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配套练习及详解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习题答案)
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习题答案)
一、解释名词
1.生物氧化: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化学过程。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以分子氧为氢受体将有机物质完全氧化分解的代谢过程称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之外的物质为氢受体将有机物质部分氧化分解的代谢过程称无氧呼吸
3.呼吸链:将代谢物上的氢激活脱落,并将其沿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最终与分子氧化合成水的完整体系称呼吸链。
4.氧化磷酸化:伴随着代谢的氧化放能,将ADP磷酸化形成ATP有化学反应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5. P/O比: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一摩尔原子氧能够形成的ATP摩尔数。
6.末端氧化酶:在呼吸链末端,可以将电子直接交给分子O2,并使其活化的酶称末端氧化酶。
二、是非题: 判断下列每句话的意思正确与否,对的画“√”,错的画“×”,并说明理由。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对 8.错 9.错 10.对 11.错 12.对 13.对 14.对 15.错 16.对
三、填空题
1.底物水平氧化磷酸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2.常温常压下进行、反应分步进行、释放的能量可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起来
3.脱氢、氢与分子氧的化合作用
4.-2.303RTlgK
6.-nF⊿E0
7.脱氢酶、氢或电子传递体、氧化酶
8.NADH、NADPH,受体
9.线粒体,质子泵,质子电化学梯度,ATP
10.氢、电子,ATP,氢、电子,合成
11.NAD+,FAD
12.结合蛋白,NAD+
13.F0,F1
14.a 、a3,5,O2,CO、CN-
15.底物水平氧化磷酸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16.NADH→CoQ、Cytb→Cytc1、Cytaa3→O2
17.NADH→CoQ、Cytb→Cytc1、Cytaa3→O2,Cytaa3→O2
18.15、2或3、36或38、16
四、选择题
1.C 2.C 3.D 4.D 5.C 6.A 7.D 8.D 9.D
10.B 11.C 12.D
五、问答与计算
1.答案(略)
2.答:2,4—二硝基苯酚是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解偶联剂,给大白鼠注射2,4—二硝基苯酚,可以解除电子传递和磷酸化作用之间的偶联,使其只能进行电子传递,但其释放出的能量不能用于ADP的磷酸化,只能热能形式释放出来,故引起鼠体温升高。
3.答:DCCD抑制质子转运,质子转运是通过ATP合成酶的Fo亚基,加入DCCD后,由于ATP不能合成,影响电子传递,这是因为过多能量的产生不能利用。从热力学上来看,不利于氧化放能反应的进行。解偶联别2,4—二硝基苯酚的加入,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允许电子通过,使电子传递正常进行。
4.解:(1)异柠檬酸→草酰琥珀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琥珀酸,产生2NADH +2H+和1GTP(ATP),所以P/O=7/2=3.5
(2)在二硝基苯酸存在时NADH的氧化不生成ATP,只消耗氧。所以P/O=1
(3)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产生1FADH2和1NADH + H+,所以P/O = 5/2 = 2.5
5.答:不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是蛋白质,在细胞内虽然具有消除自由基的作用,但如果通过口服的方法是不能得到更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因为蛋白质通过消化道会被肠道中的蛋白酶水解。另外,蛋白质为大分子物质,不能被人体吸收。
6.解:(1)∵⊿G0 = -2.303RTlgK ∴lgK = 30.5/-2.303RT = 5.35 ∴K = 2.2×105
(2)在细胞内该反应不能达到平衡。如果达平衡ATP就不可能做功,从能量的利用来看,反应离平衡点愈远,ATP的利用效率就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