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45年驻镇江日本海军炮艇基地队

2023-07-18 21:13 作者:西津旅程  | 我要投稿

二战时期,江苏镇江作为江防要地,日本海军一直部署有相当数量的水面兵力,属于中国方面舰队(亦称“支那方面舰队”)。

日本驻华海军历史,源自1905年组建的“南清舰队”,1911年加强为第三舰队,1915年撤编。

1918年,日本海军第7战队改称遣支舰队。1919年增强为第一遣外舰队。1927年新编成第二遣外舰队。1932年,第一、二遣外舰队舰队合编为第三舰队。

1937年七七事变后,第三舰队实力进一步强化,并同时组建第四舰队,由此组建了“支那方面舰队”。1938年2月,又组建第五舰队并入支那方面舰队。

1939年11月(昭和14年),第3、4、5舰队分别改称第1、3、2遣支舰队,并配属数个“根据地队”(可视为海军陆战队)

其中:第1队以上海为基地,负责长江流域;第3队以青岛为基地、负责华北沿海;第2队以广州为基地,负责闽粤沿海;另有上海方面根据地队、第二联合航空队、上海特别陆战队。

同时,为加强日本海军陆战力量,又编成了上海、青岛、广东、汉口、厦门这五个方面的特别根据地队(后又有所变动)

1941年为发动太平洋战争,且中国战区海军大型作战基本结束,所以大量抽调舰船、飞机,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的水面、航空兵力急剧萎缩。

1942年4月,第3遣支舰队降级为青岛方面特别根据地队。1943年8月,第1遣支舰队降格为扬子江方面特别根据地队,除了第2遣支舰队,其它都变成了陆地任务为主。

1945年时,驻镇江日本海军隶属关系为:支那方面舰队--上海方面根据地队--南京警备队--镇江炮艇基地队,此时的上海方面根据地队司令长官为胜野实海军中将。

1945年10月,国府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派代表陈宏泰,负责南京、镇江、芜湖、江阴的日军海军接收事宜。

陈宏泰原为“宁海”号轻巡洋舰上校舰长。1937年9月22日曾在镇江上游指挥该舰对抗日军空袭,最终于23日下午在靖江八圩搁浅,其左腿受伤。


日军移交时,镇江炮艇基地队仅有4艘小型艇,其中内火艇(炮艇型):25吨型1条,15米型2条,特种标的船(舰炮靶标船)1条。

其中:

25吨内火艇(炮艇型)--1297号:排水量近26吨、全长18米、吃水深0.7米、300马力,宇品造船所建造,艇上装有93式13mm双联机枪。

15米内火艇(炮艇型)--1207、1208号:排水量10吨、全长15.7米、吃水深0.6米、120马力,横滨建造,艇上装有92式7.7mm刘易斯航空机枪。

特种标的船(第一种标的)--2693号:全长25米(由四段船身链接而成)。

1207艇简历


1208艇简历


1297艇简历


2693艇简历


25吨内火艇(炮艇型)-北京军博陈列


25米特种标的船(第一种标的)


镇江炮艇基地队移交的武器弹药清单(部分)

镇江炮艇基地队的房屋仓库设施位置,主要在北固山下及其以西沿江地带。


该周边区域在当时的位置情况


驻镇江日本海军还有一支航保部队--上海海军航路部第二测量队镇江验潮场。


日本海军内火艇(炮艇)与内河扫荡的日本陆军装甲艇(AB艇),并不是一种装备,需要注意有所区分。严格来说,陆军装甲艇因装备有火炮,火力强于海军。(以下3张照片,为日本陆军装甲艇(AB艇))


日本遗留下来的这些小炮艇,后来有相当数量(主要是25吨炮艇)被国府海军消化吸收编为机动艇队,镇江仍是主要驻地之一。不过这些船太小,很难出海,基本都是“江军”而不是“海军”。

1949年4月,国军第三机动艇队在镇江投诚,整编后大部加入解放军。

1950年2月,华东海军炮艇大队在镇江成立(大队长陈雪江,辖3个中队)。7月,该大队出海赴浙江作战,在台州湾披山岛附近与国军发生海战,3号艇战沉。后因大陈岛作战意图暴露,部队旋即撤回台州海门港。

1945年驻镇江日本海军炮艇基地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