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的作品《罗刹海市》,到底讽刺了谁?马户和又鸟又映射了谁?
提到这个夏天最热的歌曲,人人都会回答,是刀郎的《罗刹海市》。
十年磨一剑,刀郎不愧是刀郎呀,一回来就给了所有人“一刀”,一首有文化也未必听得懂的歌《罗刹海市》,一夜爆红,播放量狂刷300亿。

《罗刹海市》这首歌就像一个小石子,嗖的一下,搅乱了整个互联网。有说讽刺歌坛某些人的;有说讽刺社会某些现象的;有说内涵台湾民进党的。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的理解不同。
说实话,那英、汪峰、高晓松、杨坤四人有那么大份量吗?让人家刀郎惦记10年,一回来再发一首复仇的歌?有些网友想象力不要太丰富。人家好不容易时隔多年发新歌,完全没必要一下子得罪这么多人。人家只想好好做音乐,看热闹的人赶紧散了吧!

其实就很简单,刀郎某天闲得无聊,就随意翻了翻看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罗刹海市》。哇塞,里面的大罗刹国太匪夷所思,整个一美丑颠倒,越丑越是担任高官要职,掌管朝政; 越是美,越被看成妖怪。“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这和娱乐圈甚至我们呢的现实世界是不是很相似呢?美丑颠倒,黑白不明,刀郎有感而发,于是继续看下去。
而在另一个国度:龙宫,一切却截然相反。环境优美,光明澄澈,更为重要的是政治清明。这里重用的是贤士,看重的是文才,君仁臣忠,夫义妻贞。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国度呀,只是这样的理想国度又何尝不是转瞬即逝的海市蜃楼呢?

主人公马骥的遭遇也很奇特,因为长得美在罗刹国被当成妖怪,只一人:曾经去过中国的执戟郎把他奉为上宾,听他唱曲,让他把自己脸涂成了包公,引荐给国王才得到了重用。后来伪装被识破,却被大多数人孤立。刀郎想:是呀,只有带上伪装的面具,才能融入一些“上流”小团体,但是伪装一时,谁又能伪装一辈子呢?

在郁郁不得志之时,马骥回到了最开始的村庄,想去海市看看。没想到却意外来到了龙宫,他的三个优势:“美丰姿”,“喜歌舞”,有文才,都在这里都得到了发挥和重用,国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她。沉寂十年的刀郎看到这里已经是激情澎湃了,自己能找到这样的伯乐吗?
美满的三年过去,马骥思念故乡,只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没办法两全,无奈一个人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故乡。龙宫中的妻子几年后,给马骥送来了一双儿女。自己的母亲病故,龙女现身守孝,女儿哭泣,龙女现身安慰,却独独不能再陪伴马骥到终身了。故事在这里就已经戛然而止了,但刀郎看到这里,却再也不能平静了。他刷刷刷的写下了这首歌的歌词,并且把这首歌,命名为《罗刹海市》。

很多人一直热议的马户,又鸟到底映射谁?如果你看了蒲松龄的原文《罗刹海市》,你就会知道,马户和又鸟都只是整篇文章的陪衬。
那么,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罗刹海市》到底讽刺了谁?其实谁也没有讽刺!这首歌只是刀郎的回归之作,乍看言辞独特犀利,细看之下,其实只是刀郎的有感而发或者是对自己演艺生涯的一个总结而已。刀郎没有针对任何人。
人人都可以在歌词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人人都是为生活而忙碌却跑不动的马户,人人亦是向往理想国度却飞不起来的又鸟。就算你有马骥的幸运机遇又如何,最后还是要回归现实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