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家庭成员”与“侵权责任”的区分认识

2023-03-24 09:42 作者:林盛治  | 我要投稿

来源:《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

学科:03法学0351法律。

性质:具体法律适用与区分的研究认识。

日常生活里的每个人,他(她)都存在着的家庭单位(不包括弃婴)。夫妻关系属于特定伦理人,在学科上属01哲学0151应用伦理*,因为夫妻关系的特定伦理,才会有外遇、不忠、出轨、通奸,等,特定用于男女伦理性质界定的词语。在民法典颁布前,夫妻间的家庭矛盾和冲突,适用的法律是婚姻法,不是侵权责任法,因为夫妻间存在着特定的伦理关系,也正是因为特定的伦理关系,在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反家庭暴力法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框架,该法附则的第三十七条,规定原文是“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这样的规定是兼顾当前日常生活中合租或者合住的实际现象,但是在具体的界定上,存在着实际的区分,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在适用反家庭暴力法的基础上界定在婚姻法,不是血缘关系的合租或者合住的人员,在适用反家庭暴力法的基础上界定在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2021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原婚姻法对应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原侵权责任法对应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民法典的附则第一千二百六十条,明确废止了九部法律,具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它们已经整合在了民法典内。

反家庭暴力法适用的基础是“共同生活”。夫妻未与老年人共同生活,过错前提是老年人,那么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5年4月24日起施行),而是适用其它定位法律,也有可能是侵权责任,比如离异,中国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实际现实是各自顾好自己。夫妻未与未成年人共同生活,同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因为共同具有抚养责任。夫妻离异,过错前提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不适用不是抚养人的一方,而是适用其它定位法律,也有可能是侵权责任,比如再婚,因为离婚的人通常是不联系,要尊重给抚养费的人,赚钱很难,这样才是特定伦理。


关于“家庭成员”与“侵权责任”的区分认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