切)——最短的连接方式,在空间和/或时间上带来瞬间的转换。
Diegetic News Media(陈述性新闻媒体)——来自虚构故事世界中的新闻头条:杜撰的报纸头条电视和电台的新闻报道,卖报男孩喊着“号外!号外!”
Dissolve(叠化)——在一个逐渐流逝的时间上使得连接在美学上更加平滑。
Ellipses(省略)——任何一种为了移除故事事件的裁剪或压缩时间的连接。被删除的素材会激发观众思考到底缺少了什么。
Event Scene(事件场景)——最基础、最常见的一种场景形式,包括一个标准的戏剧模式。设定好背景,事情发生,然后演员做出反应。将两个事件场景放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标准的场景转换。
Flashback/Hyper-reality(闪回/超现实)——从某种主观或梦境的状态中进出的一种连接,常常伴有不同的色彩效果或镜头效果。也可以是为了与胶片形成对比的录像带素材。
In Medias Res Scene(直入主题场景)——没有开头和明确意义的过渡场景。从已经在运动中的具有震撼性效果的场景引入,强迫观众组织起故事线。
Linkage(关联)——在连接时以叙事的形式融合两个场景中关联的相似点。
Music(音乐)——在连接处让观众感到放松或者推动张力,是情感状态的表达,同时为叙事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背景。
Optical Effects(光学特效)——包含划变、圈入圈出、翻页与动态地图。
Ornamental(装饰物)——连接处与故事或人物世界不同的物体或图形元素,服务于叙事,制造出一种主题或情绪。
Scenery(景物)——从自然景物、客观视点的城市广角镜头或相对主观视点的当地人角度,提供“必要的舒缓”。
Sounds(声音)——由音效关联的连接,常被用于标点符号的功能,或者以声波表现时间和空间上的转换,例如,“哇”。
Subplot Scene(次要情节场景)——追随不直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配角的过渡场景。它让观众从主要故事中得到歇息,或发现主人公背后的信息。
Synchronicity Node(同步节点)——多条情节线因偶然通过一个物件、地点或者遭遇连接在一起的瞬间。
Temporal Objects(时间物体)——从视觉上通过某物体表现时间的流逝:钟、燃烧的蜡烛、太阳升起等。
Titles and Captions(标题与字幕)——最简单和最正式的方式表明时间和空间上的改变,通常以黑底白字注明在屏幕上。
Transport Scene(交通场景)——人物对情节事件做出反应,在不同的地理空间进行移动,通常是在交通工具上,如汽车、火车、飞机或者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