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之外》——自闭症的孩子们

这几天看了一部电影《标准之外》,本来想写篇正式的影评,但酝酿不起完整的情绪,索性将肚子里的想法“引产”出来。
上次见到男主,是在十年前的《黑天鹅》。他在里面教娜塔莉波特曼Be Evil,到这部片子,转换为良心义人。看到男主在这部片子里的沧桑,让我感叹不已。
自闭症这个事物,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怎么听说。这不是说我幸运,或者说前十几年我身边没有自闭症的孩子,而是相反,更残酷的,这个群体绝对存在,但他们不仅说不上话,可能连可能呼吸的空气都没有。等上了大学,才慢慢听说,某某教授的孩子有自闭症,费劲治疗等等。这是对好的家庭,一般的家庭呢,怎么就听不到那些孩子们的声音呢?
社会的取笑。“你看那个孩子多笨,几岁了还什么都不会!”这样的话我从身边的随言碎语中听到太多。
这部电影讲自闭症极其严重的孩子。严重到什么地步,歇斯底里,自残,伤人,连医院都不要。
电影中自闭症孩子的妈妈绝望得不行:“我老了,哪天不在了,他绝对活不下去。要这样我现在就带他去死!”男主本来要走,听了这话:“哎呀,我还是再陪陪你们吧。”
这类型电影,类似还有《熔炉》《小委托人》等等,突出矛盾,唤起观众注意来更好地解决问题。具体矛盾不复杂:按流程办事的机构医院不想要重症的自闭症患者,给了男主操办的民间组织。相关部门怕出事,要关闭男主的民间组织。好在最后事情圆满解决。
电影的配乐非常好。全篇有好多段类似钟表滴答的清脆声,寓意强烈。我不能说其他电影的配乐不用心,但这部电影的音乐显然下了更多功夫。
这又是一部真人真事的电影。坏人做坏事我大致能想得通原因,但这种真诚的,坚持的,好人做好事,我想不通,只有敬佩。这个世界可耻吧,很可耻;温暖吧,又很温暖,哎。
当你看到弱者,你是否会帮助他们?他们一辈子都需要你来搀扶,还打你骂你,给你惹祸,不感谢你,你得放下自己的事情,花一生来陪伴他们,你还愿意吗?
话外,一边写长篇,一边日更千百字的文章,这种转换,我想把自己的头拧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