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论”之我见
英语学习是我接触过技能类(或知识类)的学习中,拥有最多的学习方法和最多的教学方法的学习了。几乎每个学过英语的人都可以对此提出些经验和教训,学过的人都天生具有学习者和教师的双重角色。
比如在学习方面,有按部就班的方法,从26个字母学到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再到词根词缀和常用词用法,接着是各类简单句、从句、特殊句,中间穿插些英美风俗人情。
也有些不太常规的方法,如交际法,以交际为目的,上来就是情景对话、问题解决等交际场合,以完成交际任务为目的选择所教学的词汇和语法。像问路这个任务中,会出现问候语、方位词、承接连词、疑问句、行进指示语等语言项目,把对话转成自述,又成了陈述文体,涉及时态变化、there be句型等等。围绕着这个任务可以衍生出很多学习内容,这个就看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语言水平了。

还有些听着就觉得“奇妙”的学习方法,如在b站传播颇广的“双语论”。这不是特指某个人,而是有不少up都在宣传的方法。这类方法的核心是“以音定义”,他们认为汉英双语中的读音相似的成分,它们的意义也是相同的,反之亦然。如leader. dealer. dealership 三词,被解释为“领导,代理,代理商”。再如fortune,被解释为“福气,发财”。客观来说,这些词发音上是有类似之处的,意义解释也有相通之处,在辅助记忆词意上是有一定帮助的。实际上,在中小学词汇教学中,教师们也常常会有这种相似性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词汇。

但我是不赞同把这种方法当成主要词汇学习方法的,这种方法本质上是“牵强附会”。还以上文的例子来说,dealer是否有“代理”的意思?dealer在英英词典中主要表示“商人;经销商;贩赃者;委托人;发牌员”。“代理”和“经销”的区别是,前者是中介,后者是买家兼卖家。可见,dealer并没有“代理”的意思,常用来表示“代理”的词是“agent”。dealership的确可以做“代理商”讲,英文释义是“被授权的经商者”。但把-ship当成“-商”来讲,也是不妥的,leadership就不是“领导商”或是“卖领导的商人”。-ship作词缀时,表示“情况关系(hardship艰难处境)、身份资格(leadership领导地位)、技术手法(craftsmanship手艺)”
总而言之,这种音义比附,是强行在词义和词音之间建立理据性。除了拟声词和感叹词,词的音义结合是任意性的(索绪尔,1959),是约定俗成的(萨丕尔,1921),这个算是语言学入门的常识了。可能最初人们创造语言时,词的发音和意义确实是有关联的(即理据性),但发展到现在,词音词义经过不断引申,早已不是初创时的模样了,称之为任意联接,是符合语言事实的。双语论及类似的方法,属于典型的“望文生义”。它们的流行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减轻学习压力,而且门槛较低。它让学习者能借助汉语知识记忆英语,用汉语来学英语,减轻了学习者记忆负担,而且通过发音入手,能读即能记,易于理解,门槛较低;二是迎合了学习者的速成心理。英语学习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能学完。这反映了学习者急于求成的心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还是中国学生们的应试压力过重。学生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英语一科上,自然就想着找一些速成的办法。所以各类“一天记完6000个单词”之类的“放卫星”宣传语就遍布b站。
英语学习,或者更贴切地说,应试英语学习,最可信、最有效、最快速的学习方法,就是刷真题。就词汇而言,拿着别人给你整理的“正反序高考常用词汇”,或者“四六级必考4000词”,还不如你自己把近几年的真题的生词给整理出来,反复记忆,啥词根词缀、图形联想、记忆宫殿,爱用啥用啥。就语法而言,把真题里看不懂的句子分为两种,词看不懂,句子看不懂。词看不懂的回到词汇部分,句子看不懂的,就把它分解或转换成简单句,理解了,再替换词,还原成原句型。就语音而言,尽量不要用汉语的发音方法去套英语的发音方法,英语音标怎么介绍发音,就怎么模仿。初学者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把汉语中相似的读音的发音方法直接套到英语上,就出现了d(的)和th(惹)的混淆。词汇记忆法、长难句讲解、音标发音和语篇连读,b站上有很多很多的教学视频。大家在找教学视频的时候,尽量选权威一些的,如知名英美语言教学up,大学外语普及性的课程等等。
其中要注意的是,一,不要因为这个英美up是知名人士就去学习,因为他不一定以专业语言教学而出名,他可以说地道的英文,但不一定能教得会你背后的逻辑和学习的方法。二,辅导班的课程其实无关紧要的内容比较多,而大学普及性课程相对来说就精简许多,且要点集中。三,贪多嚼不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和几个权威人士学就可以了。四,长时间集中学习比碎片化学习要更适合考生。这个观点其实有争议,有人认为碎片化学习符合pick up的习得观,是语言习得的常规模式。但我认为应试考生更应该集中精力去突破一大片内容。有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长篇阅读时是有个启动(加热)到全速运转的过程的,一般来说,10到15分钟是启动时间,而且几乎没有哪种升学、考证类英语考试的时间低于15分钟的,所以需要我们一次性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语言学习其实就是个熟悉的过程,不管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抑或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学派,还是现在的认知语言学,原理和方法变了又变,但核心都离不开对目的语的深入接触,没有这种程度的接触,是很难习得语言的。这种过程耗时耗力,但坚持过去之后,也许你会感谢当初你的全力以赴。你就是你自己最好的英语老师。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