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700二战美国海军驱逐舰模型产品指南(三)Goldplaters(下)——三个级别的重雷装舰

2022-05-30 22:38 作者:NocathySodak  | 我要投稿

        在上一篇专栏中,我们介绍了美国海军条约型驱逐舰中的前三个级别。虽然马汉级性能已经足够优秀,但美国海军还是对假想敌日本帝国海军驱逐舰的雷击能力颇为忌惮,因此以马汉的船体为基础设计建造了一批重雷装驱逐舰,即格里德利、巴格利和本汉级。这三个级别以装备了共计16根鱼雷发射管且能够达到38节以上的高速而闻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军巡洋舰自波特兰级起不搭载鱼雷兵装的短板,并在大战中忠实地诠释了自己的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模型公司JOY YARD已经放出了一长串卫星,宣布正在开发1/700比例的二战美驱系列。卫星链从条约型驱逐舰开始,到萨姆纳级结束,其中仅缺少了本森/格里夫斯级和部分改型。此外还包含了一艘护航驱逐舰,即大名鼎鼎的“战列驱逐舰”DE-413塞缪尔·B·罗伯茨(Samuel B. Roberts)。但是,考虑到国内厂家的过往事迹和产能条件,这串卫星能否落地、甚至是否只是噱头都说不准。只能说是有生之年了……居然还有人能想起来美驱这个题材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图片来自百度模型类新闻吧
原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7753466129

        下面就开始逐级介绍。由于美驱模型不多,故本专栏中将加入些许考证(顺带一提,目前中文资料很少讲清楚这三个级别的具体差异,up在此专栏中会尽可能带着说明)。 

1、格里德利级(Gridley Class)DD-380、382、400、401

        和一战中的维克斯级一样,由马汉级改进而来的新式驱逐舰也有伯利恒和吉布斯&考克斯两种方案(准确来说是因为1935年海军拨款中对建造速度快的有奖励,因此伯利恒争取到用自己的设计建造两艘驱逐舰)。伯利恒方案便是格里德利级,其船体相对更轻,第一批次在昆西船厂建造两艘,次年(1936)第二批次两艘则在旧金山船厂开工。

格里德利级四号舰,传奇驱逐DD-401莫里(Maury)。1938年8月5日摄于伯利恒旧金山船厂。格里德利级和其他两级的直观区别就在于烟囱形状,可以看出其烟囱主体较巴格利级略细,而纵向尺寸更长
1942年5月10日,DD-382克雷文(Craven)在梅尔岛海军工厂。远处是轻巡CL-7罗利(Raleigh)。这张照片质量极高,清晰展示了格里德利级的烟囱在左舷的形状。该级的烟囱由四根烟道汇聚而成,但是左右非对称。相较而言,巴格利级的烟囱形状是左右对称的。同时,该级的装填演习炮位于烟囱左侧,巴格利级则在右侧
格里德利的右舷视角,由于吊艇杆等杂物的遮挡,很难分辨烟囱基部的具体形状。另请注意,在烟囱左右两侧各有两个大号风斗,造型倒退了一个时代,在模型上也许可以用六分仪前无畏通用件里的零件来表现
格里德利级线图,烟囱形状在这一张更加直观。线图来自现代舰船杂志2021年第十期

        相较于马汉级,格里德利级取消了舰舯的主炮,增加了一座鱼雷发射管,烟囱合并为一座,看起来非常庞大。前部甲板室、主炮和桅杆则沿用了同一批下达订单的邓拉普级的设计。然而,伯利恒方案的轻量化结构以及战争前两年的连续运作导致格里德利级在烟囱附近的舰体上出现结构损伤(比如船体开裂),于是这四艘驱逐舰始终没能装上40mm博福斯高炮(大概是可以增加的重量都用于补强舰体了)。因此从1945年初开始,她们就远离了一线,终战后迅速退役。格里德利级被认为是失败的设计,但必须承认该级在战争中仍然有着精彩的表现。

        该级的模型目前为止只找到了两款老牌树脂套件,其一是飞龙工坊的树脂破烂,而且停产多年了。题材当然是莫里——美海军驱逐舰最高航速42.8节的缔造者,6中队11分队旗舰,维拉湾大捷的MVP,舰史包括且不限于马绍尔群岛、中途岛、塔萨法隆格、科隆班加拉、维拉湾、吉尔伯特群岛、莱特湾。最终获誉为战斗之星16+总统集体嘉奖,在二战美驱中并列第二(仅次于多一颗战星的奥班农——若不是格里德利级的先天缺陷导致莫里在1945年初就退二线,奥班农绝对拿不到第一)。

