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五章要点复习
1. 什么是细胞代谢?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 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认为改变的变量成为自变量。
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试验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3. 什么是对照实验?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
4. 什么是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5. 酶为什么具有催化能力?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为什么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酶(通过改变反应途径方式)降低了活化能,使一些原本进行地很慢的生化反应得以快速进行。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6. 关于本质的探素中,巴斯德和李比希各执什么观点?毕希纳如何通过实验结束二人的争论?
巴斯德:酵母活细胞参与酿酒反应。
李比希: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细胞死亡后会发挥作用。
将酵母细胞研磨后加水搅拌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提取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冒出气泡,生成酒精。这与有活酵母细胞是一样的。
7. 第一个被提取出来的酶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取自什么材料?
脲酶,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刀豆
8. 酶的概念是什么?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为RNA。
9. 酶的特性有什么?具体如何理解?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
作用条件温和: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10. 什么叫酶活性?
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11. 动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分别是多少?
动物体:35~40℃;植物体:40~50℃
12. 不同的温度、pH对酶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时,酶活性最强,过酸、过碱和高温都会使酶失活;低温抑制酶的活性。
13. 酶制剂如何保存?
低温保存。
14. ATP的结构简式是什么?各代表什么?
A—P~P~P
A代表腺苷 —代表普通磷酸键 ~代表高能磷酸键 P代表磷酸基团
15. ATP的来源有哪些?
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
16. 萤火虫尾部发光的原因是什么?
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ATP提供能量的前提下,荧光素酶可催化荧光素转化为能发出荧光的氧化荧光素。
17.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哪些生命活动
发光发电;主动运输;大脑思考;肌肉收缩;吸能反应
18. 什么是细胞呼吸?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19.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CO2和酒精分别如何检测?
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为灰绿色
20.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分别如何创设?
有氧:通入通过NaOH溶液的空气(除去CO2)
无氧:用油液封或让这个装置放置一段时间
2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如何培养酵母菌?
保证生存需要配置240mL5%的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再25~35℃下恒温培养。
22. 什么是对比实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23.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反应和场所分别是什么?
细胞质基质 第一阶段:C₆H₁₂O₆ 酶→ 2C₃H₄O₃+4[H]+少量能量
线粒体基质 第二阶段:2C₃H₄O₃+6H₂O 酶→ 20[H]+6CO₂+少量能量
线粒体内膜 第三阶段:24[H]+6O₂ 酶→ 12H₂O+大量能量
24. 有氧呼吸的概念是什么?反应式?
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C₆H₁₂O₆+6H₂O+6O₂ 酶→ 6CO₂+12H₂O+大量能量
25. 无氧呼吸的概念是什么?反应式?
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将葡萄糖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酒精、二氧化碳 或乳酸,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产酒精:C₆H₁₂O₆ 酶→ C2H5OH+CO₂+少量能量
产CO₂:C₆H₁₂O₆ 酶→ 2C3H6O3+少量能量
26. 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去向是什么?
有机物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留存在酒精或乳酸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
27. 产酒精的无氧呼吸的过程是什么?什么生物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₂
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28. 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的过程是什么?什么生物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将丙酮酸还原为C3H6O3
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甜菜块茎
29. 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消毒纱布的原因是什么?
感染伤口最危险的是破伤风杆菌等厌氧微生物,透气的纱布等可以对它们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30. 生产食醋或味精的原理?
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以及发酵罐,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需氧型)
31. 花盆土壤需要及时松土透气的原因是什么?
a. 使根细胞充分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生长以及无机盐吸收。
b. 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有利于植物体无机盐的吸收。
32. 稻田需要定期排水的原因?
不及时排水,无氧呼吸会产生究竟,酒精对根部细胞有毒害作用。
33. 破伤风是由什么微生物引起的?其呼吸方式为什么?
破伤风芽孢杆菌,无氧呼吸。
34.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原理分别是什么?
提取: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分离: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35. 提取色素时,研钵中需要加入什么试剂?作用分别是什么?
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
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
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36. 画滤液细线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细、齐、直,待滤液干后重复1~2次。
37. 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夜?
防止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而无法分离。
38. 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分别是什么?色素带排序怎样?宽窄如何?分别说明什么问题?
胡萝卜素 橙黄色; 叶黄素 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从上到下: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叶ab)
从宽到窄: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黄素 胡萝卜素 (ab叶胡)
由宽窄可以看出他们的含量不同:叶绿素含量较多,占总量的 ,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少,占总量的
由位置可以得出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越靠上的溶解度越大: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叶绿素b最小
39. 绿叶中色素的作用是什么?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40.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别主要吸收什么光?
叶绿素:红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蓝紫光
41. 为什么说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42. 恩格尔曼选取水绵和好氧细菌做实验有什么优势?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以检测氧气,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43.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4. 萨克斯利用天竺葵做实验时,将绿叶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什么?如何设置自变量?如何检验因变量?
消耗叶片中的营养物质。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有光和无光)。用碘蒸汽处理,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无颜色变化。
45. 鲁宾和卡门用什么方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同位素标记法。
46. 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产生途径是哪位科学家用什么材料方法探明的?
卡尔文用14CO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最终探明了CO2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47.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什么?
CO2+H2O 光能→叶绿体 (CH2O)+O2
48. 光反应的场所、需要的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是什么?
场所:类囊体薄膜
条件:光、色素、酶
物质变化:光的水解、ATP的合成
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49. 暗反应的场所、需要的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是什么?
场所:叶绿体基质
条件:[H]、ATP、酶
物质变化:碳的固定、C3的还原
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50. 结合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可采取什么具体方法提高光合作用?
夜晚降温,白天升温,适当增大昼夜温差;控制光照强度;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适当施肥。
51. 什么是化能合成作用?
利用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把CO2和H2O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的过程叫做化能合成作用。
52. 自养生物包括哪些类型?各自举例。
光能自养生物:绿色植物、蓝藻。
化能自养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