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耳食录(三十四)

2023-07-20 17:26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耳食录二编·卷三


131,沈髯

  夏店人沈髯,去京都访亲。途中遇到一个少妇独自行走,穿着一身白色孝服,容貌举止明丽妖艳。沈髯一见就喜欢上了,见她孤单柔弱,就毫无顾忌地与她搭话。少妇说:“我丈夫死在外面,埋葬在偏远的郊野。昨天提了一罐子麦饭,亲自到坟上祭奠。今天准备去京师,回娘家长住。路上忽然遇上一群马跑过来,把我和我带来的童子冲散,眼看太阳快要下山,我这小脚走不快,怕遇见什么不测,惟有指望你能带着我。”沈髯暗自高兴地说:“有幸能让我与你同行,我哪敢先走?”少妇称谢,于是二人就一路同行。

  天黑时,到达通州。沈髯说:“旅店盘问起来,怎么回答?何不认我做个哥哥,以免别人闲话?”少妇笑道:“即便认作丈夫,又有什么关系,何必认哥哥呢?”沈髯更加高兴,二人住进旅社,同吃同睡。

  天将亮时,沈髯醒来,一见少妇,纸做的衣服泥做的头,竟然是殉葬用的纸人,因吃惊而大喊。众人来到,问明缘故。揭开被子验看,沈髯的液体都染在纸裤子上,在场的人没有不笑话沈髯的。沈髯羞惭至极,逃避而去。店主人取出纸人烧掉了。

 沈髯返程时,路过原来那地方,又遇见少妇迎面走来。笑着对他说:“沈郎回家,不带我同行吗?”沈髯吓坏了,急忙避开她。到家后,没多久就死了。


132,并蒂莲

  某个太守退休后回到绍兴。他有一个儿子刚刚十二岁,很是聪明灵秀。太守的姐姐嫁在萧山某家,来看望太守,在太守家住了几个月。姐姐有个婢女十四岁,随她一起来这里。太守的儿子一见就很喜欢她,自己的饮食起居,都要这个婢女打理,换了别人就不高兴。婢女也很高兴被他使唤,没有另外的差使时从不主动离开。

  清明节到了,太守的姐姐要回萧山扫墓上坟,要带着婢女一起走。两人感到非常失落。大家认为他们不过是小孩子家,依恋小伙伴而已,也没在意。临行前夜里,三更时分忽然起了风,门扇被刮得吱呀直响。家人怀疑有盗贼,起来检视,发现门被打开。跟踪找到河边,看到太守儿子的一双鞋在那里,感到奇怪,回来到他的卧室验看,则乳娘在而孩子没了。再到婢女卧室去看,婢女也不在。这才想到他们是投河了,急忙拯救。竟捞起了两人尸体,相互抱得很紧,衣服的纽扣相互结在一起,衣带互束。大守哀痛,将二人合葬一起。

  二人投水的那片水域,本来就生长有莲花。从此以后,所开的都是并蒂莲。

  非非子说,宋朝咸淳年末,海盗侵犯扬州。有曹璧、张丽春夫妇二人,相抱淹死在池中,第二年池中生并蒂莲花。另有男女相互爱慕,双双投水死在池塘中。姑姑的婢女未到出嫁年纪,已懂得爱怜君郎,将衣带纽扣做藤蔓相牵,如同已嫁的妇人。婢女的窃窕让人惊叹,一见即可魂消;她手中素绢扇的凄凉让人感慨,怜惜之心由此而生。已知香躯化为莲藕,二人声气相通;如胶漆相黏连,两者身形俱化了。然而尚还在草丛戏耍,将灵秀隐藏在痴顽之中;烹茶洗砚,把身份托藉于下人之列。照样地觅银鱼,仍旧还骑竹马,佯将红线缠在男童角辫之上,乱把树叶贴在女童丫角之间。

  设若他们深夜私语,春晚愁夜长,烧香叶以分享其香雾,照镜子而比谁美。憧憬着将来的美满生活,悄悄预作安排;戏绘穿花蝴蝶图,二人轻轻点染。其芳情隐而不露,私下的密约又有谁知?因而也就成了无依托的桐叶,不稳固的蓬根。此时又逢寒食节近,悲心忍含春露。家家焚榆荚钱,处处奠梨花酒。小姐姐欲去,人总难留。座席边的鹧鸪,欲送佳人啊却无法说话;屋檐前的鹦鹉,思念公子啊也未敢言。此中的真意大家都不愿说明,旁人岂能理解?都说鸦、燕的雏鸟,一样有童心,怎知鸾凤俦侣,竟不是儿戏?

  于是撩起衣袖掩面哭泣,解下身上的玉佩不再发出声响,心神全然为其痴迷,恶梦常常做了一半而惊醒。杨花对于杨树,明日即会分离;桃叶之于桃根,何时再能迎接?你虽顾念着我,但已如雁杳鱼沉;侄儿无法跟从姑姑,只剩云飞雨散。用红笺来写恨,菱叟总难逢;以香楮去祈神,潮王也不管。事已如此,无法挽回。与其一辈子隔着天河相望,还不如在水府里同游。十里的烟波,是双鱼比目之处,三更的梆子声,才是孤月伤心的时候。将罗衣用纽扣连结,还愁死后分开;将绣鞋留在岸上,早已在生前解脱。于是就在绮阁灯昏之际,风吹朱门之时,让一家人都惊,两人长逝了!

