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鸣发现有个叫王家卫的,每个月都领工资,可一个剧本都写不出
1987年,黄百鸣给员工发工资时,发现有个叫“王家卫”的,每个月都领工资,但是一个剧本都写不出来。
黄百鸣就说:“给你三周时间,要是再写不出剧本,就滚犊子吧,公司不养闲人!”

结果,王家卫上交剧本后,黄百鸣看了大怒,差点撕成碎片!
王家卫生于上海,5岁随父母移居香港,父亲是一名海员,常年漂泊在外,很少能回家。
有一天,父亲结识了一名马来西亚的女子,就留在了那里,撇下了香港的孤儿寡母。
此后,王家卫就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贫,但是母亲几乎每天都会带着王家卫去影院看电影。

王家卫就此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长大后,王家卫考入了香港理工大学,学习平面设计,毕业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可是王家卫却觉得没劲,就用业余时间在TVB的制作培训班当学徒,学编剧,学有所成后就进入了TVB工作。
然而,这种流水线般的工作模式,让王家卫觉得很烦闷,他就离开了TVB,开始浪迹江湖,以编剧为生。
1982年,24岁的王家卫写出了首个剧本《彩云曲》,然后给各大电影公司投稿。

这是一部文艺片,黄百鸣觉得这个剧本不错,就策划投资、拍摄了这部电影,由刘德华、曾志伟等人出演。
而王家卫也就此正式进入了电影圈,与黄百鸣的“新艺城”影业公司签了合约。
在八十年代,新艺城是影坛巨无霸,与“嘉禾”平分秋色。
可以说,能进入这家公司工作,只要好好干,机会是很多的。
然而,王家卫进入“新艺城”之后,却开始了浑水摸鱼的日子,整整五年时间内,再没写出第二个剧本,老板也渐渐淡忘了他的存在。

直到1987年,黄百鸣给员工签发工资单时,终于注意到了“王家卫”这个名字,他纳闷地问下属:“这个人是谁啊,每个月都来领工资,怎么没见他的作品呢,他是干啥的呀?”
下属想了想说:“哦,老板,这个人是编剧,五年前的《彩云曲》就是他写的!”
黄百鸣又问:“那他这几年都干啥了啊,公司上映了这么多电影,哪一部是他写的呢?”
下属答不出来,无奈地摇了摇头。

黄百鸣大怒,虽然公司规模很大,但是也不能养懒汉、养闲人啊,更不能纵容这种“吃空饷”的行为。
于是,黄百鸣就把王家卫叫来,当面质问他:“我是看中你的才华才签你,可你每天都干嘛呢?怎么能吃空饷呢,太过分了!”
王家卫委屈地说:“黄老板,我没吃空饷啊,我每天都在写剧本啊!”

黄百鸣根本不信:“你每天都写剧本,写了五年了,一个都写不出来?”
王家卫就说自己要找灵感,要构思一个伟大的剧本,因此才写得慢。
黄百鸣气得一拍桌子:“混·账,纯属一派胡言,我以前也是编剧,写《搭错车》只用了两天,写《最佳拍档》只用了三天,这些都是票房口碑双收的好电影!”
出于爱才惜才的心态,黄百鸣给了王家卫最后一次机会:“给你三周时间,要是再写不出来,就收拾铺盖卷儿走人吧!”
王家卫磨磨蹭蹭地写了一个月,总算交上去一个剧本。

可是,黄百鸣看过之后,气得差点当场撕成了碎片儿,他愤怒地说:“这就是你所说的伟大的剧本,我咋看不明白呢?这写的啥玩意儿,你还是走人吧!”
就这样,王家卫离开了新艺城,又开始浪迹江湖。
此时,好朋友刘镇伟说:“小卫,来我这边干吧,邓老板正在招兵买马~”
原来,“江湖大佬”邓光荣看中了影坛的前景,也创办了一家电影公司,邀请刘镇伟过来帮忙。
同时,邓光荣也在招贤纳士,壮大公司的规模。
于是,通过刘镇伟的介绍,王家卫进入了这家新公司。

当然,邓光荣与黄百鸣不同,他是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大佬,实力很雄厚,作风很强悍。
因此,进入新公司之后,王家卫刚开始也想摸鱼,好几周一个字都没写,结果邓光荣一通电话打过来,吓得王家卫瑟瑟发抖。
最后,他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写出了《猛鬼差馆》的剧本,交给好朋友刘镇伟拍摄。
这部电影上映后,票房成绩很不错。
第二年,王家卫就从编剧升级为导演,自编自导了《旺角卡门》,这是他导演的处女作,没想到上映后大火,王家卫也一炮而红。
此后,王家卫就受到了重用。

当王家卫提出想拍摄《阿飞正传》时,邓光荣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还怒砸了4000w的巨额投资。
原本计划拍摄两部,可万万没想到,王家卫在拍第一部时就花光了4000w。
等到电影上映后,虽然获奖无数,可是票房只有1000万,老邓赔得裤衩都没了。
老邓气得差点吐血,连夜就把王家卫给开了。
此后,王家卫和刘镇伟合伙成立了公司,拍摄《东邪西毒》时,召集了不少大腕,但是拍摄进度很慢。

眼瞅着又要赔钱,刘镇伟灵机一动,就用这些演员在空余时间拍了一部《东成西就》,结果票房大卖2300w,弥补了《东邪西毒》的亏空。
可以说,王家卫能成功,离不开刘镇伟的帮扶,两人虽然风格不同,但生活中却是好朋友、好搭档,这也算是互补吧!