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宜童案例分析】如何降低天津自闭症孩子自我刺激频率

2021-11-11 14:23 作者:宜童自闭症学院  | 我要投稿

一、幼儿基本情况

辉辉(化名),男,6岁,目光对视、追视能力较弱,可以表达5-6个字的句子,能主动提要求,但是次数较少。能够理解基本的名词以及形容词,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注意力比较差,自我刺激的频率比较高,形式也比较多样。经常出现的自我刺激形式有两种。1是喜欢拿硬质物品放在下巴上敲。2是无意识甩手行为。

二、问题表现

辉辉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自我刺激。常出现的有两种:1.用硬的物品磕自己的下巴。2.无时无刻的在甩手。逃避的时候多会出现第二种自我刺激。导致项目完成度低,学习进度慢。

三、想要达到的目标

降低自我刺激出现的频率

四、干预措施

(1)前事控制

主要针对第一种自我刺激,既然孩子经常用硬质物品磕自己的下巴,那我们就要保证在进行桌面教学的时候,桌子上不要放任何物品,只需要放记录单和教具即可,做完项目后立即给予强化,并将教具收回,防止孩子抢走物品进行磕下巴的自我刺激行为。

(2)将刺激转化为强化物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辉辉经常会把一个小木板放在自己的下巴上进行敲击,频率比较高,并且只要手边有物品都会进行敲击,通过分析知道该行为是自我刺激。如果我把木板和其他硬质物品放在桌子上时,他就会首先选择木板来敲击下巴给予自己爽的感觉。于是我尝试将木板作为孩子的强化物。当孩子完成目标后,我立刻拿出木板放在孩子的下巴上敲敲,满足辉辉敲下巴的需求。并且要求孩子在享受敲下巴的同时手要放在桌子上,不能乱动。通过控制孩子的偏好刺激,减少孩子自己提供自我刺激的机会,从而降低磕下巴行为的频率。

(3)降低项目难度尝试使用代币

主要针对第二种自我刺激方式。每当孩子做点数报总数的项目时,出现甩手的频率就比较高。通过行为分析其功能,孩子的抖手行为属于逃避。

首先,降低任务难度。我们可以将项目的难度进行分解成多个部分,点数报总数的目标就可以从点数开始做起,同时在进行项目的过程中要提高强化频率,一回合就给予强化。当孩子能够独立进行点数后,再提升难度加入报总数的环节,并且强化物的强化力度要高于点数时的强化物。

2.尝试使用代币,建立孩子等待的意识。前期我会使用三个代币,避免孩子等待时间过长,出现其他的行为。当孩子能够准确点数后立刻让孩子贴上一个代币,当集满3个代币后就让辉辉去换取自己喜欢的强化物。这时候我会将提前准备好的辉辉所有喜欢的物品拿出来,让孩子去选择想要兑换的物品,保证孩子换取的物品是孩子当下最喜欢的。当孩子等待意识慢慢建立起来后,就逐渐地增加代币的数量。

3.不给自我刺激的机会。辉辉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是一只手做当前的项目,另一只手就会无缝衔接地去做一些无意义行为,比如“抖手、晃手”。举个点数的例子,辉辉是右利手,他一般是用右手点数,然后使用左手进行无意义的行为。我会提前采取一定的措施---告诉孩子点数时要把左手放在桌子上面,并且我会将手悬浮在孩子的左手上面,当孩子要抬起左手时,立刻辅助孩子手放桌子上,并且要求孩子继续进行点数。

(4)区辨性强化取代性行为

区辨性强化取代性行为指强化一个适当行为的出现来取代问题行为,但这个行为不一定要与问题行为不相容。例如辉辉有甩手的自我刺激行为,每当辉辉有出现甩手的前兆,我就会立即用手辅助孩子搓搓手,搓搓脸,搓搓胳膊等,并且强化辉辉跟随老师做搓一搓的行为,忽略他甩手的行为。从而降低辉辉甩手的频率,提高孩子有意义行为的出现次数。

四、干预结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干预,辉辉独自使用硬质物品磕下巴的行为得到了改善,在课堂上的频率明显降低了很多,家长反馈在家里拿物品磕下巴的行为也减少了。关于甩手的行为,辉辉在课堂上已经减少了,但是当辉辉独处的时候依旧存在甩手的行为,所以后面会持续关注、干预这一行为。

【宜童案例分析】如何降低天津自闭症孩子自我刺激频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