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全校第一经验贴

本人二战上岸上财,一战上财经济学院(经济学801+数一)考了363。二战上财考了398.经济学801是139分,是专业课的全校第一名。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将其走到底,无论遇难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
我是工作之后再选择考研的,工作了几年再重新开始学习,难免有点失去状态。第一年的学习状态的确不够好,喜欢在考研群里闲聊,学习比较浮躁,每日学习时长也不够。出成绩后,我本可以选择调剂,家里人也都在劝我调剂:“有的调剂还不去,简直就是眼高手低,再考下去就年纪大了!”但是,我当时仔细地分析了一下我的能力和上财的分数线,因为我一战分数偏低主要在于政治我只考了55分,比上岸的同学差了大概20分左右,一战的专业课也偏低,只有105分,一般上岸的同学大概是120+,而且上财的专业课难度不大,第一次考的时候感觉每一题都见过,但是具体怎么做的就是想不起来了,如果我再好好复习,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如果二战的时候我在政治和专业课上发发力,应该就没有问题了。
一战的失败真的很痛苦,看到曾经并肩作战的研友们一个个经历了复试、上岸、分享研究生生活,就会感觉自己是落队的那一个,会特别后悔自己在备考时没有再认真一点。开始准备二战时,我就已经退出了我最爱闲聊的各种考研群了,看书时,我的心态变得更加诚恳而谦逊了。在计划好二战以后,我和自己的家人说:“这次二战就是给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还是没有考上上财,就心甘情愿地接受调剂。”
我觉得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试,最重要的就是内在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呀!),所以,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的宝子,心态很重要——需要一种破釜沉舟的积极性心态来支持你走过这漫长的备考时光。


