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不要买一个单独的音乐播放器所想到的

山灵m5s已经预售了。要不要买?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初中时期前,也就是2004年左右,我就在考虑一个问题,能不能把所有功能较为单一的数码设备,例如数码相机、随身听、手机通讯、等等全部整合到一部终端设备上,这样可以极大提高设备的使用体验。十年之后,也就是2013年,索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Z1,其口号就是“汇索尼精粹”,意在将索尼的所有部门的精华聚集在Z1一部设备上。Z1体现的理念与我所想完全符合,上市没过多久,我就入手了。
然而体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它还是不能很好的代替独立设备。虽然Z1摄像头的像素足足有两千多万,尺寸也达到了1/2.3英寸,可是自带涂抹,放大了之后完全不能忍。虽然那时候的安卓手机早就内带了音乐播放器,甚至Z1有索大walkman的加成,但是音质表现依旧平平,远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水平。由于系统的限制加上索大从古自今都没有做好的本土化,Z1作为一部手机的使用体验也不是非常优秀。那时候的智能手机或者说是智能终端,虽然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常规需求,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某一方面有特殊需要。功能上的整合,也大多是通过简单的硬件堆料得以实现。
又过了5年,时间来到2018年,此时,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了。前不久,我入手了三星的年度旗舰机--galaxy s9+。作为一台定位高端的设备,它几乎整合了产业链上所有能买得到的最好的硬件,甚至连它的原装附件--耳机,都是由AKG进行贴牌的。下班的时候,我戴着AKG贴牌的耳机,用foobar mobile通过s9+播放着自己熟悉的音乐。某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竟然没有用手头的M3s等音乐播放器在听歌,更为严重的是,我竟然不觉得s9+加原装耳机出来的声音难听。要知道在vivo等内置独立DAC的音乐手机出现之前,手机的音质远没有独立的播放器来得好,插上手机听歌只是应对不时之需。而现在,如果不仔细分辨,s9+这种安卓旗舰手机的音质甚至和低端的播放器没什么区别,而像xplay6或者是安桥CMX1这种hifi音乐手机甚至本身就可以比肩中高端播放器,这是之前我想都不敢想的!
难道现在手机单一功能的性能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吗?为了回答这个疑问,我又试了试s9+的拍照功能。由于之前使用过s6edge和s7edge这两代前旗舰,我非常清楚三星旗舰手机的牌照表现,即使s7edge的拍照表现已经很棒,甚至夜景的表现有“夜视仪”之称,但整体画质还是和我当时使用的富士x30有非常大的差距。所谓底大一级压死人,物理方面的限制在设备终端依然有所体现。但不可否让,这几年来厂商无论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有了创新和提升。举例来说,s9+的主摄像头竟然有f1.5和f2.4两档光圈可以调节,并且由于双镜头的加入可以获得2个不同的焦段,此外成像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一回,至少是在用户体验上,我真的是感到惊艳了,因为各种功能在使用上已经没有之前的割裂感了。
回到家,我迫不急待的拿出那些所谓的功能单一的数码设备进行对比。事实又一次重重的打了我的脸。拿出了M3s,插上使用多年的er4p。哦,那种hi-fi的体验,确实是s9+所无法提供的。声音细节、动态,整体的结像感和厚度,都比s9+好的多。我又看了看s9+拍的照片和x100f拍的照片,x100f的成像质量比s9+好得也太多了吧。同样是在1m左右中心位置拍可乐瓶上的配料表,放大后x100f的成像明显比s9+更为清晰。别的不说,就谈色彩表现,x100f已经把s9+打出翔了。但是,这种所谓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又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效用呢?换句话说,如果普通大众消费者已经拥有了一台诸如s9+或者是iphone,他们还有多大的意向会去买一台只拥有单独功能的数码设备?在软件体验已经日趋完美,硬件功能似乎已经过剩的今天,一台旗舰智能手机,绝对能够满足90%大众的日常需求。
只是,依然会有10%的人群会不满足于现状。那些接触过和体验过高端独立设备的人,绝对不会满足于单一设备提供的体验。科技爱好者,摄影师亦或是音频从业人员,他们本身就会接触大量的专业设备,这些设备对于他们而言基本是每天都会使用的。让他们只使用手机,是完全不现实的。大量的发烧友也不会满足于普通设备所来带的饱腹,而是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精致料理。在经济发展,信息传递越来越快的今天,普通人也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和接触大量的高端设备,从而认识到自己手头设备的局限性。很有可能,这些10%的人群为单一功能或是专业设备的创新和提升做出了90%的贡献,这些创新和提升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普通消费类数码产品,从而推动普通设备的升级和换代。举例来说,双核对焦技术最早出现在佳能7D mark2和70D等相机身上,之后手机领域也引入了这个概念(Galaxy S7)。原来高端的dac芯片只会用在台式设备上,而现在,装备独立dac芯片的手机也越来越多了,甚至这些dac芯片已经为便携设备做了优化。可以看到,专业设备和普通消费设备之间,也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他们之间,不可能100%的相互替代。
最后我们不能否认,现在的智能手机几乎不能让你好好的专注于干一件事。听歌时,你会被信息提醒打断,拍照时,你总会想着py圈该怎么排版,甚至就算是玩游戏,如果不开游戏助手,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件打断。一个设备能干的事情多了,那么它的电量消耗肯定也会更多,要是没有一台冗余的设备,那么尴尬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发生。所以,存在即合理,纵使有一天出现了一台all-in-one的设备,我们可能还是需要一台功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