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禽兽不如。

其实啊,我一直觉得,所谓的社恐生物,是一种比人更像人的生物。
这里就拿我举例好了。
我这样的社恐生物,一个年近三十,但是与陌生女人交谈依然会出汗出到半秃的头发被汗液打湿以至于失去发型的人来说,作为一个有脑子的,具有强烈感情的,具有意志的人,是合格的。
但是人在成为人之前,应该是个动物啊。
让我先告诉各位,社交这并不是“人性”,这是“野性”。
我这样的社恐生物,不是因为人性不足而无法参与社交,恰恰相反,我是单纯的“野性”不足。
这也是很多人好奇,“为什么那种烂人都能找到女朋友我却不行呢?”的大部分原因。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放到评论最后来回答吧。
友崎君的这方面和我有些许类似,我们都并没有艰深到刻骨的理由来拒绝社会,也没有强烈的疾病让我们在生理或者心理上与社会格格不入,更不缺乏与人正常交际的思想道德基本水平。
但是因为存在顾虑,因为存在感情,因为被否定过,所以失去对人类社会的信心也是正常的逻辑。
然而就是这种地方,才正是作为人类来说,太像人了的地方。
太像人,以至于不像一个人类。
“人,应该做什么。”
在道德和法律的束缚下,在感情上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作为一个人来说背上了许多的负重,我拥有诸多顾虑,为他人考虑,为气氛考虑,为环境考虑,思考占据了诸多的过程,导致我发言瞻前顾后,导致我太过在意周围的反应,从而自己擅自亢奋又擅自失望,擅自胆怯擅自逃脱。
举个例子,第三集里和泉同学对话的友崎君,正是因为太过思考对话的内容,在乎对话应当蕴含的意义,在乎对话本身,变得瞻前顾后,结结巴巴,说了一些没什么意义的对话。
就在这时,大量的弹幕说“对方估计很尬吧”“脚指头都要扣到脚心了”“尬死了啊啊啊”“有同感了!”这种。
尬吗?当然尬。我看完直接出了一身的汗,空调都被我开成了冷风。
但是,我又觉得,我的思考,太独断了。
“我觉得尬,我觉得对方会尬,我觉得不好”,到这里其实是没错的,但是如果在后面加上一句“所以我不如不跟她交流”,那么到这里,就是社恐思维的形成了;而另一种路线,就是“所以我再努努力让我们的交流别那么尬”,到这里就是海王的思维形成。
那么,大多数人来说是什么样的呢?
“尬就尬呗。”
几次交流直接比较尴尬,然后另一个人会否认你吗?
或者说,几次交流都比较尴尬,你会因此觉得对方“不好”吗?
在这里,肯定会有因为交流比较尴尬开始嘲笑你的人是肯定有的,我打100%包票会有。
但是,我也同时敢打100%的包票,如果在这里开投票,“你会不会因为几次交流对方说的话比较尴尬,就嘲笑他?”选不会的要比选会的要多。哪怕是全部在心里投票,6.5:3.5的比例我认为还是有的。
到这里,各位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至于为什么我说太像人所以会成为社恐生物呢?因为许多正常的人类,他们在社交过程中,是具有正常的人类应该有的“野性”的。
让我们来看看,“野性”是如何教我们社交的。
鸟明白要唱的好听跳的好看窝也要装饰的好才能引来配偶;猴子会挑战猴王夺得与母猴的优先交配权;狗会在发情期不分目标的扑每一个他可能遇到的目标;猫会在发情的时候发出发情的叫声来吸引公猫。
他们不是在行动之前先考虑成功与失败与否才行动的,而是单纯的行动。
如果总结一下,动物社交中野性的部分就是:“社交是为了满足我们自身的工具,而不是社会给予我们的规则。”
如果到这里你能同意我的看法的话,那么之前那个问题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为什么很多烂人都能找到女朋友?”
“他不需要考虑自己烂不烂,他只要去不断地社交直到找到女朋友就可以了。”
所以我既要告诉你们,也想这么告诉自己。
“别考虑太多,找回自己遗忘的天性,用本能去社交,失败不是错误,成功更不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