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4.4.3 农业危机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3、农业危机
农业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农业生产过剩所造成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也同工业的生产过剩一样,只是比较广大劳动人民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显得相对的过剩。这种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也具有周期性,同时它的周期也在不断的变化。
可是农业危机也具有不同于工业危机的显着特点,这就是农业危机的周期,比之工业危机的周期,通常都比较长一些,带有持久性。工业危机一般持续一、二年就过去了,农业危机却要持续七、八年甚至一、二十年。它所以具有持久性的原因是:第一,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租佃土地的农业资本家,纵然在农业危机的时期,仍须按照租约缴纳一定数额的地租,于是在农产品跌价的情况下,他们的利润甚至资本都遭受地租的侵蚀,使他们缺乏更多的力量来从事改进技术设备和降低生产费用,以摆脱生产停滞的状态;同时地租的存在,抬高了农产品的价格,增加了销售的困难,必然延长危机的期间。第二,农业落后于工业,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阻碍着资本的自由流入农业部门,使得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经常处在低于工业的状态,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比工业小,因此农业不容易像工业那样,把大规模更新固定资本作为加速渡过危机和萧条的物质基础,遂使危机的时间不能不持久。第三,农村中还有大批从事小商品生产的个体农民,在危机发生时,虽然农产品价格跌落,但他们为了维持自己最低限度的生活,忍饥挨饿,辛勤劳动,力求维持原有生产规模,这就更增加了农产品的生产过剩,使危机难于减轻。
农业危机往往同工业危机交错结合,互相影响,形成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全面和长期的特种萧条,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即是如此。农业危机主要的重担,落在基本农民群众身上,使得他们工资下降,大批失业,陷于饥寒交迫的苦境。同时由于农产品销售的困难和价格的下跌,加速了中小农民的破产和没落,扩大了阶级分化的过程。它对于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生产的影响也非常巨大,使得大量农产品被销毁抛弃,播种面积迅速缩小,农业生产力受到强制破坏,充分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益趋尖锐,促使农民群众愈加觉悟到只有与工人阶级结成牢不可破的同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使自己免于农业危机的威胁,获得彻底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