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
一
1
李白《清平调》第三首第一句,“名花倾国两相欢”,是花、人同框。但是,“名花倾国两相欢”强调的是什么?是高贵。“名花”是花中最高贵的,“倾国”是美女中最高贵的,这不是不好,但是太有宫廷气象了,缺少了一点俗世的温度。
“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一样。人面就是一张少女的脸,倾国倾城吗?不一定,但是青春逼人,生机勃勃。桃花就是一种普通的花,艳冠群芳吗?不一定。但它属于春天,也生机勃勃。
人生的春天和自然的春天相互碰撞,交相辉映,这才是“人面桃花相映红”。一个“红”字,把春天的美好、青春的美好,都表达出来了。
而这种美好,是每个人都拥有过的美好,也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美好,这才是最令人感动的呀。
2
本来,“人面”和“桃花”是合在一起的,人生的节拍和自然的节拍一起律动,这才是天人合一。但是现在呢,“桃花”和“人面”分离了,“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界春光不改,可是那个和桃花一样娇艳的姑娘呢?却杳无芳踪了。两相对照,物是人非。
许多让人感动的诗词,主题不正是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吗!比如李煜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比如林黛玉的“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作为对照物的过去越美好,现在失去之后的心情越悲哀。
但是崔护这首诗的情调,与李煜,与林黛玉,又有极大的不同。李煜叹息的,是国破家亡,金粉成灰;林黛玉感慨的,是生命将逝,爱情无望。这两种情调都是那么哀婉悲凉,让人闻之泪下。但崔护不一样。他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只是一种属于青春的惆怅,像烟一样笼罩在春日的上空,有一点儿伤感,但仍然跳动着生命的力量。
哀而不伤,这也正是我们衷心喜欢的所谓“大唐之音”。
3
什么是“云想衣裳花想容”?
看见云彩,就想起你飘飘的衣裳;看见牡丹,就想起你娇艳的脸庞。这个句子没有主语,那就可以把主语设想成任何人了。
我看见云,就想起你的衣裳;皇帝看见云,就想起你的衣裳;推而广之,任何人看见云,都会想起你的衣裳;任何人看见花,都会想起你的脸庞,这就是杨贵妃的美,可以征服一切人。
4
毫无疑问,《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不是李商隐最著名的无题诗,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为什么呢?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它的力道,胜过了“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也胜过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它的执着之中,自有一种凛然不可轻视的力量,让整首诗峭拔起来,仿佛花朵在风雨中昂起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