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视频搞懂中国经济底层制度设计,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进程

这是我看了中国经济底层制度设计视频,而绘制的思维导读。其目的主要是帮助我自己厘清财税制度改革的来龙去脉,时间线。
视频看过和自己梳理后,我认为主要的逻辑及事务发展的轨迹: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管得太严,现在需要开放,既然要开房,就不能限制那么多。。。由于人性,只有和自己息息相关,才会付出十二分的努力。于是小岗村给了个参考可行的样本,大包干。于是中央就给地方政策,你也自己去搞,给我上交一定比例就好。
于是地方就开足马力,特别是广东等沿海省份,区位优势,经济增长就特别快,由于上交比例是固定的,每年能够自我留存就比较多。但一些西部省份,就比较老火了。中央呢,全国一盘棋,都是孩子,你富孩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总不能让穷孩子穿不好衣服,吃不好吧。但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一摸口袋,没钱。。。这就比较尴尬了。
莫得办法,想来想去,之前那种包干模式,还是不行。总不能越往下走,爹妈越来越穷,到最后完全吼不住了。怎么办,必须的改变财政收入模式,于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来了。
分税制改革之后,央妈一摸口袋,越来越饱满,感觉真心不错,有了钱,西部的穷孩子可以照顾了,家也能够修建得越来越漂亮了。
你央妈是有钱了,但事情还得孩子们去干啊。加上你央妈规定了,儿子也得和孙子分成,孙子也得和他儿子分。怎么搞?一般只有老子指挥儿子的份,儿子一般只有干活的份。于是乎,财权层层往上收拢,事权层层往下压咯。这样一来,当年土地出让金留给地方,分税制改革所留下的口子,就被倒腾起来了。
.......于是乎,土地财政就来了。房地产就来了,经济也快速腾飞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