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诸子百家之道家简述:被“宗教”的追寻自由者们

2023-05-20 21:26 作者:自由派的梦  | 我要投稿

诸子百家之中儒家以维系统治为己任,墨家以推翻统治为己任,故而其学说影响都极为深远。仔细了解起来也会觉得这两家的思想基本走的是对冲的路线。

而在百家之中有一家学派却极为特殊,走的思想路线也十分有趣。

要知道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学说的发展和存在价值都是为了统治者服务。即他们的学说都以满足政治需求为先。然而道家的学说在老子、列子、庄子的传承之下却走出了另外一条道路。

如果说儒家和墨家重点都是在寻求一个极高的政治目标,那就是稳定和平的社会制度。

那么道家的思想却极为特殊,它整个核心就如同那个字一样令人诧异,那就是“道”。

什么是“道”,这个问题恐怕年轻时的孔子和墨子都没有思考过。他们只是看到社会疾苦,天下纷争所有试图通过自己累计的经验来为这个社会“治病”。

而老子却在思考另外一个层次的东西……

如果说墨子是从现实的角度观察到这个社会缺失的问题,那么老子就是从时间角度上看到了历史的反复与教训。

诸侯深藏野心,庶子渴望权力,王室大权旁落,一切都像极了那个被周王室推翻的王朝。老子曾经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其所看到的藏书恐怕也是多到一个层次。再看完了那么多书之后,他并没有在这其中找到拯救时局的方法。

因为他在思考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虽然他最后有没有找到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却用自己的思想去试图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法则叫适者生存。意思是只有适应了自然界的变化,生物才能有活下去的可能。这是从物种延续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在这个能延续下来的物种所形成的社会形态中,胜者生存方是唯一的规则。

老子根据自己不断通过阅读累计的知识和经验找到了一扇门。

这扇大门之后就是他想要的答案。

他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其运行的规律和制度,生老病死,春去秋来,王朝更替,人心变幻。他认为促使这一切发生改变并且不断轮替的潜在动力就是那所谓的道。

它,没有实体,不是实物,充满了虚无,却又影响着现实的变化。

它,极为庞大,涵盖所有,无所不包容,却又难以看到它的面目。

在老子看来,不管是自然也好,社会也好,其存在且能运行下去的原理正是因为那个他们看不见的道。每个人所看到的道是不一样的,并不代表道就是什么样的,它只会因为不同学识的人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老子并没有给道定下一个明确的标准,而是以引导的方式将它呈现出来,让后来者们自己去领会。

自然能够包容万物,万事皆有发展,是道的根本。

这是老子的观察,也是老子的结论。与其说老子创造了道的概念,倒不如说他通过对世界的观察去寻找其发展的内因并将其命名为道。

就好比人们渴望好吃的食物,就去试图创造美食,各种尝试,各种结果,最后衍生出了一门名为烹饪的技术,这,就是道。

就好比庄稼地里因为干旱缺水,人们试图去改变现状,发现可以挖井取水,于是乎他们用自己的尝试和累计起来的经验解决了灌溉,这也是道。

王朝更替,国家兴衰也是因为道的缘故。

那么作为统治者要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毕竟统治者们都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延续,谁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兴旺起来。

老子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方法,而是扔出了一个概念。

既然这世间万物的运行都有道的支撑,那么作为统治者如果掌握理解了这个道,也就了解了这世间万物。

那么其他的还重要吗?

就像你在炎炎夏日之时得到了一瓶冰可乐,你还会去渴望别人手中那晒得有些发烫的西瓜吗?

所以对于老子而言,他以“道”为概念,去阐述了治国的理念,去发扬了它的思想。那就是让一切都归于道。而这个道却极为特殊,它不是一套成熟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状态,一种名为朴素的社会理念。

它就如同一个强制的重启按钮,让一切都重置回归到最为原始的生活状态之中。那是最接近道的状态,也是最接近自然的状态。

究其根本,老子看到了隐藏在万事万物背后的规律,却发现用不了。很简单,生产力的限制约束了他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也限制了他的思想。

数千年前的他可曾想到人类能在未来的某一天飞向天空,甚至宇宙。只能依据目前能观察到的实物,他便认定这世间万物的存在有一个原理。

这是人类对起源的探索,对世界的问询,也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哲学思想。

那么老子的思想核心有问题吗?

如果根据他的想法,统治者们如果能够具备极高的德行素养,那么在当下农耕社会的体系之中确实可以形成一片和谐景象。

但这里的前提是,统治者们都能理解他的思想并且愿意遵循。这其实是诸子百家都会遇到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学说都是在假设环境下无懈可击。

只要,你按照我的想法来,便能怎么怎么样……

正是因为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这些假说都有着极好的未来前景却没有一个能够实现。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统治者们需要的只是一件知识工具,而不是一群爹妈来教育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正如上文所说,老子只是打开了那一扇门,提出了“道”的概念。在此之后,列子,庄子等一片先贤根据老子的思想,或继承,或创新,从而逐渐演化出各种学说。

因为对道和无为的理解不同,所以在此学派下又划分为不同派别,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重心也不同,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等。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每篇每个学派各不相同各,都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经过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等政治摧残后目前能够被世人所熟知的有三派,分别为:老庄之学,黄老之学,杨朱之学。

其中黄老之学与老庄之学都在后世发光发热,暂且不表,而杨朱之学由于内容独特因为没有在之后的时代中复起。

这里我们就聊一聊杨朱之学,其学派则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不与物往以不染物性,无为以两不相累,两不相扰。

虽然杨朱的想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却是一次认真的对社会局势的思考。如果他具备一定的武力或许说不定真的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

可以说当时的学者们都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提出了无数社会运行的模型。可惜他们没有足够的武力故而模型只能是模型。

随着时代发展,道家随着政治需求衍生出了道教,两者既有关联也有区别。道家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至于“道教”,则是一种宗教实体。

但无论是哪一种其源头都离不开那位打开大门的老者。或许他也没有想到过自己那一生对世界的思考会变成如此重要的传承。

道,是什么呢?

是我们对世界运行的思考,也是我们对自我的一次深度剖析和认知。它是哲学,是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去寻找的真理。


诸子百家之道家简述:被“宗教”的追寻自由者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