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高校科幻导师大讲堂”《叙事空间与设定空间》讲座成功举办

2023-02-04 20:29 作者:高校科幻  | 我要投稿


2023年1月28日下午15:00,作为第三期星火工程“2022高校科幻导师大讲堂”第5期公开课的“想象与视觉呈现”讲座通过微信视频号直播开讲。

本次直播科幻插图画家、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金霖辉主讲



对这次直播课程,不少同学表示受益匪浅,并纷纷撰写了观后感想。

韩思颖(1班):今天的直播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了科幻,主讲老师以他绘画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储备,结合三体剧版、流浪地球2等熟识的IP,分享了他的经验和看法。

向阳(3班):科幻的视觉呈现,是科幻文学的一种升华。文学对于细节丰富的描写,是科幻视觉呈现的决定因素。科幻作品的影视化,在细节上要符合科学的发展,要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科幻视觉的呈现,要趋于合理,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给观众以视觉冲击。

李辰宇(2班):与之前的直播不同,这次的老师并没有多去谈论写作方面的问题。而是在其擅长的绘画领域更多地讲述。不过本来我个人也认为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其实是相通的。例如在写作的时候经常有要描写一个场景而不知道从何下手突出什么的情况。如老师说的那样“想象,即使想不出来也要尽力去想象每个细节。”确实是一个很有可行性的方法。而且个人还是很喜欢像是极乐迪斯科里那样极具画面感的文字的。

李辰宇(3班):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过,说好的故事脉络应当像是一颗树。在主干上可能会生出无数的枝条,但最终他们都要收束在根部。说起来要是自评的话,我自认为我还是很看重故事结构的。但问题在于我写时会有些顾此失彼,反倒让人物形象之类的出现问题。过去来说,我有些太过追求独特的故事情节了。力求尽可能在所有要素上新颖。近来思考之后,我也还是尝试一些过去被我视为“老套”的情节,才发现所谓的王道剧情写起来其实也并不简单。我很喜欢老师举的水浒传的例子。众人的命运能写得如此自然地交织在一起,其“叙事空间”的构建能力很值得学习。

张雨曈(2班):文字是自由的,但作为科幻作者,如果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影视化,还需要在文字所呈现的画面感上下功夫。画面中隐藏着庞大的信息量,制作科幻画面要考虑到真实感,包括物理性的真实和故事性的真实。

史雨昂(2班):作为文学专业对美术相关内容毫不了解的学生,学习到了一些新的认知,明白画面中蕴含的乐趣,也大概了解到一些行业产业的情况,未来创作中我也将着重考虑画面感方面,或许也确实如老师所言,一朵透明的花要用五彩斑斓的黑来画,科幻的乐趣有部分就在于创造不存在之物并将其“实现”,另外有关科技科幻等等美术的教育也意义重大,我之后打算看一下老师推荐的书,最后,还是感谢金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十分有趣的课程了。

刘远忠(2班):科幻作品要脱离文字以图像视频等视觉更加丰富的形式呈现时,更为复杂,更为困难,也更为昂贵。需要对文字内容进行再创造,将美术、历史等知识,以及合乎逻辑的想象注入其中,为其赋予更加丰富多彩的细节。同时也需要考虑资本、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统筹协调。

肖婧怡(3班):文学创作离不开想象。想象,就是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想象要有品质,不然就会变成胡编乱造。因此想象要基于真实的生活,只有不脱离生活的想象才是合理的想象。文学作品的精彩正源于想象的合理性。

张锦冉(3班):尽管老师通篇都在讲美术,其实也点明了中国科幻,或者说是美术与科幻交织的发展史。诚然,随着外界对科幻电影越来越关注,作品的质量也会随之而上升,但是仍然不能忘记最初进行科幻创作的初心。想象合理,愿你我都能有一天感受到五彩斑斓的黑。

曹麓(1班):慢诠释,诠释有时候会超乎预期。结合最近看过的电影,在反思科幻想象力,虽然流浪地球系列不是强类型片,但里面聚合了不少灾难片元素,视觉效果非常惊人。科幻的写作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场景感,也就是说文字要形象,要足够贴近某种类型,最好以影视化为导向进行创作,这样能够训练自己场景感,把脑中所想更好地传达出来。


第三期星火科幻创作人才公益培训工程由高校科幻平台、八光分文化、博峰文化、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本次培训旨在培养优秀青年科幻作家,促进更多优秀科幻作品的产生。经过严格筛选,本期共招收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80多所高校100余位学员。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陆续举办10期“2022高校科幻导师大讲堂直播培训”讲座,由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提供独家直播支持,邀请科幻界内优秀的科幻编辑、作家、出版人、学者等为学员们进行授课,从多方面帮助学员们了解科幻、了解创作、了解作品的发表与出版等。



“2022高校科幻导师大讲堂”《叙事空间与设定空间》讲座成功举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