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突触雷区

2023-04-09 11:50 作者:林晓枫同学  | 我要投稿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查尔斯.狄更斯

     考古现场,机械手灵巧地摆动,微米级别的关节运动中,出土了一枚完整的银黑色物件。  

     “又是这玩意,公元人的技术让他们只能使用这类USB闪存盘,我们因为这东西浪费了十分钟!整整十分钟!”考古组长在控制室里说着。他身旁的一位技术员怯怯地回应:“说不定有关键资料呢,要不......装到那台远古计算机里读取一下。”

      组长放下那挥舞的手,座椅自动向前移来,在他坐下去的同时,椅面像波浪一样荡漾开来,“去吧。”

      机械臂操控下,Windows熟悉的界面里,移动硬盘被打开。是一个字数为3343的文档

       “一个人的日记。”

思翼

2135.10.16

这是我苏醒的第一天

光从某个地方照进来,眼前一片,2020年带来的视觉后像甚至留存到了现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需要呼吸,于是久违的冰冷的空气灌入肺里。感觉又重新在身体的各个角落浮现。

“您的冬眠已经完成,第567号旅行者,”正对着休眠舱传来人声,“欢迎来到2135年,鉴于您大脑的各部分活动已经达到正常水平,我们向您征求一个半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手术意见,可以令您实现大脑对网络的访问与操作,手术过程很快并且对人体无害”

看来我们抛起的骨棒已经变成宇宙飞船了,我想。

思翼,一种不可逆的回环式脑机接口芯片,这是我冬眠前由一位诺奖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当时我也在其团队中进行科研。而这种新兴技术,在二十二世纪得到了充分完善。现在,我将真正享受一百年间科技进步的成果。

“如果同意进行手术,请按下按钮。”

“是”

我点下从休眠舱底升起的铁制按钮,没有进行任何思考。作为一个逃开二十一世纪法律参与当时技术尚未成熟的冬眠计划的小白鼠,我坚信时代和科技是向前走的,两百年间,人类可以把魔法变成现实-----至少我是这么相信的。

大约十分钟后,手术结束,我艰难地从休眠舱里坐起来,机器人要求我再在这里恢复一个晚上,我照做了。

2135.10.17

“不是说脑机接口吗?”

事实上,我的思考却没有真正“飞起来”。

走到大厅,机器人提示我进行访问权限的购买。我环视周围,对于大脑的信息调节能力相同,但每个权限的购买金额和信息数量级都指数性地增长。我选择了一种不太贵的数据库,AI将我账户里的数字币提取至公司。

作为这项技术的奠基人之一,我迫切地想知道思翼运行的底层逻辑是否发生了改变。此时,一道白光突然从眼前闪过,我猛的向后退了几步。是接口产生的副作用吗?不是,如果电极植入出现问题,我的眼前应该像卡住的视频一样一直持续白屏,但这只是闪了一下。

“把你的思维收回来,咱们可没付费,被抓住了可是要断网的!”,一个很美的姑娘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这是我苏醒后听到的第一句“人”话

“啊?”虽然略感震惊,我还是照做了。

“接下来是为期10天的假期。度过之后,要回公司继续进行思翼的研究,原先的团队加入了其他几个交叉学科的成员,可以访问相关的文件库了解进展。”我明明不知道这些事实,但我“想到了”。是思翼让这个过程变得如此自然,仅仅留下了一个我主观上“访问”的过程。同时,我惊奇地发现思翼能用于调整心情,电极既然能对视觉中枢有控制,那么也是能控制情感的!思翼也给了我惊奇的肯定的答案。那么各类精神疾病也可以被治愈了!要知道,在我们那个时代,脑机接口技术仅仅做到了突破个别运动神经疾病患者的生活问题啊!

光线自然地丝丝缕缕撒在我手上,这竟是人造光源,一股暖意在手上蔓延开来。

看着随时调整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我知道,我想要的时代,到了。



触雷

2135.10.18

在朦胧中,我又看到了那灿烂的阳光,一股烦躁的心情反胃般涌上来,睁开眼,发现“阳光”没那么强烈了,新风系统吹来微微的凉风,我感到神清气爽。

我又像昨天那样照常吃饭,睡觉,问东问西,从前几天梦一样的经历来看,思翼给我的惊喜太大了,我每天都按照个性化统筹的时间表进行各项活动,没有悲伤或是忧郁的心情,加上能基本访问我所需要的网站,效率真是高到我不敢想象-------我以前可是每天靠咖啡勉力支撑工作到凌晨还完不成当天任务的人,在短短三个小时里就完成了对我所需要的生物医学资源的检索与学习。

我用思翼“拜访”了一下新同事们,并且获得了思翼全部资料的访问权。

不过毛博士似乎事务繁忙,思翼请求了多次也没能访问成功。算了,思翼的技术资料已经到手了,拜访在实质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了。

但是,不知道是思翼还是我自己对我说了这句话:去找他。

持续不断的中度耳鸣发生了。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2135.10.19

在耳鸣的干扰下,借助机器人,我在家里好不容易翻到了一台古董电脑。微信仍然存在,只是因为效率问题被大多数人所放弃,最多的使用领域是计算机史的课程。我打出那串几乎要遗忘的字符。

他给我发了一个文件,文件内容终于填补了我心中的那片空白。

思翼的底层代码。

我滑动鼠标。

空白瞬间变成了触手可及的雷区。

2135.10.20

日记写了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不知道。

我的天真和相信在又一次铯原子的震荡中消失了,一颗坚硬的钻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却不过是我们对于科技那一厢情愿的眼泪罢了。

昨天,我照常在下午开始学习。

在毛博士发来的资源中,我没有发现任何关于思翼的安全退出方式,“官方”的解释是思翼更新的速度太快,安全退出方式的更新还没有填补上。对于一个计算机小白来说,乍一听很合理。但是就我从那个文件中所了解到的。思翼的底层代码从来没变过哪怕一点啊!一个安全退出方式都没有?

