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款游戏验证:AMD与Intel 8核处理器谁才是玩家首选
AMD最新的5000系列锐龙处理器怎么样?Intel酷睿系列都出到11代了,据说还添加了对PCI-E 4.0的支持,到底好使吗?
这两个问题很笼统,网上的评测也是铺天盖地,讲的也很全面。
但是,我就是一个打游戏的,我就想知道玩游戏到底该选谁,不要那么多废话,直接告诉我玩游戏该怎么选好了,可以吧?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个问题,然后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差评测,文章啰里啰嗦一大堆,看起来还晕头转向的。
既然如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找来了AMD的锐龙7 5800X和Intel的Core i9 11900K两款高性能游戏处理器。然后选择了10款单机游戏以及10款网络游戏,一共20款游戏,一起来对比下,同是8核心16线程的两款处理器,玩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究竟哪款更厉害?
测试使用两款处理器介绍:

▲2款处理器参数对比
从三代锐龙开始,玩家们首次迎来了7nm工艺的桌面级处理器,到了5000系列,AMD已经延续两代了。
而Intel的11代酷睿可以说是又㕛叒叕一次开始了14nm的征程,不过,在显卡都已经支持PCI-E 4.0规范,NVMe固态硬盘早已支持的趋势下,11代酷睿终于也添加了对PCIe 4.0的支持。
因此在CPU通道方面,两款处理器一般情况下都是分配了16条PCIe 4.0通道用于独显,4条PCI-E 4.0通道用于NVMe M.2固态硬盘。
在与芯片组连接方面,AMD锐龙7 5800X则是配有4条PCIe 4.0通道用于和芯片组连接,Intel则是首次变成了8条PCIe 3.0通道用于DMI总线(之前是4条)。

▲AMD锐龙7 5800X(左)与Intel Core i9-11900K(右)CPU-Z对比
两款处理器都是8核心16线程的设计,不过AMD的标准版锐龙处理器是不带核显的,Intel的i9-11900K则是集成了Xe核心架构的UHD 750核显。
在频率方面,AMD锐龙7 5800X标准频率为3.8GHz,虽然最大始终频率为4.7GHz,但是得益于自适应动态扩频技术,在散热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4.85GHz左右。
而Intel的i9-11900K标准频率为3.5GHz,不过这代处理器的调教比较好,同样是在散热环境非常好的情况下可以比较轻松的达到5.3GHz左右。

▲AMD上代锐龙架构(左)与本代锐龙架构(右)主要区别对比
两代AMD锐龙处理器都是由2个CCD以及一个IO DIE,共计3部分组成。
在上代锐龙处理器中:
AMD的每个CCD中包含2个CCX,每个CCX最大可支持4个核心8条线程,以及16M的三级缓存。
但是这样做有一个缺点,虽然单CCX内CPU与缓存之间的互相访问会比较迅速,但是跨CCX进行核心访问和显存调用就会有延迟了。
在本代锐龙处理器中:
因此,为了提升IPC(时钟周期内处理器执行指令的效率),AMD把每个CCD中的2个CCX进行了,合并之后每个CCX最大可允许8核心16线程以及32MB的三级缓存(注意:Zen2及Zen2+架构的8核心处理器是2*16的三级缓存,Zen3则是32MB)。
这样同CCD内的核心与缓存相互调用及访问不再夸CCX执行,延迟就小了很多,IPC因此也就大幅上升了。

▲Intel上代酷睿架构(下)与本代酷睿架构(上)主要区别对比
和AMD的设计不同,Intel则是使用的Ringbus设计思路。
在上代酷睿处理器中:
处理器的缓存位于核心的左右两侧,这样在核心调用缓存时,可能会遇到“左右分头跑”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在本代酷睿处理器中:
11代酷睿CPU的缓存被集中到了RingBus总线附近,同时Intel为每个核心的一级数据缓存增加了4条通道(每条对应4KB,合计每个核心增加了16KB,一级指令缓存没变)。二级缓存则是增加了4条通道(每条对应64KB,合计每个核心增加了256KB)。
缓存分布的统一性以及容量的提升使得Intel的处理器IPC同样变得大幅提升。此外,和上代处理器不同,这代酷睿处理器的PCIe通道也进行了提升。
10代酷睿为16+4(均为PCIe 3.0)设计,其中16条PCIe 3.0通道用于显卡或固态硬盘,此外还有4条用于DMI总线。
11代酷睿为20(PCIe 4.0)+8(PCIe 3.0)设计,其中16条PCie 4.0通道用于显卡或固态硬盘,4条PCIe 4.0通道用于固态硬盘,8条PCIe 3.0通道用于DMI总线。
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测试平台硬件详细信息
因为是对比测试,所以我们分别搭配了一套AMD锐龙7 5800X+X570的平台以及一套Intel Core i9-11900及Z590的平台。

