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气球咋过气了?聊聊中美关系里的节奏大师
最近中美之间关于流浪气球的事搞得很大,而且美国人没完没了,上纲上线,撒泼打滚。大家知道这种气球其实中国有、美国也有、欧洲也有,在这块空域里飘荡着的流浪气球是很多的。那么美国人把很正常的一个事情搞成搞成了全美国社会对于中国威胁论的生动体验。
为什么拜登一定要在这个气球都穿越了美国以后再击落?就是要让全体美国民众都来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恶意的操弄?其实主要是因为马上就要总统大选了。

在美国近几届总统大选的过程当中,对华强硬是一张牌,总统要显得国家处于危机当中,你看中国人对我们有威胁了!所以甚至有美国人兴幸灾乐祸地讲,这是没有损失的珍珠港,中国的气球飘荡在我们头上。
我们国内居然也有很多人说要认真考虑利用这个气球轰炸美国,我觉得都是给别人递刀子。大家知道在那么高的区域,气球的飘荡是不能控制的,就是个民用气球,就是个意外。

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是美国人又在说打掉中国气球之后,最近又发现了三个气球,而这三个跟中国都没有关系。美国人炒作流浪气球的调子突然又变缓了,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他们先是炒作中国气球,那么后来又发现了三个气球,为什么美国人要降温说这三个跟中国无关了呢?这就是美国最近几年处理中美关系当中的一个两面派的手法,一惊一乍,一张一弛,不停地升温,再缓和、升温、缓和,由它来控制这个节奏。
为什么要控制节奏?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既需要通过遏制中国,敌视中国来调动国内,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可能跟中国彻底决裂脱钩,这里面有巨大的国家利益。
美国在国际事务过程当中需要中国的合作,最为典型的像俄乌冲突,需要争取中国,至少中国不能打到俄罗斯那去,所以美国对中国表现出又打又拉的状况就很常见。

这一回也是一模一样的,一个气球吵得很大,后面三个气球都来了,本来可以把中国威胁论放得更大,但是反而没有了,因为它要降温,要避免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失控,要保持适度的紧张、可控的强硬。
所以在释放了和缓消息以后,布林肯又说要来访华了。他当初利用气球这个事立刻取消访华,取消了以后又说没有取消,只是延缓,现在从延缓变成估计要来了。
我觉得这个气球的事情调子一降,中概股会回弹。布林肯会来访华了,因为中美之间有许多事还是要谈的。现在俄罗斯在放风说中国领导人要去俄罗斯,美国人布林肯来、不来、再来,也在不停地放风,可以看出可能是俄乌冲突到了比较关键的时刻,双方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去影响中国。
如果说俄罗斯的方法是先入为主,多少有点绑架的成分,道德绑架的成分,那么美国的做法就是所谓的又打又拉。中国气球飘过来了,我很生气,但是后面三个不是你的,危机可控。
其实这是因为美国在过来向我们要东西之前,缺乏筹码,所以先要制造中美关系的紧张,来为以后布林肯访华过程当中,向中国开口提条件制造筹码。

摆出的姿态是你先理亏了,我原谅你了,你看你是不是得顺着我的心意,帮着我点。就是这种小心思,不管是美国的还是俄罗斯的,连我都看得出来,咱们国家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所以咱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相信国家相信政府,中美之间的竞争很难讲谁能击倒谁。
中美之间的竞争其实最后都在于,在竞争的过程当中,谁能够借助竞争的外在压力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突破一些在没有外部竞争压力之下,难以解决的瓶颈。
比如当年美苏两国在冷战的时候,苏联就没有做多少内部的改革,而美国在冷战之前和冷战之后,因为冷战的压力,在内部进行了很多重大的改革,包括科技的投资,经济的重振,教育的复兴,还有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
当时美国国内有很多非常深的结构性矛盾,在正常情况之下是解决不了的,但是通过跟苏联的冷战,通过竞争把它解决了,所以国力一上升了一大步台阶。而苏联跟美国的冷战却让苏联走向更加封闭,更加固步自封,更加意识形态化,更加僵硬。
因为最后美国在冷战的过程当中不断改革,不断优化,而苏联没有,所以冷战以美国的胜利,苏联的失败而告终。
为什么讲到这个例子?因为美国人在不断地刺激我们,在这种刺激之下,要如何与美国展开竞争?我们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坚持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扩大开放,以扩大开放来回应脱钩。另一种就是往回走,更加封闭,更加保守。哪一种才能让我们这个国家在与美国的竞争当中走到最后,笑到最后,是值得中国社会认真思考的事情。
布林肯来或者不来,其实中美之间都有很多事要谈,只是跟谁谈,什么时候谈的问题?布林肯先说不来,现在又说要来。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这个气球先是威胁,后面的又说跟中国无关,挺尴尬的。
美国人的尴尬背后,反映了在国际事务,尤其是重大国际事务,像俄乌这样的问题上无法离开中国的现状,他必须征求中国的理解,甚至是跟中国的合作。
所以我们要保持足够的定力,不要在外国人的刺激之下就跟着起舞,中国在对外关系上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要有自己非常清晰的战略目标,这一点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肯定是比我们互联网上的诸位要清楚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