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导演是韩国人?关于《长津湖》的冷知识
国庆期间小历看完了《长津湖》,网上的评价和科普都很多,我就不再复读了,说说一些冷知识吧。
PS:《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我也看完了,回头找机会单独说一下。
冷知识①——脱帽敬礼?胡扯!
按照我们《国家宝藏》的风格,先从这件抗美援朝的文物说起,这张小纸条是长津湖“冰雕连”一名战士的遗物。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个非常悲壮的故事,3个连在长津湖为了堵截逃跑的美军,活活冻死在了阵地上。
事实上,美军并没有像垃圾营销号和电影里展现的一样脱帽敬礼,反而是对这些战士的遗体进行了扫射。

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太多不畏生死的志愿军战士,已经是惊弓之鸟的骑一师根本来不及想太多,直接用冲锋枪和手榴弹确保眼前的志愿军中没有生还者。等我们的军队找到冰雕连时,看到的只有被鞭尸侮辱的烈士遗体。
所以大家如果看到有人宣传“美军都向冰雕连致敬”这样的视频和文字时,请直接点踩。

冷知识②——长津湖战役是美方先开始的大规模纪念
长津湖是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的一部分,《最可爱的人》纪录的便是这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在打了“联合国军”一个措手不及后,我们将“联合国军”带入了我们计划中的战场。图中可以看到,我们故意选择了鸭绿江边,利用中间的层峦叠嶂的山川,抵消了美军的机械化优势,防止美军利用坦克与卡车强行进行穿插。
所以这场战役并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在朝鲜的西边和东边同时开打。

但二次战役中,我们在西线的战果更多。38军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穿插了140里,堵住了逃跑的美军。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牺牲在西线。麦克阿瑟的二把手,美军中将沃克在逃跑时车祸身亡。
因为这些辉煌战果,所以我们在宣传抗美援朝时,对东线长津湖并没有做太多的报道,大部分都是军迷间流传。
这几年对长津湖的关注度提高,其实是21世纪以来,美军终于有勇气回忆起这场“被遗忘的战争”。而且西线是战略和战术的双重失败,所以最终跑路成功的东线,成了美军治疗“志愿军PTSD”的最好方法。美军借由长津湖,宣传自己如何在苦难行军中,最终保留了反击的有生力量,这些只是为了留住美军最后的颜面。

冷知识③——岸英烈士不是被美军飞行员炸死的
影片里,美军通过大规模无线电通话,确定了志愿军司令部的位置,造成了岸英同志的牺牲。

事实上,对志愿军司令部的轰炸并不是针对性的,而是战场上的“游猎小队”,类似影片中刚入朝时7连装死躲避的那两架飞机。因为美军的空中优势,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某个区域上空巡逻,然后消灭任何一个看起来可疑的目标。这些猎杀行动只靠飞行员自己判断,甚至连美国陆军都经常成为这些飞行员的靶子。
大多数时候执行这类任务的,甚至不是专业的美国空军(一等人),而是联合国军其他国家飞行员混合组成。
执行这趟任务的飞行员,是南非飞行员利帕夫。毛岸英牺牲后,美军和台湾的伪政府甚至认为这是我们的政治宣传,是为了“欺骗广大群众”。
岸英同志50年牺牲,直到51年这位飞行员也只是被授予了“杰出飞行勋章”这个参与奖。最后他因腿部伤势加重离开军队,去了民航公司。

冷知识④——《长津湖》最后一场戏的执行导演是韩国人
围攻北极熊团时,我们看到志愿军并没有按照“一域多层三三制”的方式进攻,而是为了视觉效果扎堆冲锋。然后作为对手的美军,也并没有按照史实,将坦克有秩序的排成队列作为外部防御,并通过步兵班组成的火力单位进行有层次的防御。
这里小历本来还有期待,准备看我们跟美军王牌之间的对决。毕竟北极熊团所属的那个师一共就两个团,他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高昂的战斗意志,也有着大量的补给。

可是影片中双方打成了一团乱麻,看着简直辣眼。
执行导演是韩国人这个说法是因为我的一位校友深度参与了这部戏(想想人家比我还小就有这个水平,而我还在《国家宝藏》做文创...),而且观察者网的施佬也给出了同样的信息。
这就很科学了,让棒子去理解美军和我们的高段位战斗,确实强棒所难。

冷知识⑤——坦克打坦克?有,但大可不必这么频繁
影片中出现了两辆潘兴对轰的镜头,我实在不理解徐克和林超贤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抢坦克的剧情。红海行动抢59改,智取威虎山抢97式,这次加上战狼2里抢T72(疑似)的吴京,这次可算是满足了这帮人的愿望_(:з」∠)_
朝鲜战争中抢坦克是有的,不过抢的是英军的克伦威尔,扬了一辆十字军之后,就被百夫长点名了。历史上我们一共缴获了5辆克伦威尔,其中还送给了朝鲜一辆。可惜没多久就被击毁,然后就有了下面这张照片。身上是韩文“海兵队”三个字,但具体是韩国人自己抢来的,还是“阿斗我当年和赵云一起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这就不好说了。

以上就是《长津湖》的一些冷知识,如果想起来新内容,我会再更新~下次争取聊一下《能文能武李延年》,除了最后一集,也是很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