▲测试项目介绍
测试游戏则是选择了10款带有Benchmark的热门单机游戏以及10款热门网游。
测试时将画质都设置为最高,抗锯齿开启,垂直同步关闭(若游戏带有DLSS或光追选项则将这两项设置为关闭)。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网游不带Benchmark,为了保证测试公平性,我们首先保证同一测试场景,且尽量降低环境因素的干扰(保持不动姿势)。由于环境因素被我们尽可能的排除,所以网游实际表现时帧数可能会略高,因此本次网游非Benchmark的成绩仅为两款处理器的性能对比参考,切勿代入正常游戏表现。

▲AMD锐龙7 5800X平台
本次测试AMD 锐龙7 5800X处理器搭配的是微星的MEG X570 UNIFY主板(又叫暗影板)。主板采用了12+2相供电设计,其中CPU为6相倍12相设计,每项配备了一个60A的IR3555 DrMos,PWM芯片则是IR35201。该主板是一款主打高性能,低调外观的产品(没有RGB灯光),其做工用料是向高一级的ACE(战神)板看齐的。

▲Intel Core i9-10900K平台
本次测试Intel Core i9-10900K处理器搭配的是微星的MEG Z590 ACE主板(又叫战神板)。主板采用了16+2相供电设计,其中CPU核心供电为8相倍16相设计,每项配备了一个90A的ISL99390 DrMos,PWM芯片则是ISL96269。在微星Intel平台的定位中,战神是仅次于旗舰级GodLike(超神板)的存在,算的上是一款及超频、电竞为一体的高性能主板。

▲微星RTX 3090魔龙
测试使用的显卡为微星的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又叫魔龙),该显卡采用了3风扇设计,拥有1785MHz的核心Boost频率和24GB GDDR6X的显存容量以及384bit的显存位宽,其外接供电为3个8Pin,能够为显卡带来更好的供电能力以保证其稳定运行。

▲芝奇DDR4-3600 16GB*2焰光戟
我们使用了芝奇的F4-3600C16D-32GTNC作为测试内存,2条DDR4-3600MHz 16GB容量的内存共计组成了双通道32GB。该内存套装时序为16-19-19-36,电压为1.35V。

由于是处理器的性能测试,且温度会影响到处理器本身的性能发挥,为了保证其CPU的散热效率让其稳定的运行,我们使用了芝奇的上古水神36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该散热器由3个12cm风扇进行送风,搭配多水路高密度冷排以及高密度阶梯式铜底散热鳍片的设计,可以起到更好的CPU降温效果。
十款单机游戏性能表现对比(一):

▲《三国:全面战争》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古墓丽影:暗影》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地铁:离去》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杀出重围:人类分裂》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荒野大镖客:救赎2》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十款单机游戏性能表现对比(二):

▲《地平线:零之曙光》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中土世界:战争之影》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无主之地3》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刺客信条:英灵殿》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看门狗:军团》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十款网络游戏性能表现对比(一):
注意:由于部分网络游戏不带Benchmark程序,所以为了保证测试严谨性,我们尽可能的减少外界因素,采用固定场景的测试方式。
不过由于环境因素的减少,所以帧率可能会有所提高,因此部分网游的测试结果仅为对比两款处理器差距使用。不代表该网游的平均帧表现。

▲《守望先锋》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最终幻想14》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注:该项测试结果为整体计算用时(单位秒),所以成绩约小约好。

▲《CS:GO》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风暴英雄》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魔兽世界》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十款网络游戏性能表现对比(二):
注意:由于部分网络游戏不带Benchmark程序,所以为了保证测试严谨性,我们尽可能的减少外界因素,采用固定场景的测试方式。
不过由于环境因素的减少,所以帧率可能会有所提高,因此部分网游的测试结果仅为对比两款处理器差距使用。不代表该网游的平均帧表现。

▲《英雄联盟》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绝地求生》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暗黑破坏神3》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逆水寒OL》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注:该游戏的测试项目为CPU测试项目,其结果为CPU平均帧数,非游戏显卡平均帧。

▲《星际争霸2》两款处理器游戏测试表现对比
测试总结:

