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财富不会凭空产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2023-09-25 15:48 作者:廿米居士  | 我要投稿

看完这篇文章,可能会颠覆你对财富和劳动的看法。

 

一、财富不会凭空产生

假想某一天,你运气爆棚,捡到一块天然、无主的黄金,这样的财富是凭空产生的么?假想某一天,你又运气爆棚,买彩票中奖1个小目标,这样的财富是凭空产生的么?它又是否创造了财富呢?

为了分析“捡黄金”这一个案例,不妨做一些假设,以使它清晰明了。假设1:黄金是全世界唯一的货币,不存在其他一切信用形式;假设2:所有的商品(物质财富)都可以用黄金计价;假设3:黄金除了作为货币,没有其他任何价值;假设4:目前全世界已知的黄金总量是10000公斤,而你这次捡到了1公斤。

聪明如你,可能已经知道了我所要表达的意思。你幸运地捡到了一公斤黄金,凭空增加了你个人的财富,却无法改变全世界的财富总量。你发现这就是一个数字游戏,你个人所增加的1公斤黄金代表着全世界1/10001的财富总量,全世界其他拥有黄金的人瞬间贬值成为原来的10000/10001,全世界其他拥有商品(物质财富)的人以货币计价瞬间增值成为原来的10001/10000。你发现,你什么也没做,就使得原本的货币贬值了1/10001,使商品增值了1/10000。你开始明白,你幸运爆棚地捡到黄金,而原来的货币持有者却遭到了无妄之灾,原来的商品(物质财富)持有者也和你一起眉开眼笑。

像这样的数字游戏,每时每刻都在全世界不同国家上演着,他们捡到“黄金”的速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捡“黄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货币发行可能只是最常见也最公平的一种。

聪明如你,可能也已经知道“中彩票”这一个案例我所要表达的意思。你中了一个小目标,但是全社会的财富总量并未改变,你可以将其理解为转移支付,你所增加的财富等于其他买了彩票却没中的人所减少的财富。

无论是“捡黄金”还是“中彩票”都不会增加财富总量,但是你个人的财富确实是增加了。但是这两种模式的成本分摊方式是不一样的,我将“捡黄金”这种成本模式称为社会化成本,“中彩票”这种成本模式称为个人化成本。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其他财富受影响者是否主动参与,主动参与的就是个人化成本,被动影响的就是社会化成本。

 

二、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聪明如你,开始思考如果“捡黄金”这一案例中捡到的是煤炭,而且是露天煤炭,那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

煤炭和黄金的区别在于,煤炭有实实在在的使用价值,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货币数量没有变化,难道可以说全社会整体财富也没有变化么?在这里,你开始思考财富是什么的问题了。财富是除货币以外能满足人类某些需求的东西,排除货币是因为它本身仅代表人类对其他物品的需求。既然财富和人的需求相关,你开始思考人的需求和价值的问题。

我粗浅的将煤炭作为简单的燃料,那么他们的价值就是满足人们“对于燃料的需求”的价值。这种价值应该如何衡量呢?我相信你开始期待财富密码了,想要捡“露天的煤炭”。

燃料能够满足人类的什么需求呢?我想回到原始人去讨论这个问题。在第一缕火苗燃起之前,人类是没有用火照明、驱赶野兽、制作熟食这些需求的;在第一缕火苗燃起之后,人类对它的恐惧应当多过欣喜,从发现到利用可能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百年、千年、乃至万年。第一缕火苗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但人类第一次使用火是人类历史的大事,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启发了人类史无前例的需求,在不同的文明,这种人都已经被封神。

“使用火”和“创造火”都是人类历史的壮举,在我看来,使用火的意义更大。我将“使用火”称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后世每一个用火的人都应该感谢他。但是,他是否就有了火的专利权呢?不是的,使用火是一种必然事件,谁第一个使用火是一种偶然事件,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人类群体的共同功劳。

之所以说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因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并满足人类的需求。想一想原始人吧,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有空气、水、食物和繁衍,呼吸是一种最重要、最本源的需求,只不过它生来就被满足。由此可以形成一个大胆的结论:活着(保持身体的生命状态)是人类最广泛的劳动,它是其他一切劳动的前提。

同样的,煤炭满足人类“对于燃料的需求”,煤炭的价值主要体现为第一次发现煤炭作为燃料的价值,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发现露天煤炭算不算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呢?这就需要谈到创造性劳动和一般劳动的区别了。试想一下,一个拥有专业技术,整天探寻煤炭的人是有较大概率发现煤炭的;但是一个从不关注此事的人,大概率是发现不了煤炭的。那么,是否说明发现了煤炭的人较没有发现煤炭的人创造了更大的价值了?这就要谈到分工和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了。

 

三、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即使现在,火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事物之一。但是“火”却越来越廉价,一个打火机可用的次数可能比原始人一生钻木取火的次数还要多。那是因为人类对它的需求变小了么?恰恰相反,现在的人离了火可能都不能生存。呼吸是一种最广泛的人类活动,空气是人类最大的需求,但是它几乎无需任何额外的花费。

你知道了价值和需求有关。但是,你又迷惑了,貌似价值和需求的大小无关。请允许我,粗浅地用价格来代替价值。关于商品价格的学说太多了,简单聊一聊供需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传统西方经济学所说的供需决定价格只是一种表象,毕竟,供给可以变化,需求也可以变化,它只是某一个时点所表现出来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换句话说,它只能告诉你在某一时点商品是什么价格,但是它解释不了为什么是这个价格。

成本收益理论也算是一种表象,它明目张胆地告诉你产品的价格取决于原材料的价格加一定的利润,那么原材料的价格又如何确定呢。它就是一环套一环的数字游戏。但是,它比供需理论更接近本质。一方面,它发现了社会平均利润的存在;另一方面,只要可以找到最终的,那唯一的一种原材料的成本,就可以为一切商品定价。那唯一的可被定价的原材料,其实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是人类普遍拥有的东西。

剩余价值理论这个词,有利于表现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但是并不利于说明商品价格的根本原因,不如称其为劳动时间理论。商品的价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同一种商品,你是认可的;你开始思考不同的商品也是如此么?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力是否有差别?不同的劳动力是否等价?很好,你已经想到社会分工了。(当然,你也发现一些例外,许多劳动量极少但价格极高的商品,主要表现为供给极少需求极大,我将之归结为人类的有限理性)

不同的劳动力是否等价,这就要谈到“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了,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劳动形式是有差别的,但是抽象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没有差别的。你肯定有疑问,从事同一劳动,但是体力差别较大的劳动者,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耗费的劳动力是否有差别?从事不同的劳动,在同一时间,他们耗费的劳动力是否有差别?前者是有差别的,但是差别并不大;后者是没有差别的,但是现实中的我们觉得他们差异巨大。

有人说,人与人的差别比人与狗的差别还要大。我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哲学家与清洁工的区别绝不会比猎犬和宠物狗的区别大。哲学家被当作清洁工培养就会是清洁工,清洁工被当作哲学家培养就会是哲学家,这就是社会分工的真相。

那为什么,不同的社会分工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教授总是学富五车、企业家总是家财万贯、清洁工总是市井小民,社会自然而然形成了上层、中层和底层。分工本身就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不是因为分工产生了差别,而是他们之间的差别产生了分工。既然不同分工所需的劳动力是同质的,那么是什么产生了这些差别呢?皇帝的儿子大概率可以当皇帝,但是他能成为一个好皇帝的概率并不比随机挑选一个新生儿培养成好皇帝的概率大。

财富不会凭空产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