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民党统治地区相比,解放区为什么没有恶性通货膨胀?
众所周知,国民党统治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发生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以至于人人都是“百万富翁”。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民不聊生,是国民党反动派败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奇怪的是,同样处在解放战争期间并与国统区保持经济往来,解放区却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而国统区的恶性通货膨胀也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彻底消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可以说是胜多败少,不断地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因此解放区人民政府的信誉要远高于国民党反动派,而政府信誉正是维持货币价值的要素之一。

其次,当时全国各大解放区发行的货币不同,全国解放区的统一货币(第一版人民币)直到1949年才正式发行。因为发行流通区域较小,所以解放区政府对货币的总体控制相对较好。

第三,国民党反动派巨大的党国机构和军队都是靠钞票维持的,这才妄想以滥发货币弥补财政赤字。而解放区党政军实行供给制,不需要钞票维持,凭此减轻很大一部分通货膨胀的压力。

最后,通过土地改革、发展工业等等政策,解放区的总体财政收入要高于国民党反动派,内部的贪污腐败更是近乎绝迹。因此解放区有经济基础保证货币的购买力,从而杜绝恶性通货膨胀。
另外,解放区在解放战争期间也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但规模远小于国统区。再加上人民政府的应对措施科学有效,解放区的通货膨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产生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