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门源流考
三一门源流考
鉴于《一人之下·设定集》中并未对陆家人的出生地有做过任何明确表明,笔者暂时推论陆家应在江南地区。 如有新证据,欢迎反驳。
笔者考虑到陆瑾拜师三一门,陆玲珑又被藤山派青睐,笔者有理由相信陆家的所在城市应与这两大门派相距不远。特别是三一门,在1944年之前的战乱年代,父母在不远游,陆瑾天资卓越,即便拜师也应该不会跑太远,否则,若是陆家属于北方家族,即便是陆家老太爷做寿,三一门门长左若童和天师府天师也无法亲身前往贺寿。

同理,陆老太爷做寿期间,中原门派(少林、武当、形意等)均未有掌门级人物出席,即便有北方门派出席也多为弟子一级人物,如燕武堂的刘得水、东北关石花等人。
古代大户人家做寿,平日交集较多的其他大户一般都会由家主级别的人物,亲自登门拜寿(前提是拜寿者年纪、地位不能比寿星公更大),如果路途遥远,那么往往都需要由族中比较优秀且有一定渊源的晚辈代替家主前往拜寿,以示礼数周全。

现实世界中的三一教。
三一教(又名三教、夏教)是一种产生在明代中后期,盛行于明末清初,至今仍在福建、台湾两省部分地区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流行的民间宗教,为福建莆田人林兆恩(1517~1598)所创。
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世称“三教先生”,教徒尊为三一教主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嘉靖十三年(1534),林兆恩补邑弟子员,入县学。嘉靖二十五年(1546)乡试不第,遂摒弃科名,致力于心身性命之学。久之,心有所悟,以为儒、道、释“其教虽三,其道则一”,于是创立“三教合一”学说。而东岩山报恩寺前这“宗孔祠”则被世人称为“麟山祖祠”。

九序心法 同属道门
三一教的九序心法可以说是明代三教合一内丹理论的典型代表。
在传授九序心法之前,要求门徒以儒家的纲常伦理实践为立本工夫,先尽人道,再求修圣登真,类似于道教内丹法的“筑基”阶段。尔后才授予九序心法,从一序至七序吸收了儒家的志一动气的原理,运用佛教的“观想”方法,全面继承道教内丹家的以神为用、养神炼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理论,顺序渐进,不断深化,以达到所谓神气互凝,性命合一,结成阳丹,脱离生死的目的。九序的“虚空粉碎,以证极则”实际上是佛教的撒手功,与“无余涅槃”的精神境界相仿。八序的“超出天地,以身太虚”是道教的结成阳丹向佛教的无余涅槃的过渡。
龙江之学,以儒为表,以道为里,以释为归。——明·顾仲恭
兆恩之教,儒为立本,道为入门,释为极则。然观其所得,结丹出神则于道之旁门为庶几焉。——清·黄宗羲
其(兆恩)言金丹之诀,有九序,实与《参同契》相发明。——清·郑王臣《兰陵诗话》
其说乃系道教七、八分,佛教二、三分,而以儒教饰其表面。——日本·小柳司气太

主修性命而弃符箓
相比上清派的主符箓,林兆恩本人对道教符箓不但不感兴趣,甚至还予以严厉批评,如对于“法术”,林兆恩认为:“若后世梯剑履火诵咒书符,自以为法,自以为术,而非圣人之所谓法所谓术也”。对于“符箓”,林兆恩则认为:“诣道坛受符箓,驰志于死后之富贵,亦甚惑矣。以私心而慕至道,真堪发一笑。”
林兆恩继承了道教内丹的基本理论,认为人的“性命”是从无形无象的太虚中来的,人始生时,“性”与“命”混而为一,?地一声,“性命”便开始分离,演化为“精、气、神”,即所谓“性则寄之于肉团心里,即名曰神;命则寄于脐于肾,即名曰气曰精”。精、气、神各立一位,以“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的顺序衍化,“性命”就会随着人的躯体的死亡而消失。要使“性命”长存不灭,就使精、气、神的衍化顺序逆而行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因此,他主张以人身为丹炉,以精、气、神为修炼对象,以九序心法为方便之门,循序渐进,才能使“性命”重新混合为一而复归无形无象之太虚中,与太虚共存亡。

