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会经历多少次“取消发售”,和后续的暴涨?

球鞋发售的方式越来多,屡试不爽的突袭,几乎成了线上发售的主流;在更多鞋迷、黄牛开始加入后,线下店铺们担心引发混乱、而采取的“ 取消发售 ”,也开始变得频繁。
最近的 Levis x Nike 在经历这件事后涨到数万元,对于鞋迷来说,属于“官方鸽子”的后者,可能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存在。
///

“ 取消发售 ”已见怪不怪,
到底是谁的责任?


球鞋发售发生混乱在这几个月变得更加见怪不怪,拿近一个月的重磅来说:
UNDFTD x Kobe 4 :几天前的 Undefeated x Kobe 4 发售,集齐了实体店发售可能出现的几乎所有混乱现象:
鞋贩雇佣的大爷大妈与鞋迷竞争资格→鞋店更改发售方式→鞋贩闹事→店铺黑箱(实为鞋贩栽赃)→JC出动调解→取消发售。
Levis x Nike :取消发售,在近期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几天前上海 Levis 因为安全原因,毫无征兆地而取消了与 Nike 新款合作的发售,鞋迷和黄牛统统无功而返。
Air Jordan 1 红丝绸 :几周前黑脚趾丝绸的全国发售,吸引了许多鞋迷,但在这期间,珠海、沈阳、济宁、乌鲁木齐、南通等城市,都先后取消了发售。
鸽子的频率几乎创下历史新高。许多前天晚上就店门排队的鞋迷竹篮打水,原因大部分为“现场秩序混乱”,且发售改成了线上。 Adidas x AriZona :上个月 adidas 与 AriZona Iced Tea 合作售价 99 美分的鞋款,线下发售时极低的价格引起疯狂,被 JC 叫停了发售,除了排队无果,还有鞋迷在其中受伤。
海外球鞋媒体编辑 Ella Chochrek 对于这种现象评论道:“ 错误归咎于谁,其实有点复杂,年轻人涌入鞋市,抢购人数增多是原因之一。但最应该为这个烂摊子负责的,应该是品牌和转售商。
无论 Nike 还是 Yeezy,限量发售成了他们最屡试不爽的招式,而那些鞋贩们,则在怂恿着更多人去参与‘ 排队 ’这件事,只要有限量,就会有冲突。”
///

取消发售的导火索:
黄牛闹事、打架、人数难以控制

说回 UNDFTD x Kobe 4 ,造成如此混乱局面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店铺更改了先到先得的发售方式后,雇佣了排鞋团队的鞋贩不乐意了,最终发展成了闹事、栽赃黑幕。
细数以往的“ 取消发售事件 ”中,不难发现,一旦没能如愿的黄牛开始闹腾,鞋头们常常要做好取消发售的心理准备。
《Complex》去年统计了十几起球鞋冲突,几乎所有闹剧的后续,都是暂停了发售。比如之前 Pharrell NMD 的发售,队伍中的 resellers 打成一团,一次次冲突中,叫停发售成了普遍现象。
爱闹事的也不仅仅是黄牛,有时插队、霸座等行为也会引发冲突,一旦超过店铺所能管控的范围,都会成为取消发售的导火索。
///

取消发售后带来的,
或许也包括球鞋价格、店铺名气大涨。


一旦取消发售,且不说是对排队消费者的打击,店铺名誉也多少会受损,过于草率的处理方式,并不能让苦苦排队的鞋迷们买单。
但实际上,每一次发售取消带来的话题性,反倒让一些人能在这个“ 疯狂的鞋市 ”中获利:首先对于店铺来说,虽然有负面影响,但上新闻所带来的热度,倒是十分可观。

例如因发售 adidas x AriZona 被叫停的 pop-up 店铺,在几天后,依然有络绎不绝的人群在附近逗留,希望能再次看到发售的可能。
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了市价上涨。还是这双 adidas x AriZona,其中比较受欢迎的 Yung-1,店铺发售前的市价大概在 220 美元,“ 发售取消 ”后一些码数涨到了 1000 美元以上。
而之前的经典案例,便是 12 年发售的银河喷,当天在奥兰多,100 名穿着防暴装备的 JC,在现场对近 1000 名排队的 Sneakerhead 进行协调。
最终所有舆论的影响都体现在了转手价格上,这双喷泡球鞋一度高达到 2000 美元。
再拿近年的来说,18 年年底,鞋店 Solefly 与 Air Jordan 1合作推出了仅 223 双的联名款。在12 月发售之前,价格大概在 1500 美元左右,而在叫停发售后,它在海外市场迅速突破 2000 刀。
最近的 Levi's x Nike,目前大多码数被炒到了 2 万 RMB 以上,有的甚至接近 4 万。

///

无功而返的黄牛大快人心,
但真正“ 受伤 ”的可不只他们。

但对于排队的人来,无论后续如何,估计没人会希望遇到取消发售,常常能在球鞋群里看到, 因为取消发售,而出现一堆被雇来排队的人、找贩子讨钱的场景,对鞋迷们来说,这自然会引起舒适。

见证过一次排鞋闹剧的 @Spaghettalian,倒是喜欢官方的取消发售 :“ 因为这群鞋贩们找了一大批人,互相捅对方一刀,把小孩和妇女推到在路边,就是为了一双发售价 160 美元的球鞋。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鞋子可以卖高好几倍,而旁边那些围观的人会把过程录下来,上传到 Ins 或者 Youtube,给他们带来点击量。所以取消发售,无论是围观的路人还是黄牛,我都觉得,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
但每一次的取消发售,那群单纯热爱的鞋头们也十分憋屈,毕竟不乏异地“ 迁徙 ”而来的排队者。

而说鸽就鸽的方式,让他们损失了时间和成本,一些甚至排了三天三夜的人,还未等上跑道就已经结束。

纽约作为球鞋氛围最浓厚的地方之一,当地人 @FerminSalas 也早就习惯了这件事 :“ 纽约的鞋店太多,但也是最缺乏控制力的地方,我和其他朋友露营了一晚,第二天很多年轻的人也加入了进来。
就开始出现越来越乱的现象,JC 都差点控制不住,但其间,店铺没有任何一个人出来维持秩序,我觉得他们要有所改变。”
///
对于这种伤害线下排鞋热情的事,
很多人真的不想再经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