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凌晨后,才开始拥有自己的生活”|报复性熬夜伤害了谁?

2021-06-23 16:13 作者:曼朗mindfront  | 我要投稿



有网友这么形容熬夜的自己,“明明知道熬夜伤身体,有时候也确实困的厉害,但就是不想睡,躺着看天花板也要熬到十二点。”甚至造了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现象——“报复性熬夜”。


据时代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北上广深青年的工作时长远超《劳动法》规定的每周40小时。时间,成了这个高压时代的硬通货。对于年轻人而言,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随着工作的挤压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而熬夜,也成了他们夺回时间自由最后的办法。



知乎上有过一个提问:“熬夜快感的本质是什么?”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假装抓住了时间。”


白天忙于工作学习,到晚上明明很困很累,但还是要吃夜宵、刷手机、玩游戏,非得熬到两三点才觉得拥有了生活。报复性熬夜流行之下,现代人也睡得越来越晚、越来越少,据《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研究报告》调查显示 :


2020年的人均平均睡眠时长为6.82小时,相比2013年的8.83小时,减少了将近2小时。58.9%的国人平均每周熬夜达三次以上,其中有49.4%的人选择主动熬夜。


好像只有熬夜的片刻,我们才能做回自己。卸下白天的面具,在深深的夜色里自由呼吸,换取片刻时间、空间上的自由和快感。“报复性熬夜”的爽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属于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



按照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德勒的说法: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便会不自觉用其他方式(或在其他领域)来弥补这种缺憾,缓解焦虑,减轻内心不安。


当我们总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工作、处理和别人的关系、甚至处理恋爱矛盾时,留给自己一个人的时间便少得可怜——说白了,也就只剩晚上仅有的几个小时。


为了“补偿”自己,我们便开始熬夜,希望通过熬夜弥补这一天的遗憾,同时对生活表达一种无声的反抗或不满。


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寻求“补偿”自然是有好处的:它能成为维持心理平衡的内在动力。


但补偿也分不同类型:消极性补偿,例如事业失败却通过家暴获得成就感;积极性补偿,例如通过努力学习提升气质克服容貌的不足;过度补偿,例如为了夺回失去的时间加倍熬夜。


“过度补偿”,其实无法给人真实情景的安慰。我们会越来越惧怕第二天的到来,等到第二天如约而至时,自己也没力气承担熬夜的各种后果,第二天晚上,只能继续通过报复性熬夜寻求心理的“补偿”。长此以往,还可能造成“睡眠相位后移综合征(Delayed Sleep-phase Disorder,简称DSPD)”,一种慢性睡眠紊乱。



试着回忆下,在你熬夜之后的第二天,你都经历了些什么?


听别人说话,反应半天才知道什么意思;

想着打开app查个资料,下一秒就变成我要干啥来着;

下班前回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大脑却是一片空白。


为什么熬夜对人类的影响如此巨大呢?目前有两个公认的调节睡眠的影响因子,一个是生物钟,另一个是睡眠自我平衡。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睡眠的一个重点是要规律,另一个是要睡够。所以熬夜最大的问题不是“睡的晚”,而是“睡得少”和“不规律”。


规律睡眠很好理解,每个人按各自习惯入睡即可。有的人天生习惯睡得早,有的人则天生习惯晚点再睡觉。生物学家往往把习惯早睡早起的人称为“晨型人”(morningness),把习惯晚睡晚起的人则称为“夜型人”(eveningness)。


睡眠不足的危害可不仅仅是白天犯困那么简单。单单是短期的睡眠不足——最近 1~2 天整晚都没睡,或者比平常总睡眠时长减少,就可以造成认知功能下降和情绪异常。



长期的慢性睡眠不足,比急性的通宵熬夜更严重。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一项实验:一周的睡眠缺乏,会导致受试者体内有七百多种基因功能发生了改变,严重的还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人的正常睡眠模式遭到持续的破坏,将会对身体各项机能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那我们究竟睡多久才算睡够?


睡多久,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睡醒后感觉精力充沛,并且一整天都能轻松保持清醒,这样的状态我们可以认为就是正常的,当晚的睡眠时间也就是正常的睡眠时间。


当你睡得少而睡眠质量又很差,白天的困倦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且发生比较频繁,这就是典型的长期睡眠不足了。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不熬夜是不可能的,而补觉则是他们熬夜后的救命稻草。


先抛开打工人周末能否多睡会儿的事实不谈。补觉本身,其实是不能弥补熬夜带来的危害。


加州大学一项研究扫描了32名受试者的大脑。结果发现:熬夜后,大家的大脑代谢都产生了异常情况,就算是补觉后,也只可以部分恢复熬夜造成的大脑的代谢异常,甚至在某些脑区,补觉基本上不能有任何的改善。


心理学家 Melinda Jackson 认为:人的「睡眠 - 觉醒周期」以 24 小时为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都会受上一个周期的影响。



其实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可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如果确实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那有没有办法减少熬夜的伤害呢?


从妥协的角度看,可以尝试这个方法:困了先去睡。


顾名思义,就是在晚上熬夜加班的过程中,困意袭来时别硬撑,先小睡一个半小时,最好能是三个小时,刚好是两个完整的睡眠周期。然后用闹钟把自己叫起来继续加班。


在这个阶段的深度睡眠中,睡眠可以发挥它的修复作用,脑垂体可以分泌人体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和新陈代谢,帮助组织修复,让身体恢复活力。


当你进入深睡眠后,它的分泌会达到高峰,大概能占到分泌总量的70~80%。而深睡眠主要就是出现在睡眠的前半段,这就是困了要先睡一会背后的生理原因。



虽然熬夜很快乐,让忙碌一天的我们能够找回自己,释放积攒下来的压力。但长此以往,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还是要我们自己承担,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保证充足的睡眠。


也许在漫漫长夜中,放下手机,以最舒适的姿态睡着,在静谧中进入梦乡,才是对辛劳一天的自己最好的奖励。





References:

Antrobus, J. (1983). REM and NREM sleep reports: Comparison of word frequencies by cognitive classes. Psychophysiology, 20(5), 562-568.

Borbély, A. A., & Wirz-Justice, A. (1982). Sleep, sleep deprivation and depression. Hum Neurobiol, 1(205), 10.

Fultz, N. E., Bonmassar, G., Setsompop, K., Stickgold, R. A., Rosen, B. R., Polimeni, J. R., & Lewis, L. D. (2019). Coupled electrophysiological, hemodynamic,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scillations in human sleep. Science, 366(6465), 628-631.


Medical Review:

Mindfront Medical Manager Helen Wang




“凌晨后,才开始拥有自己的生活”|报复性熬夜伤害了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