  此时此刻,水中的臣民为他们感动,泉下的过客也为他们伤心。湘水之神弹琴来迎接,太乙神祇乘浮槎来凭吊。郁金玳瑁,栖止的燕子都为之惊魂;丽玉箜篌,干枯的鱼儿也为之哭泣。况且事关骨肉,合葬可使心理得到安慰;于是让亲密之人永远在一起,使他们的魂魄得到快乐。纵然二人同棺合葬,原本无夫妻殉葬的名份,她为他曾经抱过被褥,不在未嫁先殇禁忌之列。天荒地老,水远山长。虽美玉沉没于黄沙之下,终使香魂埋葬于青草之中。西施浣纱的若耶溪水虽浅,原就邻近美女郑旦的乡村,幼妇碑很高,恰好挨着曹娥的墓地。泉台的女伴,莫唱“大郎神”,乐府的词人,应歌“孺子妾”。

  啊!姻缘有恨,今古同悲。小儿女哪里知道,竟然死生不变。

  致使象征悲伤的断肠草,洒上眼泪开出了凄美之花;梨花有雌雄,兰蕊喻夫妇。墓上象征相思的梓树,庭前消除忿怒的海棠,斑竹丛中留有娥皇和女英的泪痕,丽草葳蕤学美入园起舞。

  这样的风雅之事,更有吉祥的征兆。本希望成为绿树上的连理枝,却作了红荷中的并蒂莲。情根既已种下,无奈丝长;情意的花蕊虽已绽开,露出的依然还是心苦。况且人生如露水一样短暂,怎能断定永远圆满?高高在上的天河,牛郎织女一样为远隔而愁。何不像这痴魂一样自在,永驻那千年翡翠般的荷田之巢,艳福同消,常在这十亩芙蓉之馆。童男少女,雨迸荷叶,错落成珠,风送莲香,玲珑透玉。赏听《江南》“采莲”之曲,游戏于月白风清之夜,唱着《子夜》“同藕”之词,没人再去感伤那流水落花春去也!


133,河东丐者

  有一个新鬼受不了饥饿折磨,去问旧鬼有什么办法。旧鬼生气他没有带礼物来,骗他说:“你想得到食物,这很容易。有位在终南一侧砍柴的樵夫,你去替他挑柴,他就会给你吃的。”新鬼相信了他的话,依附在樵夫的柴担上帮他挑了好几天的柴,而樵夫并不知道。这天偶然将柴担子放下来到路旁休息,新鬼则自己挑起柴担子移近到樵夫跟前。樵夫见柴自己会走路,吓得狂奔而去。鬼担心柴丢了,挑着担子在后面紧紧追赶。樵夫回到家,柴也到了。樵夫怀疑柴是妖物,在大门之外将其烧掉,始终也没给鬼吃过东西。鬼于是更加饥饿又疲累,再次前去见旧鬼,责怪他说的办法没有应验。旧鬼笑道:“那不过是跟你开玩笑罢了,像这样怎能得到食物呢?山下某家正要祭祀先人,请让我和你一起去。”

  来到地方,看到有富人家的人正在墓前祭拜,鱼肉摆放在祭器中,果品摆放在竹盘里,杯中有酒,罐里有水。墓中有鬼出来,回避着活人的参拜,流着泪不忍心进食。新鬼馋得受不住,径直上前捧起来就吃。忽然有个恶鬼掐住他的喉咙,绑起来捆在树上。阻止了他的抢食行为,把吃剩下的食物分给其它鬼吃,唯独新鬼因抢食的原因,很气愤不给他吃,并且还用鞭子抽打之后才放掉。

  新鬼满腹冤苦无处诉,忽然大悟道:“原来是物各有主,并不因为世间、阴间的区别而有什么不同。我难道就没有自己的家吗?”于是托梦给儿子,细说这些经历。儿子哭着来祭奠他,然而因贫穷备不起好吃的,仅仅是菜汤烂粥而已。鬼无暇选择,吃得饱饱的才离。到了再饿时,又跑来告诉儿子,儿子渐渐起了疑心说道:“父亲已经死了,却频频来要吃的,应该不是这样的,莫非是假冒的?”竟然不再祭祀。

  鬼十分窘迫而没办法,见其他鬼并不经常吃东西,也不是很饿,跑去参见管事的鬼,叩问其中缘故。管事的说:“这是业报。你活着时烹鱼宰羊,极尽了口腹的享受,东西因你被耗尽,家庭因你而贫穷,所以身体虽然已死而肠胃还活着,没有变化。”鬼彻底明白了,哀求管事的并表示很后悔,请让他像众鬼一样,管事的没答应。

  于是因痛恨自己将自己关闭在墓中,不再出来,竟然因此饿死变为聻,而变为聻后饿得更厉害。不得已,又去鬼间作祟希望得到一顿饱食。有一天忽然自责道:“办法想尽了而饥饿永远没有尽头,为何还要自寻烦恼?都已经变成聻了,还能担心死到哪里去?”忽然金光一闪现出一个如菩萨状的人,用手指朝他一弹。则自己已身在墓中,又转生成鬼了,活动举止都很舒适。想起以前想做鬼都做不成,心中一念的回复,很庆幸又回来了,能够长远做一个饿鬼已心满意足了。从此枯坐在墓中不出,也渐渐不再感到饥饿难忍。深深后悔活在世上时太过奢华浪费,现在想补救也没有办法。

  过了很久,管事的找他去,说:“你能做到自责,可以重新做人,但你生时宰杀过多,肥美食物的福享尽了。残羹剩饭,能吃饱就行了。”让他去乞丐家托生,了结一段宿因。脱生后坚持不再吃荤腥,在河东一带讨食。往来于郡县乡里,总会向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常常还对人说鬼比人多,聻又比鬼多,又说阴间鬼不会都能托生为人,而鬼也不都能变成聻。

志怪故事·耳食录(三十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