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意义
因为尚未毕业的缘故,我在这个过年期间还是领到了些压岁钱。只不过相比以前,只是没敢厚着脸皮主动去找长辈们说上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觉得长辈们给与不给其实都没太所谓,毕竟仅比我大九个月的表哥,已经是工作了两年了,而去年过年的时候,他还作为长辈给了我200元的红包。再看看除我之外的晚辈们,最年长的也才刚上高一,我似乎到了那个不能再主动讨要压岁钱的年纪了。
所以反倒都是家中长辈主动询问我为何不做声色,莫不是不想要这红包了?
每逢遇到这种情况,也都笑着挠挠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地拱手拜年,送上几句诚心的祝福,然后领过红包。也不再像从前小时候那样,一接过红包就急急忙忙打开看看装了多少,而是放在一旁,等着团年晚会结束,亲朋好友相继散去,留得清静后,再一一拆开。
其实能够面对面地和长辈讨要红包还能接受。有着舒适喜庆的氛围,并且长辈们几杯酒下肚,注意力都放在弟弟妹妹身上,只要我拜年的态度诚恳点,这个仪式其实结束地也很快,并且也不会感到尴尬。
但面对电话视频的拜年,却着实让我有些应付不过来。
面对视频,长辈们往往会非常认真地看着我,还会各种“刁难”出些奇怪的问题,然后嘴里挂着“你好好拜年就不给红包”,来要挟。
这种时候,面对面那种相对能够搪塞敷衍的拜年似乎就起不来了作用了,一慌张脑子里就经常一片空白。再加上长辈们经常还喜欢教育两句。因此很多时候我都有点坐立不安,想着能够快点结束。
其实说得现实一些,我现在这个年龄,压岁钱对我来说,那种属于过年的仪式感已经算是所剩无几了。我并不会因为收得多而欣喜若狂,也不会因为拿得少而有所失落,更多的其实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概念,能收多少是多少。很多时候面对长辈们酒后那种迷迷糊糊,滔滔不绝的教育,压岁钱反而成了如同枷锁一般的存在。有时候我都想着要不算了,这钱我不要了,你也别说这些大道理了。但对方毕竟是长辈,这些话也只是心里想想,没敢真的溜出嘴。
并且要是遇上了那些小时候一块长大的,年纪相仿的哥哥姐姐们,因为彼此太过于熟悉,在我找他们讨要红包时,他们总喜欢开着玩笑,要我回答一些他们喜欢的八卦问题才能将红包给我。面对这样的视频的拜年,经常会因为我不知如何回答他们的问题而陷入沉默,伴随着满屏的尴尬,几句“新年好”后,都挂掉了电话。随后红包还是会发过来,只是这样的红包,我收着心里却又很不是滋味,就觉得自己好像并没有怎么好好拜年。可要是不收,又可能会让对方以为我有点耍大牌,不给对方面子,最后还可能成了亲戚中的闲话。
因此压岁钱的意义,逐渐地愈发变得莫名其妙。小时候收着压岁钱,或许是一种传统习俗,并且也有神话传说作为依据;而对于大人而言,压岁钱甚至成了一种可笑的“攀比”,常常会因为自家孩子相比别家孩子收的少了,而不愉快,或者说出“谁家家境挺好的,却只给这么些钱?”这般可笑的笑话。
而对我这个不上不下的年龄来说,压岁钱仿佛成了我有几分畏惧的东西。
其实去年我就应该毕业了,只不过专升本上岸了,便还要再读两年的书。而亲戚中的同龄人,在我这个年纪均是毕了业,步入社会的人了。因此我不仅不用发压岁钱,还成了要找他们讨要压岁钱的人。当他们问我,怎么想着去考试了,我都有几分自嘲的形式对他们说,就是想再拿两年压岁钱嘛。
所以压岁钱对我而言,仿佛成了我不愿太早步入社会的借口。但实际上看来,确实如此。
不过这种理解,其实只是除夕夜之前,我的些许错误的顾虑罢了。而我对压岁钱的理解,其实在我和表哥通完视频电话后,悄然间被改变了。
他大我九个月,我俩从小几乎一块长大,也只是在小学后才分开的,因为比我大九个月的缘故,所以他大我一届。他是那种只要能够沾点辈份上的便宜,就不会错过的人。就记得高中那会儿一次过年,家中来了位远房亲戚,这当中有一位比我小一岁的女孩,按辈份来算,这个小女孩其实都应该管我和我哥叫叔叔,我觉得十分不自在,便让她管我叫哥就行了,而我表哥却非常坚持让这个女孩叫叔叔,好在女孩本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开心。
