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很难放下手机这件事
某个凌晨4点,我第n次尝试放下手机,屏幕里的画面和声音消失了,但深夜的安静却让我很不安,像是突然失去了什么。
凭着心理专业的直觉,我发现这种感受不简单——“难以停止”,“停止后感动焦躁和空虚”,都很像是成瘾的描述。我对手机的使用是「失控」了吗?

1. 每天用多久手机?
为了明确自己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我分析了「屏幕使用时间」。iphone的屏幕使用时间只能查到近三周的,不过也基本能够看出大体的使用习惯了。

平均使用时长:休息日14个小时,工作日也有7.5个小时【完全超出想象……】
各类APP使用时长:iPhone屏幕使用时间的分类细,不方便统计。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分了4类。
工作类
主要是为了工作打开,比如钉钉、企微、飞书什么的;工作日0.7,休息日0.4。【零点几的使用时长,让人满意✿ヽ(°▽°)ノ✿】
社交类
主要是为了找人闲聊八卦,比如微信、微博什么的;工作日1.5,休息日0.9。【比想象的少,休息了社交反而更少……】
娱乐类:
重点关注对象,我这里的耗时大户,醒来第一个打开/睡前最后一个关闭的APP,主要是带有推荐算法的视频类APP,比如抖音、B站、小红书等等;工作日4.3,休息日11.5。【这个用时,太恐怖了。工作日4.3,是从哪里有4.3的休息时间呀,我怎么不知道(╯°口°)╯(┴—┴ 休息日,根本是醒着就开着吧 (´・_・`) 】
其他类
杂七杂八的低耗时APP,比如地图、外卖、记事本等等;每天1小时左右。【没有什么值得在意的】

2. 什么时候使用手机?
看看自己主要在什么时候用手机,分成了4个时间段,凌晨、上午、下午和晚上。

工作日-凌晨
工作日1.7小时,休息日3.5小时。【影响最大的就是睡眠了。但其实说不清是因为看手机睡不着,还是睡不着才看手机 】
工作日-晚上
通常是在21点~23点开始,到凌晨2点左右结束。【与凌晨连起来就是5个小时,每天都很困的原因】
休息日-全天
10点左右起床后,就是献给手机的一天。【14个小时,怪不得周末过得飞快,什么事都来不及干】

3. 是成瘾了吗?
心理问题中描述的成瘾,通常指一些精神类活性物质的依赖,酒精、毒品什么的。
某些行为也能够产生的类似于成瘾的形式,在各类精神问题诊疗标准中称之为成瘾行为,界定比较明确的有“赌博障碍”,“游戏障碍”。
和放不下手机相关的行为问题,类似于“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and Smartphone Use 手机使用问题”、“Internet addiction网络成瘾”、“screen addition 屏幕成瘾”等等,从精神问题诊疗的角度看很难说是一种“成瘾行为”,因为他们的具体机制还在研究中,诊断标准也有待进一步确定。
但是这类问题的确表现出了一些成瘾的性质:(internet addition 的描述)
日常沉迷(想着之前的活动或期待下一次活动)
为了获得满足感需要增加该活动的时间
曾经试图控制、减少或停止该互动,但未能成功
当试图减少或停止时,感到焦躁、情绪低落、抑郁或易怒
使用时间比最初计划的时间长
因为该活动危及或冒险失去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或教育或机会
对家人、治疗师或其他人撒谎,以掩盖该活动的程度
将该活动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情绪低落的方式(例如,无助、内疚、焦虑、抑郁等感觉)
【要确定是网络行为问题,最后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

借助这个评估标准,感觉自己是有点失控,但是问题应该不大。
目前主要是2和5,使用时长失控了;4有一点点,停止使用略有一点点焦躁;8略有一点点,最近工作不是很顺利,有一些迷茫,打开手机玩一下的确会暂时忘却,但不是打开手机的主要原因。此外,回想一下使用时长过多也就是最近这两个月,没有影响重要的现实世界的事情。

这里我的评估比较简单随意,主要也是因为自我感觉不太严重。目前要准确评价是不是有和手机使用相关的成瘾行为,其实还比较困难。
有很多研究开发了手机使用问题的评估量表,用于评估手机使用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种类,主要的适用人群是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偏少。但是毕竟这种问题行为比较新,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所以目前也就没有比较公认的评估准确的量表。
「手机使用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描述,不同人手机依赖的种类差别比较大,可能也会混合其他心理问题,成因、症状比较复杂……比如像我,主要就是依赖娱乐内容APP,各种长短视频/图文什么;还有一些放不下手机可能是因为游戏、社交软件等等;因为工作放不下手机的人也大有人在,一听办公APP响就神经紧张,但这类问题可能更偏向于焦虑而不是成瘾了。
如果觉得对手机的使用干扰了自己的正常的生活、工作或者学习,自控比较困难,感到困扰,还是需要找专家(比如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接下来会聊聊看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主要是对自身身心健康的影响。
另外会尝试给自己做个计划,既然发现了这个问题存在了,总是需要解决它。
希望能够给有类似情况的朋友提供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Bian, M., & Leung, L. (2015). Linking Loneliness, Shyness, Smartphone Addiction Symptoms, and Patterns of Smartphone Use to Social Capital.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33(1), 61–79. https://doi.org/10.1177/0894439314528779
Cash H, Rae CD, Steel AH, Winkler A. Internet Addiction: A Brief Summary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Curr Psychiatry Rev. 2012 Nov;8(4):292-298. doi: 10.2174/157340012803520513. PMID: 23125561; PMCID: PMC3480687.
Harris B, Regan T, Schueler J and Fields SA (2020) 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and Smartphone Use Scales: A Systematic Review. Front. Psychol. 11:672. doi: 10.3389/fpsyg.2020.00672
Leung, L., & Lee, P. S. N. (2012). Impact of Internet Literacy, Internet Addiction Symptoms, and Internet Activitie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30(4), 403–418. https://doi.org/10.1177/0894439311435217
Qin Y, Omar B and Musetti A (2022) The addiction behavior of short-form video app TikTok: The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system quality perspective. Front. Psychol. 13:932805. doi: 10.3389/fpsyg.2022.932805
Yuhan Chen, Mingming Li, Fu Guo & Xueshuang Wang (2022) The effect of short-form video addiction on users’ attention,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OI: 10.1080/0144929X.2022.215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