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的雪夜里的一些自说自话
看到空间里高中时代的文字, 那种自说自话的感觉又回到了脑海。 “孩子们,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电影《死亡诗社》 撰此文感谢高中的自己迈出这艰难的一步。 回想起高中前两年的迷茫和第三年的开摆 只能说,高中三年,很多心思 一切举动,都是想搞懂自己因何而生。 “ 抓紧时间,孩子们,让你的生命不同寻常。”——《死亡诗社》 彼时我所面对的是: 既没有把对人生的探索放在初中, 又不想把自己对自己的疑惑留到大学才解答, 因为那时我对人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毫无思路,以至于陷入一种虚无主义,在我做任何事情时都在困扰着我,动摇着我, 所以我被迫但也主动地在青春正盛的年纪与自己对峙; 正因如此,如今回首而去,虽说方法论上采取了极其笨拙的算法,但总体上也可以说没什么遗憾之处。 “ 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死亡诗社》 因为那三年的观察与思考,让现在的我早已不再以一种自己觉得拧巴的方式活着, 并且自诩为走在成为豪杰之人的路上, 高中我为寻找自己所做的努力, 不易被转化为输出,只是改变了自己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反应。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之时,发现自己从未活过”—《死亡诗社》 那个过程是漫长的,以至于我花费过许多时间精力去思考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并理解身边人,去推倒重来打破偏见; 那个过程是一种弥补,弥补着高中之前我匮乏之物,在那之前我只是卑怯地被灌输,而没有真正思考和质疑;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 … 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 把非生命的一切全都击溃 … 只能说那时种种都是必然,一心只想抛却思想里所有假的东西,正如雕刻大理石像,定型之前的那几斧,总是来的大刀阔斧,一刀下去黑白分明显得粗糙,但却是我抛却过去的必要的基础。 劳勃佛洛斯特说过,树林里两条岔路,我选择人走得比较少的那条路,那里有天壤之别,但是我必须选出那条,因为那时的我不想听任自己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直到垂暮也不听从自己最本真的心声,驾鹤之际再说一句:“ 我本可以走得与此不同。” “即使那看来似乎愚笨或错误,你们都必须试试。”——《死亡诗社》 感谢高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