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毛钱撑起700亿大生意,卫龙即将上市!辣条未来真的有前景吗?
小生意背后往往藏着大机会,钟睒睒靠着两块钱一瓶的农夫山泉成为了国内首富,双汇食品靠着一块钱一条的香肠成为肉制品界的龙头,如今,曾经卖5毛钱一包的卫龙辣条,也要登陆资本市场了。
2021年5月12日,卫龙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而这也意味着国内的“辣条第一股”即将要出现了。
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卫龙可以说是每一个80、90后的青春回忆。
据媒体报道,在上市前,卫龙经过了一轮融资,引入了腾讯投资、云锋基金、红杉资本等明星资本。而在融资过后,如今其估值已经高达700亿,超过了国内三家零食上市企业洽洽食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市值的总和。

不过,虽然卫龙在资本市场上可以说是被众星捧月,但隐藏在卫龙背后的风险同样也不容忽视,例如难以摆脱的“垃圾食品”标签、偶尔就会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市场竞争加剧,不少的零食品牌也开始尝试进入辣条行业等等,这些都会对卫龙的未来构成不小的威胁。卫龙真的值700亿吗?小小辣条真的这么有前景吗?上市后的卫龙,又将走向何方?
卫龙辣条背后的故事
说起卫龙,大家首先想起的应该是它的三件套——辣条、豆皮和亲嘴烧。
不过,在这些爆款背后,其实真正赋予它们味道的是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
刘卫平出生于1978年,来自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一个拥有酱干豆制作历史的小县城,而这也为他日后创立卫龙埋下了伏笔。

出生于平江县的刘卫平很小就已经学习了制作酱干豆的手艺,在高中毕业后,刘卫平来到了广东打工,刚走出小县城的刘卫平被广东井井有条的工厂所震惊,同时也发现了机器的生产效率很高,于是便萌生出了创业的想法。
此时,恰逢1998年平江县遭受巨大的洪涝灾害,农业产量深受其害,原本作为酱干制作原材料的大豆,从7毛多钱一斤,瞬间涨到1.5元,酱干行业陷入危机;当地作坊的师傅们,为了应对大豆价格的暴涨,想到用平价材料来代替,最终用面粉、面筋等材料制作出了一款味道和酱干豆的条状物售卖,而这也就是辣条的雏形了。

这种辣条在一经推出后,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并很快供不应求。此时,刘卫平也看到了背后的机会,但在看到原材料不足的情况之后,其决定到小麦的生产地——河南漯河进行创业,主营辣条生产的生意。
在通过机器化生产、口味不断改良之后,刘卫平生产的辣条逐渐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2003年,由于崇拜偶像成龙,刘卫平将这家生产辣条的公司取名为“卫龙”,一家大型的零食企业就这样诞生了。
小辣条背后的大生意
目前,卫龙已经成长为了国内最大的零食企业。
根据其招股书中的数据显示,卫龙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总市场份额达到5.7%,按零售额计是排在第二名企业的3.8倍,另外,其调味面制品和辣味休闲蔬菜制品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
卫龙到底有多赚钱?答案是一年可盈利超过8亿,比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2020年的净利润加起来都多!根据其招股书公布的数据显示,卫龙2020年的净利润达到了8.18亿,净利率为19.9%。

而且,近年来卫龙的营收也在不断迅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0年,卫龙的营收分别为27.51亿、33.84亿和41.2亿元人民币;2018年到2020年间,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4%。
目前,卫龙的营收主要来自三大类: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和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其中调味面制品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占比为65.3%,可以说小小辣条撑起了卫龙的一片天。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卫龙的消费人群是目前消费力最强的90、00后一代。根据招股书的数据显示,龙95%的消费者年龄集中在35岁以下,而其中25岁以下的消费者更是占到了55%。
可以看出,在小小的辣条背后,的确隐藏着一门不错的大生意。
挑战依旧存在,上市只是开始
虽说生产辣条是一门好生意,但在这背后依然有不小的挑战存在。
目前,卫龙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丢掉“垃圾食品”的帽子。
由于辣条行业的不规范,许多小型辣条生产企业卫生堪忧,这让不少人形成了“辣条就是垃圾食品”的观念。纵使目前辣条产业已经非常完善,但老一辈人依旧认为辣条就是不卫生的食品。如何改掉这种观念,是卫龙进一步打开市场、拥有更多消费人群的关键。

除此之外,众多零食巨头开始进军辣条行业,同样也对卫龙形成了挑战。
目前,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零食巨头也在尝试进入辣条行业。而辣条行业本来的门槛就不高,卫龙未来面临的挑战必将越来越大。
作为国内辣条行业的龙头企业,还没上市的卫龙就已经受到了资本的追捧。虽然卫龙确实是一家挣钱的好企业,但不可否认卫龙面前也存在着不小的挑战,上市只是卫龙的一个新的起点,长征之路恐怕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