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 能不能把玄武门大街通过瀍河的桥命名为九龙台桥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的第七十五篇
洛阳道南路更名为玄武门大街,规划为红线宽度40米,向东向西延伸,成为横贯洛阳的东西大道,沿道南路向西下穿王城大道至涧建滨北路,向东过环城北路、九龙台街、启明路、瀍河洛阳机车厂延伸到高速公路。规划已经被市规委会审议并通过。起名玄武门大街,与洛阳隋唐时的宫城区有关。玄武门是洛阳紫微城的正北门(后改名为神武门),是天字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之一。应天门是紫微城的正南门,玄武门南北相望,二者相距约1300米、正好就在道南路附近。未来,我们下了火车、出了火车站、穿过玄武门大街、进入市区,就如进了皇宫一样。
不知不觉我在九龙台附近生活了近四十年。不得不在九龙台街消失之前、拍些照片留下一些儿时的片片记忆。九龙台西望洛城,南俯洛水,北视邙山,洛河与瀍河的交汇处,是兵家必争之处,这里是洛阳城一军事要地。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蓄意簒汉自立.引起诸侯们的不满。为此他在全国广招贤才能人,并在瀍河以西修建了一座高三丈,长宽各二十丈的阅兵台,即后人称为的九龙台,并在台的南边开辟了广阔的练兵场,每天操练兵马,用以防备诸侯的讨伐。明代时,明太祖朱元璋的庶廿五子伊王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安放在此处,塑九条金龙守护龙牌,故称此为“九龙台”。明代来洛或路过洛阳的官员都要到此参拜,见牌如见皇帝。九龙台虽然历代修茸,但不断遭到破坏,清时为关帝庙,台上有山门一间,舞台一座,大殿和后殿各3间,殿内塑有护法四大天将和关公像。1909年12月,河南府火车站【后改名洛阳东站】在九龙台北五百米的地方开通,洛阳城中一些大的货栈和大商号纷纷将铺店搬迁到车站一带经营。1910年,九龙台附近创办“福音”教会医院。1911年,创办“圣心”教会医院,这二两所教会医院就是现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九龙台上部分建筑这时也变成了娱乐场所,高挡茶社、青楼妓院。解放前是戒烟戒酒的地方,有人住着。在解放战争中,据守洛阳的206师师长邱行湘把九龙台挖成防御工事。由地下直挖到上面,全部挖空,分修了碉堡,能上能下。解放以后,因九龙台在战争中损坏严重,在建设过程中被全部拆除,遗址也无痕迹。
五十年代后,九龙台附近有洛阳中药材、土杂、化工仓库。2000年前后,随着,洛阳第一人民医院迁往中州路,几家仓库的拆迁,高楼大厦的建起。如今的九龙台街仅剩可怜的半条街了。随着玄武门大街的建成,九龙台会不会完全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