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桥,打赢新时期“黄桥战役”

2020-10-12 19:22 作者:泰州未来之城  | 我要投稿

“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80年前,黄桥老区人民与新四军子弟兵并肩作战,以少胜多,取得了新四军黄桥战役的辉煌胜利,从此不畏艰难、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红色基因深深植入这片热土。

  而今,20多万黄桥儿女正秉承革命先辈的精神接力奋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城市建设为支撑,产城联动,再造新优势,打赢新时期“黄桥战役”。

  百亿级开发区,构筑经济新高地

  9月26日,黄桥经济开发区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如期举行,此次虽然只有3个项目,但体量、品质不容小觑。

  比如,生物复配添加剂研制及热凝胶系列深加工项目,投资额近6亿元,项目建成后“剑指”国内规模最大的复配添加剂生产基地;投资2.58亿元的焊接材料项目,广泛应用于海上石油平台、风力发电等高端行业;还有投资超亿元的超高强度铝合金汽配项目。据测算,三个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0.7亿元。

  “无工不富”。肩负着振兴泰兴东部革命老区经济重任的黄桥,2003年组建起工业园。10多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得益于“强镇扩权”和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等政策优势叠加,通过“南北共建”深入合作推进,这家小小的乡镇工业园“破茧成蝶”,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国税开票从十亿跨越到百亿,落户企业由几十家突破到数百家,已然成为老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实现经济振兴,关键在产业、在项目。”泰兴市委常委、黄桥镇党委书记、黄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顾刚说,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黄桥工业基础薄弱,必须抢抓一切有利机遇,用足用好各类政策,以项目的加快集聚补好工业这门课。

  这些年,黄桥上下打破常规思维,破除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大力推行“跨江、跨区”发展新模式,设立“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桥工业园”“上海金桥集团黄桥产业园”,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高成长型企业。

  作为第一家入驻黄桥经济开发区的江阴企业,九天光电从一间租住的生产车间起步,前后多次增资扩股,成长为一家销售近10亿元的企业。正在加快三期锂电池扩产项目建设进度的三杰新能源,与世界500强企业长虹集团融合,打造长虹新能源产业园,叫响家电用高倍率锂电“黄桥品牌”。本土企业东圣生物以科技为引领,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跃升为黄桥工业纳税第一大户,跻身泰兴市工业十强。

  随着项目的聚集、企业的壮大,黄桥产业方向和路线越发明晰。该镇年初召开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围绕“两链一聚”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领军人物、核心技术为引领,致力打造电动工具电器用高倍率锂电产业链、生物发酵绿色科技产业链和高端风电装备产业集群三个百亿级产业。

  产业旺,则经济兴。2019年,该镇实现国税开票销售133亿元,工商入库税收12.18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1.58倍和2.18倍。

  传统产业升级,激发富民新活力

  近日,一份由省规划设计院设计的《智能叉车产业园总体规划》完成修编。以这份规划为引领,黄桥镇刘陈社区传统的叉车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刘陈的叉车产业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现有大小叉车制造及配套生产企业78家。

  “像汽车产业一样,小到一个轴承、齿轮,大到液压系统、变速箱等,叉车生产能衍生出数以千计的岗位,带动上万人就业,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黄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邵鸣说,作为拥有20万人口的大镇,提档升级传统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致富百姓非常重要的一环。

  由多个乡镇合并而成的黄桥,传统产业基础深厚,除了刘陈的叉车,还有溪桥的小提琴,老黄桥的牛仔布等等。然而,由于创新度不够、缺乏规范管理,普遍存在小而散、小而乱、发展层次低等问题。

  近几年,黄桥在引进项目培育新增长极的同时,注重深挖传统产业发展潜力。其中,最令人惊艳要数提琴产业的华丽升级。

  该镇在寻求乐器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科学谋划乐器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措施,在黄桥经济开发区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大方”地拿出1000亩土地,筹建乐器文化产业园,集乐器制造、检测、展示、交易和音乐教育、音乐考级、音乐演艺、音乐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

  前不久,黄桥老牌小提琴龙头企业凤灵集团正式搬迁至乐器文化产业园,凭借产业园技术、文化资源优势,凤灵集团新开发的高端钢琴正式投产。跟随龙头企业的脚步,该镇一批中小乐器生产和配套企业近期也将陆续进入产业园。

  “资源的集中,不仅有利于乐器产业整体层次和实力的提升,还能彻底解决乐器生产过程中喷漆带来的环保问题,实现绿色高效发展。”黄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朱俊说,如今,黄桥小提琴产业再次步入快速发展期,乐器生产初步形成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技术、配件设备到人才储备、产品销售等现代产业体系。

  据相关数据,目前,黄桥提琴生产及配套企业达到220多家,从事和提琴有关工作的达到3.5万人,每年生产各类提琴70余万把,销往欧美90多个国家,约占世界总量的30%,全国总量的70%,年产值约24亿元。

  同样,针对富民效应强的叉车产业,黄桥镇也十分用心。根据初步设计,该镇在刘陈社区规划了一座占地100多亩的智能叉车产业园,计划将刘陈乃至泰兴100多家叉车生产及配套企业集中纳入,跟随现代物流智能化发展方向,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开发生产智能型、环保型叉车,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

  传统产业不断提质增效,拓宽了富民空间。2019年,黄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732元,同比增长8.5%,比2015年净增6366元。

