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你们看手表吗?数据页会怎样设定呢?
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拥有一块跑表不仅可以提供心率、配速、时间、距离等数据,在运动结束后还能监测并记录恢复心率、日训练负荷等周期化训练指标,提供了超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
将这些数据好好利用,不仅可以帮助了解自己训练是否合理,还可以帮助我们改进训练计划,以此来提高运动水平

在跑步的时候,跑表不仅可以提供实时数据,而且还能进行播报,真的很方便!
下面跟大家分享我日常数据页的设定习惯:
P1心率/平均配速/距离/时间
现在心率已经是所有运动手表的基本功能了,也是每个跑者必关注的数据。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跑步时每分钟的心跳数

01心率的意义
首先,跑步时注意心率是个很好的习惯,了解心率是了解身体状况的第一步。相比配速以及时间更能反映你的运动强度以及效果,比如在你运动过量,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还没有感知到的时候,心率会给你发出信号
特别是对于初跑的选手,经常碰到的状况就是『心率高』,上去了下不来,新手用心率来控制训练强度,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合适的方法啦
针对不同的人,知道自己跑步时的心率,会更安全
02平均配速的意义
平均配速是指一段距离内的平均配速,常见的单位是多少分钟/公里,知道这个数值,就可以知道距离完赛目标差多少。以配速定义训练强度也是最常见的形式
然后是距离跟时间,作为最基础的数据,在跑表上可以直接测量跟记录。除了以上这些,如果你还关注更多跑步数据,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个有点严肃的跑者了,接着往下看!
P2步频/配速/心率区间

01步频在跑步中的重要性
步频是跑姿里的一个基础指标,顾名思义是每分钟迈出的步数。很多初级跑者的步频在160步/分以下,这与动作不协调、神经肌肉控制不够有关,据研究,表明步频达到180步,可以有效较少落地时的冲击,跑起来会经济省力!
了解这个指标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跑步效率、减少能量损耗,还可以降低跑步过程中出现损伤的概率,好让我们跑得更远,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还有就是配速跟心率区间啦,配速比较好理解,而心率区间,通常被划分为五个区间,分别代表了5种不同的强度,假设你今天训练计划是间歇跑,看心率区间也能够直接反映我们是否有按要求执行课表

如何自定义数据页?
当然,根据不同的训练场景你也可以自定义数据页,以我手里的华为runner为例:

看到最后了,大家一起来评论区聊聊,你们会有怎样的设定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