我当时一战考完以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在一家课后辅导机构工作 ,因为自己初高中的基础比较好,其实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比较轻松。其实这份工作对我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因为此时我的身份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在学习考研知识时,会多了一种从老师的层面来审视自己,思考如果是老师的话,该怎么记忆这些知识点。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我也会常常反思自己——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我现在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我觉得这份工作对我的帮助很大,不仅给我带来了很多成就感,而且学生和我都是一个互相成就的过程。最后学生成绩出来了,他们中的很多人的成绩比我当年都还好,这对我也是一种变相的激励——毕竟我是他们的老师,我起码得做一个榜样吧,咸鱼如我是没资格做老师的。
二战时,我换了一批研友。在这个群里,每天晚上睡前,研友们都会发一下大家当天学了多久,我潜意识还是很想做群里打卡时间最长的崽,但是我每天几乎都有点小工作,所以从8月起差不多我每天学6-7小时。在暑假之前,我每天学3-4小时。
各位考研er,如果真的想要考研,先明白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然后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内在信念,如果你真的想考上,那么b站微博知乎朋友圈游戏帅哥美女都会索然无味,因为未来闪闪发光的录取通知书才是你最期待的最能给你带来兴奋的东西。
然后讲一下我的各科安排
① 政治:强烈推荐腿姐,我一战就是政治太差了,只有55分,政治要是高一点,我可能也可以调剂到好一点的学校了。所以二战的时候我从4月就开始听腿姐的全程班,二战政治76。一战的时候听徐涛的强化,腿姐的技巧,结果啥都没记住,属于“只管学,不管会”那种徒劳努力,而且最后听腿姐的技巧班,没有那种前后衔接的感觉,像是多学了一门课程一样。二战的时候一开始就跟着腿姐,腿姐上新课的时候就把考重点考点讲了出来,做到有的放矢 ,精准复习,技巧班和最后的点睛班都是在把这些重点复习两遍,这样印象会很深刻。考前我信了腿姐,没有背肖秀荣,2022届肖秀荣压的题不太准,但是2021届肖老师说考什么政治就考了什么,简直像看过原卷一样,可是如果肖老师押中了政治改分就会压分,2022届肖老师压的不准我感觉上海明显没有给我压分。可能肖秀荣的发挥是一年准一年不准的吧。
② 英语:我用软件背了一遍单词,一战二战一共做了一遍近20年的阅读理解,其他的没做,作文背了见山的模板,一战二战都是73分,应该是在吃自己的老本 ,英语没怎么花时间。
③ 数学:我第一推荐凯哥,讲的很清晰,难题都能在他的铺垫下都能变简单,我也很佩服凯哥,能够有钻研教学的毅力,比如一节课他要是觉得不满意,会再录一遍,每次上课的讲义他都自己手抄一遍,我自己也当过老师,很佩服这样兢兢业业不糊弄学生的老师。武忠祥讲的也很好。我一战数学一130,那时候很喜欢钻研数学题,有时候发现自己哪个知识点有漏洞就去b站搜关键词补一补,我觉得这样比看系统课更方便。二战的时候有点忽略数学了,数三考的时候有点慌,一道条件极值的题目算不出来了我以为是我的问题,接下来连续三道大题都做错了,只考了110。当天考完数学我一想到级数题我把求导和积分搞反了我都睡不着觉。后来想一想,其实数学只要把会的做对了就能拿个130-140,注意好考试的时候时间分配,考前多模拟几次,我数学考前就没好好模拟,每次做模拟卷都在磨洋工,一做做四五个小时,做一会儿累了就休息一下,碰到不会的就在死磕怎么做出来想半天,其实这些习惯都不利于考试的时候时间分配。
④ 801经济学:专业课我一战的时候只考了105,进考场前我还刚刚好看到了原题,当时就是繁星老师讲的原题,但是当时还没有报名他的课程,我在考试的时候只记得一个大概的答案了。二战的时候我就把重点放在专业课上,果然哪里花心思哪里就有成绩,考了139,连我自己都惊喜,毕竟我的目标是125左右。刚开始决定二战的时候心如死灰,报了一个班(当时几乎把所有的机构都联系了一遍,多重对比下选择了繁星老师这个班,真心感谢当时的选择!)真的老师讲了非常多的原题,在考场上都可以根据步骤或者直接写出来。
在4-6月重新学习了曼昆和范里安,感觉有老师带着我学就比自己闭门造车效率要高很多(跨专业或者自制力不好的同学我真的挺推荐报班的,真的能花几千少走好多弯路,老师都帮你安排好了你每天该干些什么,按部就班地听课就行了,我这体会可太深刻了),每天学完以后在晚上睡前回忆一下当天学了什么内容,保证自己把知识都吸收了。(一战的时候我睡前想的都是数学,常常在晚上梦见凯哥给我讲课讲一晚上,所以那时候数学考的好,二战的时候我睡前想专业课知识点,所以专业课考的好)
7月份是暑假 ,我主要在工作,一个月没怎么学习。8月份我觉得我的时间比较充足,所以开始看巴罗的宏观,这本书没有老师讲,我自己看起来超级慢,花了一个月,如果是一战的宝宝,我建议直接不看巴罗了,毕竟上财已经好久没考巴罗了(如果学专业课轻松的话是一定要面面俱到)
9月份-10月份我开始第二轮学习专业课,第二轮主要是把知识点再复习一遍。11月份我开始看平新乔的课后习题以及上财真题和其他院校如北大人大的真题(上财喜欢考名校的原题哦,我的这个老师同时还有教很多北大的学生,我发现上财时不时会从北大的考研真题中“借鉴”一些大题,如17年微观大题的拍卖,21年宏观大题的离散型索罗模型,我备考的这一年我把北大的真题都搞懂了,包括拍卖、索罗模型的各种花样考法等。当时我选择这个老师,也是因为我希望我自己可以学到一些中高级的知识,很多其他的机构都讲的太简单了),其他学校的真题我只是听老师讲了一遍,听了北大的题目之后感觉果然上财的题目很简单,每种题型的思考结构老师也会给我们整理好,每一章节都有一些典型题目,只要把这些典型题目搞懂,考试考到这一章的知识就不成问题了。期间还和自己的研友模拟了三次,模拟题太难了,每次都只有110+左右,但是和研友一起模拟的感觉比自己做题的效率要高很多(感谢一下我的研友,别人监督我比自己监督自己更有效果,两年里两个人真的是在一起进步!)。2022年上财专业课有一道大题就来自平新乔,这道略微有点超纲的题目是我老师上课讲烂了的知识点!所以我觉得做一做平新乔的题有必要,我没有学平新乔(主要是自己学不进去了),直接看着我报班的老师讲了一遍课后题,听老师梳理了一遍之后,自己明显感觉通畅了不少,其中的大部分都还是能靠范里安的基础理解的。上财真题中的判断选择题量大,但是分值不高,重点在于大题,在这段时间就需要搞清楚每一章节的大题答题思路,整理出来,当天复习的内容早中晚背一遍或者多看几遍保证自己是真的会了。上财的小题,可能一开始做的时候宏观容易错,我的建议是把这些小题整理在一起,对比着看,可能会发现你都是同一个知识点在错,我摘了几年的错题,发现同样的知识点我仍然会错,自己强化记忆就好。同时,还可以看看宏观经济学流派的整理,因为有的选择考在什么什么流派下的情况,不同的流派结论可能不一样,要是学的有点昏这种题目只能瞎猜了。
12月份,继续做真题,这时候的状态应该是所有上财真题里面的大题都会做(哪怕你全会做你也会扣一点分吧),我前面的小题做的最好就是错6个,一般是7-8个,一战二战的小题都是这个水平,而且每次错的题还不太一样(小题太魔幻了),所以我觉得重点一定是大题。宏观的一些论述题,把它整理成→式的通路,