正当我还在迟疑,眼前瞬间的黑屏无情地证实了我的想法,我向后一倒,没有什么接住我的东西,后脑勺“嘭”地敲在地板上,一切都说通了。

思绪的大厦轰然四崩五裂,碎成一地沙子,就是我们在后工业时代最容易看到的那种毫无人气的景象,工地上黄沙飞扬,未完工的大厦是人性的尸体。在这片茫茫的黄色粉尘之中,人类的思维有了极限,再向前一步就将被引爆。

这一刻,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着那个在我太阳穴上半径五毫米的天线状物体,我真正意识到,两万三千个思翼装配,和二战时德军广泛装配的s型地雷数量几乎一致,只要触雷,有效杀伤范围就有二十多米,加上几乎不可计数的布雷密度。而思翼对人类大脑进行了调节,使那些装配了思翼的高级知识分子无法成功编写安全退出程序。这项技术早已经给我们的神经元的周围埋了不知道多少“弹跳贝蒂”,现在是知识的付费和思维的限制,以后呢?!我连思维都没有隐私了,甚至我们都没有“扫雷”的可能!

我想到了二战西线战场,那些因此死去的盟军士兵被颗颗钢珠打穿的身体。尖锐,血腥,模糊。只要电极动一动,我和那些参与第一次大规模安装脑翼的人们就和那些伤亡的士兵没有两样了,它可以让我立马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罪犯,一个疯子,甚至变成一个猫娘!不停地,思翼在脑中提示我另外的思考,妄图引开我的注意力,最后不停让我吃了毒蘑菇般的看到过曝的,流动的,莫须有的事实。视网膜上,士兵的尸体嬗变成血淋淋的恐惧。

说实话,我害怕了,这害怕是多么真实,比任何的思翼给我的知识或是感觉都要真实,它迎面向我扑来,巨大的阴霾笼罩在我思维的上空,就像真待在某个越战遗留的雷区里那样了。在科技的面前我第一次低下了自己傲慢的头颅——如果这样,我们的存在还有意义吗?在过去的几千年间,科技把人类的悲伤和痛苦延续到了未来,但很快我们连悲伤和痛苦都将都将失去了。

在思翼对视觉中枢的刺激中,眼前不断花屏,分辨率与噪点越来越小。同时思翼也不断地让我知道,没有门槛而获得知识的虚荣和快感多么挥之不去,没有思翼,我大概率又将回到原先不规律的生活和艰难的学习中去。我多想脱离几乎是毒品与人身威胁一般的思翼,脱离这片突触的雷区,但雷区已然致残,不断掉这只手,我将永远走不出这篇布满地雷的丛林。

在汹涌的感觉的包裹下,我作出了几乎是我生命中最艰难的决定,向前一步。

“坚持访问”

瞬间,网络断开。房间里,明明只剩呼吸声,我却有一种在轰隆隆机房中拉下总电闸的感觉。一切都安静了,不是开了静音的暴雨倾盆,而类似于夏夜的贝加尔湖,鷃蓝的湖面下,游鱼泛起情绪的波澜,月光染成粼粼。躯体的各个角落终于又真实了起来,控制权又全权交还回了我的大脑。

 


薪火

2135.10.25

我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思翼是否能进行技术革命进一步调整人的突触连接,或是自主进行迭代达到能够完全控制人类。但是现在这片雷区尚能被跨过,只是要作一些挣扎罢了。但到了以后的以后。这时,人类就会发现,自己早就站在了雷区中央,向各个方向迈进一步,结局都是陷入甜美的数据的网。

而代价就是:交出自我意识的控制权。

我并不想看到这一切的发生。

2135.10.26

我只好又被自己摁在计算机前编程。

成果出来了!

离开了直接访问网络的技术,理解新知识又耗费了我半天时间,但好歹还是成功了。

如果有任何未来的人真的看到这里了,访问下面的文件,就能彻底摧毁思翼的底层代码,脱离网络链接。

希望你们没有用到这个文件的需要。哦,不。希望你们有用到这个文件的需要。

思翼就像在干冰中浸过的玫瑰花,浪漫,娇嫩,而诱人。看似一碰即碎,但是手捧这朵花的人,手上总是被刺所扎去的。睁眼看着玫瑰的人们,也麻烦您扬起沉沦的头颅,看看它的刺吧。

无论如何,我尽到了我的责任。

时代抛弃了我。我的心情却异常的安宁。

 

“访问完成”

几个人的大脑里同时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组长摇摇头,笑了起来,“他的希望落空了,看来我们是完全没有用到这个文件的必要了,”他转向各位技术员“不过是一个极端技术悲观主义者罢了,脑机接口是完美的技术!是科技的跃进!甚至我们都没有质疑的必要。多么悲惨,就像一只猪放弃了在泥里打滚的机会,那是它那个时代所能获得的唯一的乐趣了。”

技术员们捧腹大笑起来。


 



突触雷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