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轻科普x拟人化] Pantodon buchholzi 齿蝶鱼(古代蝴蝶)

2022-04-03 16:28 作者:Iriscia鸢  | 我要投稿


来一个没有什么视觉冲击力的开幕雷击(逃)。图示齿蝶鱼细密的牙齿。
背景的色系和服装过分接近了。可这不是画师的错,齿蝶鱼的配色本就是为了融入环境x
就算提高饱和度,也无济于事()图片:AquaInfo.

拟人化形象

    临时起意制作的拟人化,大概是为了弥补作者没能饲养这种鱼的遗憾然而就算做到此种地步它也仍然不会变成现实中的美少女x

    飘逸和纷繁是设计之初即虑及的因素,这也是许多人购买此种的重要原因。考虑到本种平时不甚好动亦不喜流水,且在和其他上层鱼(哪怕体型小得多)的争食中常落于下风更不必说活跃在水层中间可以轻松啃食其腹鳍鳍条的鱼了,于是画成了无口+洛丽塔。

    由于鱼体的许多部件(如腹鳍鳍条和更加明显的胸鳍)可以直接用作服装元素,故毫不客气地践行了拿来主义精神。另外,胸前粉紫色的丝带对应了部分个体暗红色的腹鳍基部(画成暗红色不太容易看见,才用了明快些的粉紫色)。瞳色不做解释,个人喜好

    发色显得驳杂,本意是对应了鱼体的驳杂颜色。但看了俯视图后觉得挑染其实要更合适。

俯视状态下呈现高对比配色的个体。后悔没有早些看到这张图。图片:AquaInfo.

    同寝室的许多同学观看了这一绘画社死过程,并认为加个背景会更好些。作者顺应了他们的要求,凭借着多年草缸造景(最后全被大量饲养的国斗「造」完了)的经验迅速地制造了一个能让角色完美消失掉的背景。

※不建议和作者一样的半吊子画师进行这种活动。

分类阶元

   作者郑重承诺不是为了玩梗才老是喜欢画些一科一属一种的奇怪物种x

Osteoglossiformes 骨舌鱼目 

Pantodontidae 齿蝶鱼科

Pantodon 齿蝶鱼属

    明明是很惹人喜爱的观赏鱼。这是独特,才不奇怪呢x

※有研究认为其实存在2种齿蝶鱼,它们的遗传差异达到15%,相比之下而人类和黑猩猩的仅约1% 。这两个物种(?)在约5700万年前分化,并被推测可能无法杂交。结合水族箱中齿蝶鱼的高繁殖率,这种推测有待验证。

「龙」的族裔

    齿蝶鱼所在的骨舌鱼目是个历史悠久、观赏鱼辈的族群。其中骨舌鱼属(Osteoglossum)和硬骨舌鱼属(Scleropages)的种类被广泛地称作「龙鱼」。前者包含银龙和所谓的黑龙,后者则覆盖了除前述外的其余龙鱼。

※有时Heterotis niloticus 异耳骨舌鱼也被当做龙鱼处理,但其形态和习性同其他龙鱼相差太大


齿蝶鱼的头部,和下图对比就有了些许龙鱼的气质。图片:AquaInfo.
Osteoglossum ferreirai 费氏骨舌鱼(黑龙鱼)的头部,其同属近亲即为大名鼎鼎的银龙鱼。图片:AquaInfo.

    所以,从这个攀远房亲戚的角度来看,称呼齿蝶鱼为「龙」的族裔似有几分道理。可是,即便忽略形态上的其他差别而只看体型,齿蝶鱼依旧显著区别于其余许多骨舌鱼目鱼类——它们的长度甚少超过15厘米,何况这个数字还包含它们延长的两根尾鳍鳍条。

齿蝶鱼拥有两根延长的尾鳍鳍条,为它们本就不大的体型注入了更多水分。图片:my-fish.org

    

跳跃——捕食或逃跑!

