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 斯捷奇金
种类:自动手枪
国籍:苏联
服役时间:1951
服役单位:苏联、俄罗斯、俄罗斯军队、(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联邦保卫处、俄罗斯内务部、俄罗斯国家卫兵
参与战斗:安哥拉内战、莫桑比克内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后冲突、叙利亚战争
设计者:伊格尔·雅科夫列维奇·斯捷奇金
设计时间:1948
制造厂商:VPMZ
制造时间:1951-1958
质量: 1.02 kg(空枪) 0.2 kg(20发弹匣) 0.56 kg(枪托)
长度: 225 mm(无枪托) 540 mm(加装枪托)
枪管长度:140 mm
高度: 150 mm
弹药: 9x18 mm PM
口径: 9 mm
运作方式:自由后座
射速: 700-750 RPM(全自动) 40/90 RPM(半自动/全自动实际射速)
枪口初速:340 m/s
有效射程: 200 m
弹匣:20发弹匣
瞄具:开放式机械瞄具(25 m、50 m、100 m、200 m设定)
斯捷奇金自动手枪(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Пистолет Стечкина)(即АПС(APS),GRAU代号56-A-126)是苏联的一款自动手枪,为伊格尔·雅科夫列维奇·斯捷奇金(И́горь Я́ковлевич Сте́чкин(Igor Yakovlevich Stechkin))于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设计,与马卡洛夫一同于1951年服役。其被用作战斗士官与特殊部队的士兵的佩枪。
APS由斯捷奇金于1948年在14号中央设计局(ЦКБ-14(TsKB-14))设计,第一把样枪在1949年完成,在该设计通过、经厂方和军方测试与一系列改进后,该枪进入军队服役。APS具有能让发射模式在半自动和全自动间切换的快慢机。
苏联军方认为马卡洛夫手枪满足不了在作战时无法仰赖自动步枪或卡宾枪的军官、特殊部队与载具组员遭遇战斗时的自卫需要,斯捷奇金因而被派发到他们的手中。但在实际作战中,APS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使用枪托时的不便、过大的尺寸与全自动模式下较大的后坐力,此外角度过小的握把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也对应急射击不利。有很多使用者认为,它的尺寸过大而不适合日常携带,而APS手枪的使用者也应携带4个备用弹匣(各20发),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负担。由于这些因素,APS在1958年停产,并于1960年代在红军中大部分退役(除了特殊部队、使用RPG的掷弹兵和通用机枪手们直到1980年代才停用该枪)。
同时由于它具有比马卡洛夫手枪更好的精度、更低的后坐力、更小的枪管震动与更强大的火力,它继续在克格勃(KGB)人员与苏联中央情报局(GRU,勿和美CIA混淆)的战斗人员中服役。
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犯罪率,内务部在1980年后半到1990年代期间提出对比起现役马卡洛夫手枪更强大武器的需求。由于当时苏联警用冲锋枪还未开始生产,APS作为可接受的替代方案在内务部短暂服役了一段时间,不过在这之后,与其它采用同样9x18mm口径的苏联/俄罗斯冲锋枪相比,APS仍被证明在现在的执法部门中受到一定程度青睐。
苏联解体后,APS仍出现在一些小型区域性冲突中,至今也作为那些在叙利亚执行任务的俄罗斯飞行员的配给手枪使用。 斯捷奇金自动手枪在设计初时本来是被设计发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然而由于当时苏联军队打算换装新的9×18毫米马卡洛夫手枪弹,故设计者斯捷奇金便把他的手枪改为9×18毫米口径,以符合苏军的要求。 在1951年,斯捷奇金自动手枪与马卡洛夫手枪被苏联军队制式采用,以取代过时的托卡列夫TT-33手枪。
斯捷奇金自动手枪是一种使用简单的反冲作用机制运作的枪械,它是一支全自动手枪,用户可透过滑套上的选择杆来选择全自动或半自动射击,其载弹量为20发,板机为双动式。当使用点射或全自动射击时,用户需把一个木制枪托加装在手枪的握把后面以降低其后座力。否则,它将会变得近乎无法控制。 该枪的木制枪托其实也可兼作枪套的用途,手枪在不用时能够收藏在里面。这种设计跟德国的毛瑟C96手枪十分相近。
斯捷奇金自动手枪的出现旨在为了向苏联军队的炮兵、坦克兵和空军机组人员提供一支有效的手枪作为防身武器。作为一支手枪,斯捷奇金自动手枪是较重的,而在加上木制枪托(很少安装在枪上使用)后更会显得明显笨重。这使该枪后来从现役武器中撤装,并被火力更强大和更有效的AKS-74U短管突击步枪所取代。不过直至现在仍然是一些苏联继承国的特种部队和执法部队的其中一种常用手枪,在军队中仍有库存。但基于现代化需求,许多使用该枪的士兵和执法人员都以战术枪套取代了原有的木制枪套。

以上资料取自百度/360浏览器/少前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