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转正,零跑盈利拐点将至
从营收、交付量、毛利率等核心指标来看,零跑汽车在本季度交出一份高速增长的答卷。
进入今年下半年的零跑变得愈发自信,这份自信不仅源于业绩的增长,更多的是源于自身的从容淡定。10月16日,零跑汽车披露2023年三季度业绩,这也是国内诸多厂商中首份Q3财报。

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车实现收入56.56亿元,同比增长31.9%,环比今年二季度增加29.4%;归母净利润亏损9.86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和今年二季度分别收窄26.4和13.7个百分点;毛利率为1.2%,提前达成毛利转正的目标。
对于营收增长的原因,零跑方面表示,“同比增长主要是因为销量增加以及销售车型机构的改变带来的平均售价提升,环比增长主要是因为销量增加。”
虽然零跑对营收同环比增长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仍为销量增长所致。据公告披露,今年第三季度零跑交付量为4.43万辆,较2022年同期增加24.5%,较今年二季度增长30%。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的交付状况几乎与整个上半年持平。
具体到车型方面,其中T03车型交付量为8,622辆,同比减少51.5%;C11交付2.74万辆(含增程序),同比增加58.6%;C01交付8,325辆(含增程式),同比增加1384%。
细看其销量结构可以看出与此前发生很大变化。据青橙汽车梳理,去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车总交付量为3.56万辆,其中T03交付量为约1.78万辆,占总交付量的“半壁江山”,而今年仅占20%。与此同时,其售价在15万-20万元的C系列交付量猛增,C11和C01在三季度合计交付3.57万辆,占总销量的八成,销量占比提升30个百分点。

得益于销量增长与销售车型结构的变化,促使零跑汽车提前达成毛利转正的目标。财报显示,第三季度零跑汽车毛利率为1.2%,今年第二季度为-5.2%,去年同期为-8.9%。
实际上,自去年登陆港交所后零跑汽车便着手计划用C平台的两款车型来改善盈利能力。彼时,零跑方面表示,“未来3-5年,增程式车型将会有大幅增长空间,零跑汽车将从纯电车型拓展到增程式车型,同时每种车型都会增加减配版本和高配版本,增加产品带宽以扩大覆盖面”。
自今年3月份推出增程式C11后,其销量有了明显上升,第三季度零跑汽车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C系列超级增程C01上市。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C01还是C11其增程版价格都控制在了20万元以下,这赋予零跑在价格上的不小优势。
至此,零跑汽车现有主力车型均实现纯电+增程“双动力”布局,在已上市新势力车企中独树一帜,在满足了更广大人群多元化、多场景用车需求的同时,显著提升了销售额和毛利率的增长以及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对零跑汽车而言毛利率转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意味着公司开始有自我造血能力,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里程碑。对此相关证券机构分析,“伴随零跑交付量增长,规模效应有待继续释放,公司毛利率进一步优化可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零跑仍然处于亏损状态,第三季度净亏损9.86亿元,上年同期和今年二季度净亏损为13.4亿元、11.43亿元。虽有亏损,但亏损面逐步缩小,可见零跑在稳中有序的改善财务状况。
经营业绩的持续向好与其自身不断进化的全域自带来的降本增效不无关系。据了解,目前零跑汽车电池、电驱、电控、座舱、智驾、电子电气、车灯等核心三电均为自研自造,占据整车成本的70%,现已发挥规模化优势。这就意味着零跑汽车对自身产品拥有充足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使得企业在采购、生产等环节具有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虽然全域自研可以帮助零跑降本增效,但这并不能满足零跑,其开始将目光投至“技术变现”。尤其是随着小鹏汽车与大众合作的敲定,“技术合作变现”已成为车企盈利的新模式。

对于一直强调全域自研的零跑而言,如果能够实现技术变现,则能够在汽车业务之外扩充出新的收入来源。据了解,截至目前零跑有智驾芯片-凌芯01、行业首个量产的CTC技术、行业首款八合一电驱、行业首个四域合一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等行业多个首创的创新性技术。
“目前已有两家车企正在与零跑汽车洽谈技术合作,将分别进行整车技术授权的合作模式和下车体架构的授权”。在发布“四叶草架构”时朱江明透露。
不可否定,今年下半年以来零跑市场表现持续向好,交付量持续走高,毛利率由负转正。但需要注意的是毛利率转正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如何尽快实现自我“造血”将成为零跑后续主要任务。正如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所言“确实我们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好,争取通过明年一年的努力,力争要到2025年能够实现整体公司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