莫里套件的照片均来自测评贴http://www.modelwarships.com/reviews/ships/dd/dd-401/maury.html
虽然透露着一股原始的气息,但烟囱基部开的有那意思了。烟囱后部应该有左右对称的两座小甲板室(巴格利级在此位置只有个进气口),但是模型上没开出来
肥皂简直糊成一团了
这零件质量和仙女企划伯仲之间啊

        eBay上偶尔还有人挂飞龙工坊的产品出来卖,但毕竟年代久远,很难再看到了。此外,飞龙工坊的套件说明了要和P社美海军通用件搭配使用,当然现在已经有更好的补品了。

        有趣的是,另一款树脂套件是同样年代久远的Classic Warships的,除了说明书语言不同、树脂为黄色,以及兵装部分是金属制,内容物和飞龙工坊的完全一样。遗憾的是,Classic Warships这个牌子停产实在太久了,网上记录少之又少,甚至在scalemates上也没有列出几款产品。

CW版本,题材是格里德利,图片来自eBay

        Classic Warships几乎算是最初的树脂模型之一,后来包括Midship在内很多款套件都是对其再生产。飞龙工坊几款美驱的原型估计也来自这个老牌子。

        **请注意,虽然美国的Midship曾经出过一款1/700的格里德利,但其中的板件是巴格利级的,没有对应格里德利级的烟囱零件,因此实际上还是只有上述树脂模型。希望日后JOY YARD能开出令人满意的新套件。

Midship的格里德利,换汤不换药呀
JOY YARD的卫星用的照片:1937年5月11日,格里德利在缅因州罗克兰附近进行海试

2、巴格利级(Bagley Class)DD-386~393

        在1935年下达订单的剩余八艘驱逐舰使用了海军自己的原案,与格里德利级的主要区别是沿用了相当成熟的马汉级的动力系统,锅炉保持4座不变,但烟道布置发生变化,烟囱形状改为左右对称,史称巴格利级。本级由于舰体强度较格里德利更好,战时改装中在保留了全部四座鱼雷发射管的情况下仍装上了一座双联装博福斯机关炮,因此在44年末之后面对神风时能有一战之力,一直在前线打到终战。大战期间战殁3艘,为DD-387布鲁(Blue,于伦加角锚地遭遇战中被帝国驱逐“江风”重创后自沉)、391亨利(Henley,被潜艇吕-108击沉)和393贾维斯(Jarvis,萨沃岛海战后被鱼雷机击沉)。

1937年6月22日,巴格利在诺福克海军造船厂测试。由于尚未配备舰载艇,可以完全看清烟囱基部的构造。注意此时后两座鱼雷发射管上的防爆罩也未实装
DD-390拉尔夫·塔尔博特(Ralph Talbot)侧视图,此时其还未加装博福斯机关炮
1942年8月9日,布鲁正在转移萨沃岛海战的幸存者。结合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出巴格利级与格里德利级的另一个细微差别:舰桥两翼的防风挡板(就是凹进去看起来很有艺术感的构造)仅在正面装配,而格里德利在侧面也有
1942年2月25日,亨利在梅尔岛海军工厂,侧舷装上了深弹投射器(K炮)。她是珍珠港事件中第一艘向来犯飞机开火的美舰,单独及合作击落各一架

 

瓜岛阵亡二人组:贾维斯和运输舰AP-13乔治·F·艾利奥特(George F. Elliott)。被命中一发航空鱼雷的贾维斯艏部明显下沉,但仍能自航。艾利奥特则因火势无法控制被放弃。事实上,贾维斯的悲剧是一系列“巧合”导致的,她本有机会存活

       巴格利级的模型目前只找到了两款,其一还是飞龙工坊的树脂货,没有什么可说的。

题材是命丧江风之手的布鲁,有理由相信这一款也有Classic Warships的原型
这说明书确实很有年代感了。以上两张图片均来自eBay

        相比之下,比较常见的巴格利级模型是Midship出的亨利。这套板件里包含大量通用零件,于是乎Midship的四盒重雷装舰模型的板件事实上是一模一样的。

遗憾的是在这个系列的封绘中也没能准确表现重雷装舰的烟囱形状
B板件,即船体部件。这个板件似乎有点先天缺陷,基本都有香蕉,船体两头翘。A板件是通用件,和马汉级里面的一样

        Midship射出件的一贯风格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零件开得像那个样子,但又不准确,而且还有很多短斤少两的地方。比如说亨利的这套板件,就缺少了一些巴格利级必需的部件。其他还有些Midship的固有问题,在上一篇专栏里已经挑出来讲过(巴格利级和马汉级有些零件是共用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重雷装舰最重要的识别特征,大烟囱

        上图是巴格利级的烟囱部件(7、8、10),对半开,加个烟囱帽。烟囱环筋位置不太对,烟囱帽形状显然也有问题,不过根据左右对称的结构和前后四座烟道来看,这确实是巴格利级的部件,不适用于格里德利级。实际拼装起来之后,烟道中间有一条巨缝(应该是为了方便桅杆的装配),得用补土填上一部分。另一方面,巴格利级的烟囱正下方有一座近似于方形的甲板室,但是Midship没有开出来。