    齿蝶鱼因高超的跳跃能力而引人注目不得不防。利用这项惊为天人的特长,它们可以轻松完成避敌、捕食和跳缸等一系列动作,从而成为原产地的生存大师水族观赏鱼饲养者的噩梦

利用胸鳍跃出水面的齿蝶鱼,可见其胸鳍在出水的一刻猛烈地向下扇动。

    一眼看去,齿蝶鱼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中间透明的胸鳍。解剖显示它们拥有相当发达且结构独特的胸带,其强壮的肌肉甚至包围了部分心包。这种高效的硬件能让齿蝶鱼在尾鳍的配合下跃出水面乃至进行极短距滑翔(其实应该是抛射)。只不过代价是它们不能像其他鱼一样让胸鳍紧贴体侧。

妄图捕捉齿蝶鱼的 Cardisoma Armatum 武装圆轴蟹。可见螃蟹的速度并不慢,但齿蝶鱼的反应更快。逃脱的过程中齿蝶鱼飞出了一个平伸的弹道,这可能来自胸鳍对气动的改善。另外,其尾部确实有明显动作。

     其实,强壮的胸肌并非齿蝶鱼的专属。淡水的胸斧鱼(喷点燕子)一样能利用强力的胸鳍跃出水面;海生的眼镜鱼和月鱼虽然不会跳缸,但却能用胸肌驱动胸鳍使自己快速前进。比起这些斧头一样的鱼,齿蝶鱼的外表似乎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飞鱼。

Gasteropelecus 胸斧鱼属的鱼类可谓将胸肌的强壮演绎到了极致。它们依靠强力胸鳍跃出水面的本领甚至超过了齿蝶鱼。

    需要指出的是:飞鱼科中,不论双翼的飞鱼还是四翼的燕鳐,升空前都需要以尾鳍不断加速——乃至出水后依然能用延长的尾鳍下叶「点水」继续加速。它们的胸鳍在出水前紧贴于身体以减小阻力,升空后才会展开。上述过程和齿蝶鱼的升空动作有本质区别,而也只有飞鱼科才能真正做到滑翔。

飞鱼其实是平滑地「游」出水面,整个过程中胸鳍除了展开外再无多余动作。

美与乖戾的集合

    精致的外形和不俗的能力(后者貌似只会造成麻烦)使齿蝶鱼获得了长久的青睐,它们被当做观赏鱼的历史超过了90年。甚至有人猜测它们在4000年前就被人保存在碗中观赏然后跳缸。世事变迁,齿蝶鱼依旧以翩翩的身姿虏获着大量水族爱好者的芳心。

   由于区分雌雄十分容易且养着养着一不小心就会繁殖,齿蝶鱼的商品化潜力不容小觑——现今它们已经成为(其实并不那么)常见的观赏鱼,作者生活的小城市中也曾以几十元的价格出售过。

区分齿蝶鱼的性别并不困难,最直观的特征是雌性相对平截而无拉丝的臀鳍后缘。雌性更加壮硕的体型和比例上相对较小的胸鳍也是区分特征。图示圈中是被腹鳍遮挡的泄殖孔,雄性略向外突出而雌性无此特征。

   「古代蝴蝶」这个商品名很好地反映了其配色和形态。虽然外表讨喜,但它们因为性格有些乖戾而不算十分好养:

    它们几乎只活动在水面表层,对水面以下的食物看都不看,这给训食带来了一定难度——尽管许多个体最终都能接受薄片饲料。对静水和弱光的偏好将限制鱼缸的过滤和植物类型,长长的腹鳍拉丝容易引发其他鱼类的啃咬而使混养困难。跳缸是家常便饭。唯独使人欣慰的是它们对溶氧要求不高——布满毛细血管的巨大鱼鳔支持它们呼吸空气,这也是许多骨舌鱼共有的特征。

齿蝶鱼在向前游动。收起腹鳍几乎是它们为数不多的减阻方式。看似累赘的腹鳍拉丝在充当感觉器官的同时还能帮助它们伪装。图片:AquaInfo.

    如果想要繁殖,那就需要在产卵后捞出成鱼,否则它们会吃掉浮性卵。卵在24小时后沉入水底,此后孵化出活动能力很弱的幼鱼——它们还要再游回水面!齿蝶鱼的童年就以这样异常折腾的方式开启。尽管还很小,它们便已经继承了父母只吃水面食物的怪癖,而我们都知道,最常用来带鱼苗的丰年虾是沉底的……

鱼苗的胸鳍和腹鳍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发达。刚孵出的鱼苗其实是口下位,直到10天左右才转向上。图片:fishbase.

不同时期的鱼苗。图片:fishbase.

大胆去养吧!

    这是作者对任何一个初具养鱼经验的人想说的话。齿蝶鱼毕竟不容易在很多地方的鱼店内经常见到,其价格也不是特别贵。虽然前文提到了非常多饲养上的问题,但只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例如鱼缸加盖、多种浮水和耐阴的植物、用蟋蟀等小昆虫训食等方式完全可以解决。

    不要到了像作者一样因生活所迫无法养鱼才回想起来:我还没养过它呢!



[轻科普x拟人化] Pantodon buchholzi 齿蝶鱼(古代蝴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