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近代历史简述》第一章 第二节: 寻求救国道路的初步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深

2023-04-05 21:50 作者:LvXingge泽泽子-新生体  | 我要投稿

第一章: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国道路的探索。


第二节:寻求救国道路的初步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深


思考: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国内的阶级矛盾也越发严重,一场“暴风雨”来临。你知道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吗?你知道中国第一次近代化的运动“洋务运动”吗?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最后,列强为何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期间经历了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

      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在多次科举考试落第后极端失望,吸收了在广州得到的天主教布道书的一些思想,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他的同乡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太平军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1853年,太平军沿长江东下,经九江、安庆,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然后,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图谋不轨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前期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后期曾颁布《资政新篇》,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在战争环境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书影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洋务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发动了“求强”“求富”的洋务新政。学术界把这种新政称为“洋务运动”,把提倡洋务新政的官僚称为“洋务派”。洋务派人物主要有恭亲王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他们提出洋务新政“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外需和戎,内需变法”的主张。

                         知识添补

捻军起义是爆发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19世纪初开始活动于皖、鲁、豫一带。所谓“捻”,即农村迎神赛会时要搓捻子燃油,因此得名。他们活动分散,每一股称为一捻,少则几人、几十人;多者不过二三百人。越是荒年,人数越多,“居者为民,出者为捻”,多是一些生路艰难的农民群众。捻军的斗争自1853年开始,坚持了16年的英勇斗争,在北方大地沉重打击了清朝腐朽统治,体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知识添补

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在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中,这类问题也同样存在。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边疆危机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中央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

       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法军进攻台湾没有得逞,在1884年8月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这时,清廷下达停战令。6月,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知识添补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明清时代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形成一种称为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使用明清皇帝年号。此外,宗主国不干涉藩属国内政。这种关系不是通过武力形成的。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国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因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的日本,乘机出兵朝鲜,且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于是中日相互宣战。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同月,在黄海海战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在作战中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1895年2月,日军占领山东半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之后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日本侵占台湾,台湾人民进行了长期抗争。从1895年5—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占领的坚强意志。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马关条约》签订,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强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香港新界,法国租广州湾。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时局图》 这是1898年爱国华侨谢绩泰绘制的《时局图》,1903年12月刊载于上海《俄事警闻》。图中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蛙代表法国,肠代表德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表示列强正在向中国扑来,清政府却十分昏庸,中国正在面临被瓜分的局面。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这个照会得到各国的同意。“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本文希望能给阅读者们带来一定帮助。

本文仅供娱乐阅读或一定的参考。

本文可能会有错别字、遗漏内容或不严谨的地方,希望各位能在评论区给予纠正和留下宝贵建议。也可私信up主  LvXingge泽泽子-新生体






《中国近代历史简述》第一章 第二节: 寻求救国道路的初步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