我每天吃饭和睡觉前都要看一眼这几页纸,确保宏观考到什么问题自己都有的写(bian)了。其实政治最后的简答我也是整理成几页小破纸,上面每一道简答就记几个关键词,剩下的自己连词成句,最后政治考的也比较好。
因为二战是在一战的基础上准备的,所以我建议一战的宝宝们:
在6月前把课本都过一遍并且完成课后习题;
暑假完成钟根元和胡永刚这两本习题;
9月份二轮复习时做平新桥的课后题;
10月份开始真题查漏补缺,可以两天做一份真题,第一天做题,第二天批改+纠错,更加重要的是把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以及它附近的知识都一起巩固一遍,早点开始真题就早点知道自己该复习那些内容,不要等最后匆匆忙忙做真题发现回天乏力了;
11月份开始冲刺,这个阶段可以直接翻看自己之前做的笔记,可以回忆出整个章节的内容和考点。
12月份重新开始做最近5年的真题,可以总结一下命题规律,自己预测一下考点(这样会学的更加认真一点),把最近五年的真题中自己不熟悉的部分整理起来,最后的十几天里每天反复记忆。
做题的时候不要追求数量,而是追求“遇到的题保证以后都会做”,时间也不要追求太长,我二战花了1000多个小时,但是只要开始计时了我就不动手机了,所以这1000多小时不是虚高是我专心的时间。

补充一下,最近很多24考研的学弟学妹私信问我报的班是什么,繁星老师微信是:yfxclub3260,我把我报的这个班的答疑QQ群放在下面啦~有什么问题的话都可以去群里问问老师同学,大家一起备考还不容易错过消息~

讲一下复试:
其实我今年还没查出来成绩的时候,研友告诉了我农经有60个人考(21年36人考),2.21号那一天上财的招生系统还有点卡,我当时就有点崩溃了——我觉得我连复试都进不了了,结果后来查出来分数竟然398,我太惊讶了。刚刚知道自己进了复试的时候特别焦虑,因为我觉得复试准备的内容那么多,但是考试只有20分钟,我怕在20分钟内不能完全地展现自己,刚出成绩那周每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还好我备考的时候加的好朋友多(我是那种特别爱水群的人,一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太爱聊天了,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二战的时候我的话明显少很多了,只和群友们比学习),好朋友给我推荐了学长学姐,人都超好,教了我精准的复习方向(不怎么看课本,主要看上财老师近几年的论文和大咖的论文,以及学术讲座)。我还看了腿姐和孔玮的复试课,孔玮老师准备了很多英语问答我都背了,但是考试的时候老师没问到,我只能捞到什么说什么了。在3.21号,我开始和研友模拟面试,一开始真的说的磕磕绊绊 ,后来说多了脸皮厚了就流畅多了。复试特别感谢帮助我的学长学姐以及和我模拟复试的研友!
我做一下自己的课代表:
①考研前一定要有信念感,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为了目标而努力。
②学习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一轮二轮三轮地滚这些知识点才会学透
③冲刺阶段整理自己的知识结构,把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按照关键词整理在纸上,经常地去看看,考前就看这些纸
最后,我想说,其实我不是很优秀,比我厉害的大佬有很多,谢谢你能看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