▲10款单机游戏1080P分辨率综合成绩对比

▲9款网络游戏1080P分辨率综合成绩对比
注:
1,《逆水寒OL》的测试项目为CPU测试项目,其结果为CPU平均帧数,非游戏显卡平均帧。
2,《最终幻想14》为整体完整测试用时对比,非FPS成绩,所以不在上表中。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把两款处理器的10款单机以及9款网络游戏做成了一个总图,以方便大家参考。
其中在10项单机游戏测试中,AMD锐龙7 5800X和Intel Core i9-11900K的表现互相持平(5项游戏领先,5项游戏落后)。
而在10项网络游戏中(上表缺少《最终幻想14》成绩),AMD锐龙7 5800X可以说是大幅度领先Intel的i9-11900K,不仅8项游戏胜利,且领先的帧数平均达到了20%以上,两者的差距绝非一星半点。
可以说在网络游戏方面,AMD锐龙7 5800X是绝佳之选。而在单机游戏方面,是能够与Intel Core i9-11900K打成“五五开”的表现。
AMD在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表现上,能够几乎与Intel的10代酷睿表现持平,但要说绝对优势,还是差了点。
但是从5000系列锐龙处理器发布之后,努力钻研自家锐龙架构的AMD终于再接再厉,让其IPC较上代提升了19%以上,可以说是大幅度超越了Intel的10代酷睿。尤其是在网络游戏方面,更是“碾压”一级的存在。
反观Intel这边,在AMD的步步紧逼之下,推出了支持PCIe 4.0规范,且IPC同样提升19%的11代酷睿处理器(两家宣传都是比上代提升了19%)。
因此,Intel终于能够挽回一些劣势,同核心下单机游戏表现可以说是打个55开了。
不过,在网游方面,Intel的表现却不如AMD当时的提升那么喜人,10款网游有8款被超越(多款游戏被吊打),仅2款小胜,这样的战绩确实有点“不够看”。

▲锐龙7 5800X及i9-11900K加RTX 3090显卡双烤测试及功耗

▲ 锐龙7 5800X及i9-11900K CPU单烤测试及功耗
在烤机测试中,我们分别使AIDA64的单烤FPU及Furmark来测试CPU加显卡混合双烤以及单独CPU的烤机测试,并使用功耗仪对其进行整机功耗监控。
在测试2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AMD锐龙7 5800X+RTX 3090的双烤功耗约为545-555瓦左右,纯CPU单烤功耗约为210-220瓦左右。
Intel Core i9-11900K+RTX 3090的双烤功耗约为725-735瓦左右,纯CPU单烤功耗约为375-385瓦左右。
可以发现,在实际满载时,TDP为105W的AMD锐龙7 5800X功耗比TDP为125W的Intel Core i9-11900K低了160~170W,远远大于两者TDP之间的差距。前者对电源的压力小了不少,若攒机资金紧张则可在此处省出一点开支。

AMD处理器搭配自家芯片组和显卡还能够开启AMD SMA技术,使其CPU能够同时访问全部的显存,极大提升了显卡性能,使得“3A平台”真正意义上有了加成。
反观Intel和NVIDIA方面,虽然NVIDIA也有相应的Resizable Bar技术,但目前只有少部分显卡才能够使用,这次测试使用的微星RTX 3090魔龙即使搭配最新的466.11版驱动仍然无法开启——技术虽好,但是用不到,不失为一个遗憾。

▲ AMD锐龙7 5800X京东售价(左)及Intel Croe i9-11900K京东售价(右)
最后就是价格方面,其实AMD这次的5800X是锐龙7,对应的是Intel的Core i7档次处理器。所以Intel的i9系列处理器价位要高一些。
AMD锐龙7 5800X京东自营店售价为3199元,intel Core i9-11900K京东自营店售价为4699元,两者的差距是1500元整。[田2] 不过考虑到目前i9-11900K是带核显的,如果是后期不带核显的i9-11900KF或许会更便宜一些。
且先不说单机游戏和网游其实AMD更好一些。就纯粹多出来的1500元钱来看,这些钱完全可以添加到其它硬件方面,比如购买更高频率的内存,或者是添加一块更好的PCIe 4.0固态硬盘。
甚至,如果是按照之前的显卡价格来看,1500元完全可以把显卡直接上升一个等级。
总体而言:
Intel的Core i9-11900K更像是个“赶鸭子上架”的产品,它的主要表现主要是让Intel平台的用户可以体验到PCIe 4.0规范。但是如果是追求性能和性价比的话,主流玩游戏,还是选择AMD锐龙7 5800X更好一些。毕竟,1500元差价在那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