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数字素养》解读 (一)教师师资素养的价值体现+吴砥教授+华中师范大学
《教师数字素养》解读
一. 教师师资素养的价值体现
1 各个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第一是关于教师师资素养的价值。我们看一下教师是不是素养在当前具有哪些方面的重要的意义。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各个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比如
美国持续发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对发展教育数字化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欧盟发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教育系统的整体改革,还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多份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关的报告。
德国也启动了国家平台建设的研究。
英国也发布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和发展战略。
法国也有同样的部署。
2 数字化支撑的新形态学校正在不断的涌现出来

有一系列数字化支撑的新形态学校正在不断的涌现出来。比如说法国的激进职业学校Ecole 42,最典型的打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的基于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的同材学习为主的新型的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还有
斯坦福大学推出的开环大学的办学模式改革。
2023年,印度正式启动了关于数字大学的计划。
3我国教育数字化的政策、规划和行动

我们国家也一直非常重视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先后发布一系列重要的政策、规划和行动。尤其是在2022年,我们正式启动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并且发布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2023年,还召开了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当前,中国已经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总体上形成了三横三纵的资源格局。在内容的访问量,在资源的汇聚、规模和质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4 中国正式召开了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2023年,中国正式召开了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会议的主题是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
在这个会议上正式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数字化有关的标准,其中就包括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教师素养标准。
【转型+解决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破解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必由之路。对于解决当前我们教育面临的一系列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数字化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我们在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地区还有校际之间还存在着教育资源分布的差距。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优质的教学资源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等方面,要破解这一类问题,必须依靠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可以显著增加数字资源共享的效率和效果,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打破时空限制,构建一个不下课的课堂,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教育数字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的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高品质、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断的扩大。这些要求教育系统必须利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供给,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可以在不受规模限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的刻画每个学习者的个体特征,进而提供高质量的定制化的资源服务和教学支持。因此,能够显著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也就是我们一直期望达到的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统一。
5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时候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教育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的要素需要关注其中一个关键要素,这是教师的素质素养的提升。

推进教育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的层面,很多方面的要素。从大的方面来看,一般我们会关注教学的数字化和教育管理的数字化两方面的问题。具体来看,有三个主要的要素.第一个是物质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涉及到我们的硬件设备、软件工具、数字资源等,这些也是我们最关注的要素。比如说我们希望学校有互联网的访问,希望有高水平的数字化的教室,希望有数字化的教学终端设备。这些都是物质层面的。其次,我们还关注数据,当前的数据已经成为一个核心的资产。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过充分挖掘利用数据的价值,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是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其实是人,我们需要一大批具备良好素质、素养与技能的高水平的教师和学生和管理者。当然,我们还需要一系列政策、标准、规范制度等等作为我们的保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这个要素,尤其是教师的素质素养,居一个非常关键的地位。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再好的物质条件也需要人来使用。比如说在我们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学校的整体的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拥有了互动的大屏、电子白板、智能一体机等等一系列的硬件设备。我们有了智慧考勤互动教学工具、教学录播系统等等一系列的软件工具。我们还有了微课交互视频、虚拟实验、数字教材等等一系列的数字资源。而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来进行使用,尤其是高水平的资源,还需要教师来参与开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不管物质条件的数字化改善到什么程度,人始终是最为关键的一个要素。

教学需要人来实施,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数字化条件下的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而教师是融合的关键。只有具备良好数字思想的教师,才能构建线上线下混合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才能利用智能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够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智慧教学新模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当我们在推进数字化条件下的教学改革,创造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时候,其实最为关键的一个要素并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化的设备或者是资源和工具,而是使用这些资源和工具开展教学的老师。
关键词
教育教学 素养 数字技术 教师素质 技术资源 数字化教学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个性化 人工智能 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