就说去年他刚工作第一年,过年的时候给我来个视频,叫我给他拜年,他给我发个大红包,我愣了很久,还有几分嘲弄的语气问他年终奖拿了多少。他叫我别管,反正够,可能是第一次作为长辈发压岁钱的缘故,他其实并没有怎么“刁难”我,就是让我普通拜个年,之后便给了我200元的红包。
那之后过去了几个月,我才听我妈说起,当时我哥其实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他才工作半年,都没转正,哪来的什么年终奖,就那点工资都不够他用的,每个月还时不时找家里要点钱。
我听后心里咯噔一下,就觉得也没必要这样,也不知他这么做为了啥。后来有一次我和他一块吃了个饭,我把这事挑出来问了问他。他说,不管我啥事,反正也就给我这么一次。然后点了支烟。
只不过好巧不巧,今年他还得给我发一次红包。
其实一开始我完全不想要,这个想法也给他当面说过,他只是瞪我一眼,叫我别傻,那种语气就好像我看不起他一样。
所以有了这次过年的那通视频电话。
可能是喝了点酒的缘故,电话一接通,他便一副挑衅的模样问我咋不给他拜个年,是不是忘记他了。我笑着相迎,拜过年后,他又觉得不够诚恳,叫我认真一点,于是摆出了那副大人才有的模样和架势。我并没有当回事,还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
可他却摆出一副十分严肃的神情,问了我句,“你咋骗外婆呢?”
我并没有骗过外婆,他之所以说出这话,其实是因为外婆年纪大了,记混了的。因为我外婆生日就在除夕前一两周的样子,那会我和我妈就回了老家给她过了生日,当时给她说的是春节过年就不回来了,年后看有时间,回家路上雪不大就回来在看望她老人家,她也这么答应了,只不过不知道怎么记混了,记成我们一家答应了她春节要回来。
当时过年前的那几天,妈妈也向外婆解释了很多次,只不过外婆怎么也不信,还耍起了小脾气。
我想着把整个事情的一来二去,给我哥讲了个明白,但他没听完就打岔了我,又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态度跟我说,他不想听我找这么多理由和借口,然后以一副老长辈教育晚辈的姿态对我说了很多很多话。
电话另一头,我不仅捂着脸,摆出一副不耐烦的神情。每当我这样时,我哥就把镜头移到外婆面前。看着外婆的模样,我也不可能再板着脸。
外婆也喝了点酒,看着我笑呵呵的,牙齿早已掉光的她,更加松弛的嘴巴微微扬起,然后对我说:“你们不回来哦,不回来嘛,骗子!”语气虽然笑着,但看得出老人其实心里真心盼着我们回家。
然后镜头一转,我哥继续说道:“看看吧,外婆都老成什么样了,牙齿都掉光了......”然后他一边走着离开了外婆身边,一边说道:“九十多岁了,真的是见一次少一次。”
他话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这时候的我心里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扎了一下。我没再说什么,而是等着他继续说完。
“你也老大不小了,放假了也别想着玩,有时间还是回来看看外婆,别每次说什么外婆过生日就来了,这一年可不是只有这么一天才是假期吧?一些道理呢你也懂,我就不再说了。”
停顿片刻,我看着他一直盯着我,好像在等我说什么。
“不拜年了?还要不要红包?”可能是等不住了,他这样提醒了我一下。
我摆了摆手,说,算了,你自己也不容易,工作才刚刚稳定......还没等我说完,他就皱着眉头来了句,少废话,不想拜就算了,我也就这些时候才能好好给你说些话。
说完他挂了电话,没一会儿转了300给我,还附上了一句话:拿着哥给你的,随便花!不要再骗外婆了。
也是这之后,渐渐地我才琢磨透了压岁钱的意义。对我来说,现如今的压岁钱更多是一种承诺,这个时候,长辈给我包好红包,其实更像是“买下”了我的一些承诺。毕竟诚信在成年人中愈发昂贵,一旦许下某种承诺,也不太愿意去违背。其实就算我哥不给我这个钱,我也会多抽点时间回老家看看外婆的,只是发这个压岁钱,对他来说,或许又有着其他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