DD-388赫尔姆(Helm)的舯部特写,摄于 1942 年 2 月 25 日,梅尔岛海军造船厂

        请注意上图中烟囱右侧的装填演习炮,其实是个简化过的5吋炮炮身,算是美驱的标配,但是Midship的产品里完全没有这个零件,现在市面上也没有相关补品,做的时候要注意下。此外Midship的甲板室、炮座位置都有点问题,如果追求完美的话实际上手时要自己调整,好在原模光光的甲板这时反而成了一种便利(这样一来添加蚀刻片等补品也很方便)。总体而言Midship的这套板件作为巴格利级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目前,美国的补品商kraken hobbies推出了系列巴格利级用的3D打印改造套件,就官方图片来看效果还是挺不错的,但也相当贵,且国内没有代理商。个人建议可以等等JOY YARD的新消息,毕竟现有的老套件性价比真不高。

JOY YARD的卫星用图:1944 年 4 月 28 日在梅尔岛附近拍摄的赫尔姆,其时该舰正在接受大修。迷彩型号是MS31/1d

3、本汉级(Benham Class)DD-397~399,402~408

        本汉级驱逐舰直接由巴格利级发展而来,将原有四座锅炉换为三座功率更高的型号,缩小了烟囱的构造,并在烟囱后方增设了一座较大的甲板室。武器系统方面,本汉级统一了炮塔座圈,使全部四门主炮都可以装备装甲炮塔。其他和巴格利级基本一致。本汉级的烟囱截面是椭圆形的,这种圆润的造型是吉布斯&考克斯设计局的特色,在日后的格里夫斯~基林级舰队驱逐舰上都能看到。

1943年2月6日,DD-407斯特雷特(Sterett)在梅尔岛完成大修。此前该舰在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受到中度创伤。圆圈内是改装中加装的SG雷达和BL敌我识别天线,桅杆顶部是SC雷达天线。和这张照片清晰展现了本汉级烟囱的截面形状。此外,可以看出该舰已经拆卸了左舷机动小艇以节省重量,这是战前设计的美驱改装时的标准操作(当然也可能是拆右舷的)
从侧方观察本汉级的烟囱——这张DD-406斯塔克(Stack)的照片摄于1943年3月19日,地点同样在梅尔岛。总体而言该级的烟囱有点类似西姆斯级的,不过烟道和烟囱帽的细节都有差异。图中圆圈内是架设于甲板室之上的走道,桅杆顶的雷达不同于斯特雷特,是SA型

        本级和第二批次格里德利级同属1936年度计划,共建成10艘,大战中损失2艘,为DD-397本汉(瓜达尔卡纳尔海战第三夜被帝国驱逐“绫波”重创,次日下午因损管不力被迫放弃)和405罗温(Rowan,1943年9月11日被德国鱼雷艇S-158击沉)。事实上,从本汉级开始,条约型美驱的标准排水量就超过了1500吨。        

战前的罗温,此时两座后主炮还没有装上炮罩。本汉的照片下面放出

        在建成的10艘当中,建造于新泽西州联邦造船厂的前三艘(DD-397~399)拥有较圆润的通风口(如下图所示,位置在舯部甲板室上),后面7艘相对位置的造型则要复杂一些。

1941年12月,本汉与航母企业一同补给燃料。上面说的通风口位于照片最左边,就是舯部甲板室上面的五个圆脑袋。在开战初期,仅凭黑白照片很难判断美海军的这种纯色涂装究竟用的是海军蓝、深灰还是海蓝

      

1944年5月5日,斯塔克在梅尔岛,涂装变更为MS32/11d。注意舯部甲板室上的通风口——圆脑袋变方脑袋了

        与巴格利级不同,本汉级往往从42年早期开始就撤掉了半数鱼雷发射管,节省重量用于在后部甲板室上加强防空火力,也因此该级至战争后期均装备了两座双联博福斯。此外,除前两艘(隶属于6中队)一直在太平洋作战外,战争初期服役于大西洋的后八艘舰(隶属于8中队)均为3、4号主炮分别加装了顶部敞开式炮罩和全封闭式炮罩,用于防止主炮在北大西洋的寒冷气候中结冰,是美驱中实现了全部主炮封闭化的最老的一个级别。其中DD-399、406~408在1942年中转入太平洋并接受防空强化改造之后都拆掉了后部的两座炮罩。

留在大西洋的DD-402~405一直保留了后部炮罩——图为1945年1月19日,DD-404莱茵德(Rhind)在缅因州海岸进行鱼雷演习。照片摄于VJ-15中队的飞机

