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脑卒中后的损伤
“脑卒中”又称“中风”,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迅速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是导致世界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脑卒中以后会导致脑细胞的功能受损甚至死亡,而死亡的脑细胞不可再生,因此大脑的功能丧失以后很难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干细胞治疗脑卒中带来了新思路。
最近,来自美国Ochsner-LSU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干细胞》(stem cell)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对减轻脑卒中后损伤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阐述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减轻脑损伤的新机制,该发现为开展卒中临床研究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极有前途的干细胞治疗策略。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机制
科学研究证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多重保护作用减轻脑卒中损伤,这与其强大的旁分泌功能有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维持脑卒中后脑血流量。研究发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表达大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它的产物(Ang1-7)与相关受体结合后,发挥血管舒张、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促进微血管及神经网络修复。研究发现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肝生长因子、白介素8、血管生成素等血管生成因子,可促进脑卒中后血管生成与重塑,减轻血脑屏障破坏;此外,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树突棘产生和轴突生长,并且刺激内源神经祖细胞增殖,增强神经再生。
调节脑卒中后炎症反应。脑卒中后过度炎症反应可降低神经元活力,扩大梗死区,阻碍组织修复与再生。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研究显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抑制了缺血半脑和外周血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且增加免疫调节性细胞亚群数量,抑制炎症反应。
间充质干细胞改善中风患者的康复
截止2021年1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最大临床试验注册库http://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的有关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项目有91项。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个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结果发表,证实了这种疗法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

从http://clinicaltrials.gov系统中可知,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研究者们从2010年8月开始对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脑卒中进行了相关研究,招募了年龄在18-70岁中重度缺血性颈动脉卒中后不到2周的患者。
这些患者被随机分到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组和不注射间充质干细胞组。结果发现,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运动参数指标评分方面有显著改善,也证明了脑卒中后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通过感觉运动神经可塑性改善运动功能,该项目已于2017年10月完成。

此外,在国际期刊《脑血管病杂志》上也有相关报道。科研人员将20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中风发作的头2周内,分别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与安慰剂。剂量是100万个间充质干细胞/千克体重,注射速度是4~6 毫升 /分钟,结果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能保护和修复神经元,并且安全性良好,并改善了重症中风患者的神经康复。
对于备受关注的脑卒中后遗症,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改善可以表现在机体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绪等方面,即对脑卒中后遗症全方位的改善均能有一定帮助。
下一个疗法会不会是干细胞?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继癌症外导致成年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据《中国卒中报告2019》数据显示,在2018年,我国每5位死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而且如今受疫情影响,多达5%的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患者会发展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会发生脑卒中。


近年来,针对脑卒中干细胞新药正在发展,有些已经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在我国,也已经有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间充质干细胞新药获得临床批件。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疑难杂症临床治疗中取得成功,包括心脏缺血、肺结节、强直性脊柱炎和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