三一教版“逆生三重”
林兆恩对生命的来源和归宿也颇为关切,认为人的形骸有生有灭,但主宰人的形骸的“性命”却可以不生不灭。在他看来,“性命”来源于超越万有的“太虚”,其特性自然也是“虚空”,所谓“我之本体,其太虚而太空者乎?惟其太虚而太空,故能运虚空”。但由于人出生后,迷于外物,失去虚空的本体,“性命”也就分离,并随着形骸的死亡而消失。
林兆恩的“性命”是不是很像“先天一炁”?
林兆恩认为,要使“性命”永生,必须依据九序心法的工夫,经由戒慎恐惧的内心省察,循序渐进,不思超越自己,逐步排除蒙散虚空本体的功名富贵、声色臭味的欲望,进而摆脱人体形骸以及天地、太虚的束缚,使心之虚空的本体与宇宙万有的太虚本体相契合,使“性命”回归到不生不灭的太虚中去,这样,“性命”就能超出形骸、天地,甚至太虚而常存不灭。所以九序心法的核心,是围绕着恢复心之虚空本体而展开的。
“九序心法”是不是很像“逆生三重”?
心也者,人之丹也,物而霾之,则心不丹。故炼丹也者,炼之无所炼,以复其心之本体,天命之性自然也。——林兆恩

逆生三重内丹术
笔者曾与几位全真、正一的高道私下探讨,三一门的现实原型是否就是“三一教”,这个自明代发迹,清末鼎盛,流传在福建两广地区的地方教派,和米二设计的三一门是否可以视为原型。
而三一门的逆生三重功法和三一教的九序心法又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其实三一教的九序心法和其他的内丹修炼法门在路径是不一样的。
一般的内丹术是以精,气,神,从精到气,从气到神,再合道,也就是常说的百日筑基、炼谷化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练虚合道几个阶段。

而三一教的九序心法则是逆着来的,传统的内丹术都是从有到无,三一教是从无到有。从虚到神,由神到气,最后从气到精。九序心法和传统内丹术相同的地方,都是循序渐进的,分三个步骤,但九序心法没有了百日筑基这个过程,而是直接就是第三重炼精化气。
三一教认为人的性命是从宇宙太虚来的,后面划分为精气神三重,以从虚到神开始衍化,但是炼还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本质上还是最求修行人的性命双修。

但这个修炼的过程之所以入门极难,在于其他内丹流派的练炁士在入门时,精气神是有的,虚是无的,从精气神开始练肯定是最好的,最入门的,同样也是最传统的性命双修。但三一教则是从虚开始练,从一个模糊的“无”这种概念开始练,没有合道,只有还虚,九序心法就是把人给练成虚,练成本源。
当然这种内丹的修炼方式也不是唯一的,在上清派的内练里面也是有类似逆生三重的内丹法门,可惜已与明清时期失传,后三一教的九序心法则相当程度上借鉴了。

三一门建筑考证
笔者查阅了相当数量的佛道庙宇,始终没有找到完全符合三一门山门造型的真实案例,笔者仅将相对造型类似的几座庙宇罗列以下,供各位读者见仁见智吧。
如果有能够找到对应原型的道友,务必在评论区让笔者涨涨见识。

据知友 @黎庭云 的进一步辨识,三一门的原型应该是荆州玄妙观的三天门。

左若童疑案
米二在漫画中透露了一个重要的细节:

这句话的意味着,哪怕口口声声说知晓当年左若童死亡事件的全性苑陶、梅金凤二人,恐怕都并非当年事件的亲历者,而是通过无根生、高艮、苑陶父亲等人的转述得知。
转述和亲历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转述者往往会顾忌某些利害或是立场问题,转述事件时往往都会不自觉的,把一些现实中发生曾过的小细节隐去不说,甚至扭曲表述。自古三人成虎,转述的事件往往都会与现实有不小的偏差。


考证不易,跪求点赞!!!关注!!!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