  产城互促互融,开辟城建新天地

  时而鼓声铿锵激越,时而提琴宛转悠扬,时而京韵醇厚绵长……每年“6·21国际乐器演奏日”,黄桥镇音乐生态湖畔都会向世界奉上一场“琴韵小镇”的音乐盛宴。

  徜徉于黄桥镇区,小提琴形状的生态湖泊、跟随音符跳动的喷泉、底蕴深厚的乐器博览馆以及路边随处可见的提琴雕塑等音乐元素,充分彰显了这座小城产城融合的建设理念。

  早在2009年,泰兴市委全会就明确“把黄桥作为城市副中心来规划建设”。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近年来,黄桥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将城镇划分为五大功能片区,实施联动开发。西北片新区,打造城市新的示范区;北片区,打造主题文化旅游区;中片区,打造文化旅游商贸区;南片区,打造省级经济开发区;东南片区,打造市场物流区。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建成“七横七纵”城市主干道骨架网络以及6平方公里的黄桥新城。投资50亿元着力打造宜居、宜闲、宜乐、宜艺的“琴韵小镇”,建起国内首家以提琴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验旅游风景区,开发“提琴艺术之旅”,丰富了小镇文化底蕴。投资2亿元建设了集农贸菜场、大型超市、快捷酒店、市民广场于一身的邻里中心,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这些天,惠尔信企业老总徐慧民得到一条喜讯:由于企业在黄桥经济发展过程中贡献较大,黄桥镇将奖励他一套镇区的别墅。房子还没到手,徐慧民就开始忙着寻找装修队了。“这些年,黄桥越变越美,早就想在这边‘安家’了,现在愿望成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享受生活。”徐慧民高兴地说。

  着眼“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今年,黄桥镇在黄桥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专家楼、人才公寓、企业服务中心等一批设施,充分发挥小城市与开发区的联动优势。

  产城互促互融,黄桥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全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中国提琴产业之都”等16个国字号称号,城镇活力不断激发,辐射力不断提升。去年该镇工业开票销售、工商税收分别占泰兴全市8.2%和11.0%的比重。

  文化旅游

  成为古镇新名片

  “一杯茗茶,可以让你体味千年文化;一块烧饼,可以带你穿越烽火岁月;一把提琴,可以让你领略古镇新风情;一个村落,可以让你充分享受绿色生态。”今年这个国庆假期,来自上海的游客高德国在黄桥镇“泡”了几天,收获颇丰,意犹未尽。

  建镇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的黄桥,既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镇,又是一座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军事重镇。这里有23万平方米的明清古街区,裕泰和茶叶、老太和国药等百年店铺林立;有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黄桥战役支前委员会旧址等多处革命旧址;有畅销全球的小提琴以及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祁巷村。

  近年来,黄桥镇高度重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通过规划引领,持续投入,形成了古镇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提琴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旅游新格局。尤其是今年重新修编完善《黄桥古镇旅游总体规划》,累计投入千万元,先后对裕泰和茶馆、朱履先中将府等古建筑进行提升改造,依托核心景区开发商贸、民宿,持续拉动体验消费、休闲消费、假日消费、夜间消费,更好地满足游客不同消费需求,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10月4日,扬州游客成武坤和同伴们自驾来到黄桥,在古镇内逛了一圈。“以前在电影里了解到黄桥战役,也听说过黄桥烧饼的故事,实地参观后才发现,黄桥旅游资源这么丰富,值得多来几趟。”在古镇内,成武坤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文化旅游正成为黄桥镇又一张靓丽的名片,该镇先后被评为“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目的地”“第二届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

  “百日会战”

  提升人居环境

  上下坡的桥垫变宽、坡度变缓,坑坑洼洼的路面平整了,巷道里还埋上了下水管,雨天不用担心水倒灌了……看着门口修葺一新的巷道,黄桥米巷社区居民陈新娟无比开心。

  据了解,今年黄桥镇已经改造类似的后街背巷15条。“我们不仅要把城市建好,还要让居民住得舒服。”泰兴市委常委、黄桥镇党委书记、黄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顾刚说。

  从去年开始,该镇就启动了城市管理与建设新提升三年行动,打响“百日会战”,通过理顺环境管护机制、开展垃圾整治、小区环境整治等等,促进黄桥小城市的环境更加整洁、管理更加有序、功能更加完善、市容更加优美,切实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今年是“百日会战”实施的第二年,该镇从短板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着力解决后街背巷脏乱、停车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该镇致富路西侧小游园里生机盎然,原先的脏乱差现象荡然无存。对于该地块,黄桥镇投入60多万元实施改造,先后拆除违章建筑1000多平方米,建设人行步道,铺设草皮,栽植绿化,并实施了路道修复等。

  “过去,这里一家挨着一家,家家都搭了棚子,环境脏乱差。”居民米勤说,现在焕然一新,真正是大不一样。

  今年以来,该镇已先后建成恒丰停车场、集贸市场停车场、通联路停车场、塔东路停车场等,改造完成十桥路珠巷至米巷段、王家巷至古风广场段以及裕泰和周边环境,实施完成东姜黄河镇区段景观绿化、音乐湖西端景观绿化、北环路东入口景观绿化。新增城市绿化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新增小游园7处。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

  长虹三杰锂电池生产车间。

  黄桥城市新风貌。敏丽 高鹏供图


黄桥,打赢新时期“黄桥战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