        上文已经提到过,Midship出过该级的模型,然而内容物除了说明书之外和巴格利级完全一致,问题非常严重。题材有两款,分别是本汉和斯塔克。

1942年4月,参加杜立特空袭的本汉
1942年2月6日,本汉在梅尔岛外海。在这段时间该舰舷侧的涂装确实有上下两种颜色,很可能是MS12(水平表面20-B甲板蓝,垂直表面为舰体下部5-S,下甲板以上5-O海灰,射击指挥仪以上5-H),但没有明确记载,目前只知道其战沉时的涂装是MS21。这张照片也是JOY YARD所选用的卫星图
大约1943年的斯塔克

        Midship最大的毛病还是出在烟囱上——这开的什么玩意啊,压根就不是任何一级美驱的烟囱嘛!完全没法用,只能找补品或者自己搓了。

看起来甚至有点鬼畜(零件号33~35),旁边那两根编号36的棍子则是奇长无比的“5吋炮炮管”

       

仍然是1944年5月5日在梅尔岛维修的斯塔克,画面右上是浮船坞ARD-11的艏部。在此照片中,可以辨认出本汉级烟囱正后方的甲板室(上面架设着厄利孔平台),以及舯部甲板室与后部甲板室之间的装填演习炮。该舰配备的救生浮标收纳篮(右下部博福斯炮位前面挂着的东西)不是通常造型,似乎是几根棍子拼起来的

        如果要列举Midship中开少开错的部件,只能说不胜枚举,原件拼起来简直不能叫做本汉级,很难把所有问题都讲清楚。在这里讲几个美驱常见的:1,舰桥窗户的形状;2,防浪舷墙的长度和位置;3,高射炮破片防护板的形状和位置;4,舰体舷窗封闭的情况;5,深水炸弹配置;6,包括机关炮、雷达、救生筏在内的小型舰载设备的具体装备情况。以上几点各舰各时期都可能不同,若想要考证严谨,那么选择题材和实际制作时务必留意。

        目前美国的补品商Model Monkey出了一款3D打印的本汉级烟囱,外形大差不差,稍作修整可以用。只是买起来不方便。与巴格利级一样,另一家补品商Kraken Hobbies也出了几套本汉级的3D打印套改,不过考虑到原模水平和价格因素,同样不推荐。

Model Monkey打印的烟囱,烟囱帽少了纵向两道,另外烟道基部形状有点小错,不过实际做好之后不容易看见

        今年3月Kraken Hobbies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斯特雷特,包括树脂船体、全套3D打印零件加蚀刻片,开发的很用心,但官方号称只会小批量生产,第一批上市后没两天就卖光了,至今也没见到补货。售价59.99美元,还算是可以接受的价格。有购买意向的话可以至其官网上持续关注。

封绘照片:1942年12月4~6日,斯特雷特在珍珠港接受维修,之后前往梅尔岛大修。此时该舰的涂装是MS12modified,大修后改为MS21。四号主炮附近的船舷上可以看到临时打上的方形补丁
官方的预告图。此处三张图片均来自其官网https://krakenhobbies.com/
零件一览。该套件的蚀刻片和水贴都包含所有10艘本汉级的差分素材,很实用。3D打印部件则和该品牌此前推出的系列套改大同小异

        斯特雷特也算是太平洋战场上的名舰,隶属于8中队15分队,参加过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和维拉湾海战等著名战役,终战时共获得12(一说13)枚战斗之星和一次总统集体嘉奖。上上个时代的飞龙工坊亦开有该舰的树脂模型,业已停产多年。

照片来自eBay
飞龙工坊的说明书,此套件表现的是斯特雷特1942年早期在大西洋作战时的状态,其时该舰的涂装虽然也是MS12modified,但具体图案较转入太平洋之后更为复杂

        至此这篇专栏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一篇专栏将介绍两级驱逐领舰和最后的"Goldplaters"西姆斯级。

        本专栏中的模型产品图片出自https://www.scalemates.com/(各品牌官网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查到),http://www.modelwarships.com/及各品牌官网(板件照也有自拍的),历史照片来自http://www.navsource.org/,考证参考了http://www.navsource.org/,http://www.shipmodels.info/mws_forum/index.php,https://www.destroyerhistory.org/,https://www.history.navy.mil/,tincansailors.com和国外历史考证书籍Squadron Signal-Warships,The U.S. Destroyers: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及Navires & Histoire Hors-Serie 032(2018.02) - Destroyers of the US Navy vol.2 - From Farragut to Sims,Inter-war Constructions(线图均来自于这些书)。上述网站和资料较本专栏内容更丰富,有兴趣可以自行阅览。列出的模型产品除标明停产、绝版或特殊购买途径外,均可在淘宝上找到。希望本专栏能为模型爱好者们,尤其是美舰党提供切实的帮助。 


1/700二战美国海军驱逐舰模型产品指南(三)Goldplaters(下)——三个级别的重雷装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